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适的人物小记与主要思想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叶适的人物小记与主要思想

叶适

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

——叶适

简介

叶适,字正则,世称水心先生,浙江永嘉(今温州市)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50年),卒于宋宁宗嘉定十六年(1223年)。著作有《习学记言》、《水心文集》、《水心别集》。

人物小记

叶适13岁时随父从瑞安迁到永嘉(今浙江温州);15岁开始学诗、学时文,这些对他的学术有很深影响。《宋史》传称他“为文藻思英发”,而全祖望评论说“然水心工文,故弟子多流于辞章。”

16岁时,叶适在温州乐清白石北山小学讲舍讲习,为稻粱谋,这样的生活一直维持到乾道三年(1167年)。其间从学与结交的师友,除陈傅良外,还有王十朋的门人叶士宁与林鼐、林鼒兄弟等。

从19岁开始,一直到28岁,即淳熙四年(1177年),叶适主要在婺州地区游学,曾从学于郑伯熊,上书宰执叶衡,结识了陈亮、吕祖谦、周必大等。

这十年间,叶适到过临安,时为乾道九年(1173年);淳熙元年(1174年),叶适上书签书枢密院事叶衡。叶适在这封《上西府院书》中,纵论天下大势,指出天下之患在于“朝廷之上,陋儒生之论,轻仁义之学,则相与摈贤者而不使自守以高世”。因此他望宰执能够酌古今之变,权利害之实,以先定国是于天下。具体地说,一是政治上的有为:收召废弃有名之士,斥去大言无验之臣,辟和同之论,息朋党之说。重台谏而任刺史,崇馆阁以亲讲读。二是经济上的措施:据岁入之常以治国用,罢太甚之求,以纾民力。三是军事上的广武举之路,委诸路以择材,鼓舞士卒之勇气,不用增兵而加紧训练,屯田耕种。四分上流之地,积极准备北伐。

叶适提出中兴的“大略”,进一步指出关键在于为政要“诚”、“赏”与“罚”。诚,是指发号施令时,必思生民之大计,而不徇乎一身之喜怒。赏,是指爱人之功,求人之善,举之公卿之上而忘其疏贱之丑。罚,是惩人之过,明人之恶,加之窜殛之戮而遗其贵近之厚。以后,叶适多次上书朝廷,其要点多是这些内容。

主要思想

叶适的功利之学,本于儒家的根本原理,但强调这些原理必须要在具体的政事和经济活动中贯彻落实,并在济时隆国的事功行为中正人心、明天理,实践儒家的常道。叶适特别强调了格物致知和心诚的关系,认为心诚则物至,格物则知至。由此他的功利之学在哲学上特别强调“我为我发”的主体能动性的一面。叶适基本主张正义谋利、明道记功两不偏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