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面》赵华丽散文赏析
素来不喜食面!就这点来说,我不像个陕西人。
那天,陪日渐年迈的母亲逛完街,她提议:“我们去吃大刀面吧!"
看着兴致蛮高的母亲,我不忍拿我所喜好的火锅啊炝锅鱼啊什么的去扫她的兴,还善解母意的说:“好啊,早听说大刀面是华阴的传统美食呢,去尝尝呗!”母亲一脸快乐。
母亲应该是那里的常客,她毫不费周折便把我带到店门口。我向里张望,店里的装修比较传统,甚至老旧,没有分明的布局,一间房子,用餐的地方和厨房仿佛混在一起的样子。最奇怪的是他的吧台,紧挨门的右手边,用现在的那种铝合金门窗隔了个小房子样的地方,既是收费的吧台,同时桌面上又摆放了一些自制的熟肉:猪蹄、猪肠、猪脸、猪肝等出售。
店内的空间不很大,大概有十张桌子,中间的六张桌子还两两拼凑在一起,大抵是为了节省空间吧。母亲轻车熟路,进门就去下单付款,一边用身体挡着不让我付款(她大抵是觉得我能抽时间陪她已经是破费了)。她给我们各点了份汤面,还点了盘猪脚。
店里还有俩空座,我们捡漏落坐。因为是中间两两相连的桌子,母亲解释说:“现在还不到饭点,还有空桌子,如果是饭点了,进来多数得等座的!”我微笑表示理解。
环顾四周,食客们都谨小慎微地坐着认真用餐,没有大饭店里那种肆意喧哗、觥筹交错的声响。从衣着来看,食客不乏各种身份,有衣着干净的工薪阶层,也有衣渍点点的匠工,还有大腹便便、油光满面的商人,更有夹着公文包的公职人员……
很快,我们的猪蹄上来了,母亲满脸喜悦:“吃吧!”
“您赶快吃吧,您好像不知道我不吃肥肉(我习惯把瘦肉以外的肉统称为肥肉)似的!”我佯装嗔怨道,“长这么大您啥时见我吃过这些?”
“猪蹄是胶原蛋白,可以美容的!我特意给你点的,你尝一下嘛,这家的猪蹄一点都不腻,很好吃的!”
我一边惊诧于母亲竟然还对美容有兴趣,一边架不住她的劝食(母亲劝食我很难抗拒,只因为不想拂了她的爱意),举筷寻找便于完成任务的小块,却发现这猪蹄,亮晶晶的,还闪着褐黄色的光,犹如果冻一般,俨然没了肥肉的那般蠢笨和油腻,被劈开的地方骨肉相连的,中有凝脂般的晶莹白色,忽然间还勾起了我的一丝食欲。下筷,挑了块可心的,咬一口,果然,毫无违和感,不似肥肉那般油腻令人難耐。咀嚼间,味蕾被抚摸得舒舒服服。
这时,面上来了,这应该是店里的特色了吧,大刀切制成的面,名字应该是这样来的吧!定睛看这碗面,好似邻居家朴素的女孩,美食里所讲的“色”是没有的。汤面上的哨子是用豆腐粉条制作而成的,切得小小的,大概是用酱油着了色,显得灰头灰脸的。但是,这时,有一种香气渐渐开始在你鼻边弥漫、氤氲,举筷搅拌好,我挑了筷长而劲道的大刀面送进嘴里,立刻,有别于一般面的感觉!一般的面,只要进口,它便如大势已去的人一样,瞬间就松懈了,无筋骨了,软乎乎的缠着你的舌头,又似耍赖不愿离开的感觉,让人厌烦得立刻要吞咽下去了事。但是,大刀面,入口依然从容,任你的尖牙如何锋利地搅拌,它也是身碎魂依旧,唇齿之间被它的香气包裹着,让人不忍咽下去,只待这香气氤氲成浓酒时,它却偏偏不顾你的留恋,自顾自的翻转而下,让你后悔不迭,只得赶紧又夹起一筷来细品……
抬头环顾店里,一种亲切感扑面而来,像熟识的大妈大婶,朴素、干净、温馨、舒适、安静,更像是用餐的好地方。
主厨兼店东,代代相传的秘方造就了他出神入化的厨艺,那骑着木杠子碾擀面条、手提铡刀切面的雄势美姿实在令人百看不厌,让这间名不经转的小店成了华阴美食里的“凤凰”,吸引着当地人,也吸引着八方来客(中央四台的《走遍天下》摄制组对大刀面做过一期节目)。难得是传统美食火红的生意并没有使店家因此涨价、目无食客,他们依旧一如既往的谦逊和颜,用心经营,小店常是门庭若市,顾客盈门。
这顿饭花费三十二块,不贵,有汤有水,有荤有素,有主有菜,怎一个惬意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