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
【介绍】:
唐代大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今山西太原市),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县),诞生于河南新郑县一个小官僚家庭中。少年时代避战乱,曾到过浙江一带,颠沛流离,生活困顿,对民间疾苦有较多的了解。德宗贞元十六年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因越职奏事,请求搜捕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遭当权者忌恨,贬为江州司马。从此,白居易逐渐消沉下来,由“兼济天下”走向“独善其身”。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晚年,白居易闲居洛阳,卒年75岁。有《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早期同情王叔文等的革新主张。他有进步的文学主张,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他是唐代诗人中写诗最多的一位,今存诗三千多首。他把自己的诗分成四类,分属于“讽谕”、“闲适”、“感伤”、“杂律”的名目之下。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他的讽谕诗,有一百七十多首,《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即包括在内。白居易的代表作有《重赋》、《杜陵叟》、《轻肥》、《卖炭翁》、《买花》、《观刈麦》、《新丰折臂翁》、《上阳白发人》、《红线毯》、《长恨歌》、《琵琶行》等。这些作品较广泛而尖锐地揭发了当时政治上的黑暗现象,真实而具体地反映了人民的痛苦生活,是诗人的“兼济天下”的政治思想的体现,也是他新乐府诗歌理论的具体实践。这些诗的内容是多方面的。《重赋》、《杜陵叟》、《红线毯》等诗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反映了中唐时期日趋严重的土地问题和赋税问题,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轻肥》、《卖炭翁》等诗揭露和抨击了专政擅权的宦官,控诉了统治者骄奢淫逸、巧取豪夺、鱼肉百姓的罪行,有的作品则把批判讽刺的矛头直指皇帝。《新丰折臂翁》等表明了诗人对统治阶级发动的扩边战争的批判和否定态度,也抒发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感情。《上阳白发人》等则广泛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不幸生活和悲惨遭遇,表现了诗人对妇女的特殊的同情。
白居易的感伤诗中,以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和《琵琶行》两首最为著名。他的闲适诗和杂律诗为数最多,多是流连光景、应酬唱和之作,与讽谕诗的价值是难能相比的,但其中也不乏写景抒情的名篇,如《钱塘湖春行》、《赋得古原草送别》、《暮江吟》等,历来传诵,脍炙人口。
白居易的诗歌以选材真实、典型,主题明确单一,语言平易浅显,形象鲜明突出为特色。在艺术手法上,诗人善用对比,常将叙事与议论结合起来,还往往用一二句警句般的诗行概括诗旨,词浅意深,用常得奇。由于诗人过分强调通俗易解,所以往往写得太直、太露,缺少含蓄隽永的韵致,很少回味的余地。议论太多、太尽,有类说教,也有损于诗的形象性。
白居易是继李白、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诗人。他的诗继承、发扬了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对他所倡导的新乐府运动起着示范的作用。白诗语言平易近人,在当时广为流传,远播海外。在白居易的影响下,形成了一个通俗诗派,自晚唐的皮日休经宋代的王禹偁、梅尧臣、陆游,直至晚清“诗界革命”的旗帜黄遵宪,莫不对白诗的风格与思想有所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