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念旧恶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君子不念旧恶

君子不念旧恶

子曰:“伯夷、叔齐、泰伯,不念旧恶,怨是用希。”对此,南怀瑾先生认为,孔子之所以夸赞伯夷、叔齐、泰伯,一是因为他们三人“不念旧恶”;二是因为他们能做到“怨是用希”,而这,也正是孔子敬佩他们三人的原因。

“不念旧恶”指的是,不记仇,对伤害过自己的人,宽以待之,并不把过节记在心里。而“怨是用希”指的是,遇事不怨天尤人,能在心底无私地自宽。久而久之,这样的品行和心胸就如春风细雨般不断地温润那些曾不怀好意的人,最后感动他们、感化他们。

所以南先生说,君子不念旧恶。在仇人、对手、敌人,甚至是老死不相往来的人面前,能不念旧恶,是需要非常大的胸襟和崇高的品行的。我们不妨扪心自问一下,有多少人在“死对头”面前能够不念旧恶,能够忘记所有的过节,在他们需要的时候伸手帮助他们,甚至主动与之握手言和?所以说,能不念旧恶的,恐怕只有君子吧。

但是,如此看来,是否我们就做不到不念旧恶了呢?显而易见,答案是否定的。在这个人际关系异常重要的年代,与人为善是我们的必然选择。不然,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要获得快乐,取得成功,实现梦想,就是非常困难的。

这就需要我们开阔自己的胸襟,做一个有包容心的人。生活就好比是饺子,包的是什么样的馅儿,就会拥有什么样的味道。一个拥有包容心的人,他的内心就好比是水,即使是浑浊的,“沧浪之水亦能濯我足”。遇到再恶毒的人,听到再难听的话,也能用内心的水把他的“浑浊”冲淡。这就是不念旧恶的君子的作风。

南先生分析孔子敬佩伯夷、叔齐、泰伯的原因时,特别强调做人要如他们一样“不念旧恶”,和孔子一样,南先生也对他们这样的品行深表赞扬。事实上,南先生本人,更是一个不念旧恶的君子。

有一次,达摩书院创办人张尚德从苗栗去了台北,他给南怀瑾的一个学生讲了一件事。他说:有一天,他的好朋友到达摩书院去看他,因为这个好朋友是个大学教授,我就借机请他到课堂讲学。在整整两小时的演讲中,这位教授只说了一件事,就是骂南怀瑾,骂他故弄玄虚,是个伪君子。

南先生的学生颇感疑惑,便问张尚德:“此人是否与南老师有过节,故而如此?”

张尚德回答说:“毫无过节。”

“那是为了什么?”

“只能说人性如此!”

“那么他在你的课堂骂你的老师,你有何反应?”

演讲完毕,我便对他说:“我现在才知道,原来你的学问比南老师高很多啊!”

后来,这个学生把这件事告诉南先生,南先生却不予理会,只是风趣地说:“人家要吃饭嘛!我们也要吃饭嘛!”

之后有一天,南先生和那位教授同时出席一次学术会议,两个人恰巧遇到,但是南先生却当什么都没有发生,并与之认真探讨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播问题。对方深为南先生的学术风范和成就所折服,内心深感惭愧。

南先生如此心境和胸襟,不正是不念旧恶的君子之风吗?

作为一个普通人,在茫茫人海中,我们难免会与别人在思想上、情感上发生冲突,在生活中产生各种误会和摩擦。然而,如果心里一直装着怨恨和过节,那么心还会有多大的空间去盛装美好的事物?长期如此,心会不会不堪重负,从而让生活的风筝无法高翔?

也许,我们无法做到爱一个与自己有过节、处处与自己为敌的人,但我们至少能做到包容对方的无心之过,甚至是恶意的伤害,做一个有包容心的人,不念旧恶。所谓“不要因别人的过错而让自己生气”,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

试想,假如我们能够如南先生那样不念旧恶,也便能与别人化干戈为玉帛了。久而久之,我们多的是朋友,而不是仇人。这就如释迦牟尼说的:以恨对恨,恨永远存在;以爱对恨,恨自然消失。

对一个领导人来说,能做到不念旧恶,更为难能可贵。真正不念旧恶的领导者,是非常具有人格魅力的,同时,也能吸纳更多的人才,成就一番事业。

由此可见,不念旧恶,才是一个与人为善,拥有包容心的人的选择,才是一个有所作为的人的胸襟和情怀。所以,请丢掉仇恨和报复的枷锁吧,如南怀瑾先生一样做一个不念旧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