文艺美学研究·文艺上的人性论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文艺美学研究·文艺上的人性论

文艺美学研究·文艺上的人性论

人性论是指离开人的社会性和阶级性,只从人类天然生成的自然本性来解释人的普遍的共同本性的观点。如中国古代的性善论、性恶论、性有善有恶论、性无善无恶论,性三品说等就是对人性本质的众多见解。马克思主义并不笼统地否定一切人性论,只是反对那种纯自然的、抽象的、超阶级的人性,因为人总是生活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人性不可能不受各自环境的、社会的、阶级的各种影响,所以,在阶级社会里只有具体的人性。

文艺上的人性论是以人性论作为文艺的出发点的理论。 他们认为,文艺作品应该描写人的自然本性,如饮食男女、生老病死等生理欲望,还应该描写那些人人相通的、共同的人性,如爱、 恨、 正义、邪恶、勇敢、怯懦等人的各种品质,认为这样的文艺作品才能引起共鸣、产生美感。总之,他们认为,文艺作品只有反映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人性的共同性,文艺才能存在,离开了普遍人性或共同人性,就没有文艺。

当然,文艺上的人性论者们的意见是多种多样的,并不完全相同,但他们在根本之点上却是相同的,即承认有一种所谓超社会、超阶级的、永恒不变的抽象的人性。实际上,在阶级社会里,虽然人性并不完全等同于阶级性,但人性却带有阶级性的痕迹。如人们常提到的欧洲文艺复兴,当时一些进步的资产阶级思想家,为了反对中世纪的封建教会思想和经院哲学对人的束缚,提倡人性和个性解放,这在当时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但他们提倡的“人性和个性”却主要是反映资产阶级发展的需要,首先并不是为了广大劳动人民。

我们认为,无论从文艺创作还是文艺欣赏来说,都不能单纯从人性或共同人性的角度来看,而主要应从文艺反映社会生活的真实程度来探讨。历史上能够流传下来的优秀文艺作品,首先并不是因为反映了人的自然本性的真实或是反映了人类的某种共同人性的真实,而是由于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为一定生产关系所制约的社会生活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