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散文·习凿齿·与桓秘书》原文鉴赏
《汉魏六朝散文·习凿齿·与桓秘书》原文鉴赏
吾以去五有三日来达襄阳,触目悲感,略无欢情1,痛恻之事,故非书言之所能具也2。每定省家舅3,从北门入,西望隆中4,想卧龙之吟5;东眺白沙,思凤雏之声6;北临樊墟7,存邓老之高8;南眷城邑9,怀羊公之风10;纵目檀溪11,念崔、徐之友12;肆睇鱼梁13,追二德之远14,未尝不徘徊移日,惆怅极多,抚乘踌躇,慨尔而泣。日若乃魏武之所置酒15,孙坚之所陨毙16,裴、杜之枚居17,繁、王之旧宅18,遗事犹存,星列满目。璅璅常流19,碌碌凡士,焉足以感其方寸哉20!
夫芬芳起于椒兰21,清响生乎琳琅22。命世而作佐者23,必垂可大之余风;高尚而迈德者24,必有明胜之遗事25。若向八君子者26,千载犹使义想其为人,况相去之不远乎!彼一时也,此一时也,焉知今日之才不如畴辰27,百年之后,吾与足下不并为景升乎28?
【注释】 1略:丝毫。2具:陈述, 3定省:指子女早晚向父母请安。4隆中:山名,在今湖北省襄阳县西。5卧龙之吟:卧龙,指隐居不出的贤达之士。《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手?’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 6凤雏之声:凤雏,幼凤,喻俊杰之士。《三国志·蜀书·庞统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曰:“诸葛孔明为卧龙,庞士元为凤雏,司马德操为水镜,皆庞德公语也。”庞士元,名统,汉末襄阳人,后投刘备,随刘备伐蜀。7樊墟:樊城,在今湖北省襄阳县北。8邓老;邓艾,三国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东北)人,字士载,初为司马懿掾属,建议屯田两淮,广开漕渠,并著《济河论》,后为魏镇西将军,与蜀将姜维相距,后与钟会分军灭蜀。9眷:转头回视。10羊公:羊祜,字叔子,西晋大臣,泰始五年以尚书左仆射都督荆州诸军事,出镇襄阳。在镇十年,开屯田,储军粮,作一举灭吴之准备,平日则与吴将陆抗互通使节,各保分界。屡请出兵灭吴,未能实现。临终举杜预自代。11檀溪:水名,在古襄阳城西。12崔、徐:指崔州平、徐元直。《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雀州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13肆睇:纵目。鱼梁:一种捕鱼的设置。14二德;指汉未隐居荆州的庞德公和司马德操。庞德公为襄阳人,躬耕于襄阳南岘山,与诸葛亮、司马徽、徐庶等友善,被誉为知人。他拒绝刘表礼请,后隐于鹿门山,采药以终。司马德操,名徽,为颖川阳翟人,善于知人,人称“水镜”,长期隐居荆州,后为曹操所得,不久病死 15魏武;曹操。《三国志·魏书·武帝记第一》:“秋七月,公南征刘表。八月,表卒,其子琮代,屯襄阳,刘备屯樊。九月,公到新野,琮遂降,备走夏口。公进军江陵,下令荆州吏民,与之更始。” 16孙坚:汉未吴郡富春人,字文台,曾任长沙太守,后随袁术讨伐董卓。初平二年率军击荆州刘表,被刘表部将黄祖射死。17裴、杜:裴、裴潜,字文行,河东闻喜人,汉末避乱荆州,为刘表的礼敬,后投归曹操,累官至荆州刺史。杜,杜袭,字子绪,颖川定陵人,汉末避乱荆州,为刘表所礼敬,后投归曹操,累官至大将军军师,太中大夫。18繁、王:繁,繁钦,字伯休,颖川人,汉末曾避乱荆州,后归曹操,为丞相主簿。王,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汉末曾避乱荆州,后归曹操为幕僚,官至侍中。繁、王皆为“建安七子”之一。19璅璅(suo):言人品猥琐。常流:寻常之辈。20方寸:指内心。21椒兰:椒与兰都是芬香之物,或用以比喻所敬爱之人。22琳琅:玉石名,或作玉石声。23命世:著名于当世。24迈德:勉行其德。25明胜:光明而美好。26八君子;指以上所举的诸葛亮、庞统、邓艾、羊祜、崔州平、徐庶、庞德公、司马德操八人。27畴辰:犹言畴昔,往日。28景升;刘表字景升,东汉远支皇族,初平元年任荆州刺史,当时中原军阀混战,他采取观望态度,所据地区破坏较少,故中原人多前往避难。
【今译】 我在过去的五月三日来到襄阳,面对眼前的景物,悲伤感叹,没有一点欢乐的情绪,那些引起内心痛苦的事,已经不是书信所能表达的了。我每次去向家舅问候时,从北门进入襄阳城,西望隆中,心中想起诸葛亮的吟诵之声;东望白沙,怀念庞统的精辟之论;北对樊城,存念邓艾的高尚;南顾襄阳,怀想羊祜的风范;纵目檀溪,感怀崔州平,徐庶这样的知己;放眼鱼梁,追慕庞德公、司马德操的远识,每每整日徘徊,留恋忘返,心中惘怅,感慨万千,手抚乘骑,踌躇难进,慨然而泣。象魏武帝置酒欢宴的遗迹,孙坚中箭身亡的地方,裴潜、杜袭的故居,繁钦、王粲的旧努,过去的事情依然存在,象天上的星星一样罗列目前。倘若是碌碌无为的寻常之辈,又怎么能够使我为之感慨呢!
那芬芳之气生起于椒兰之中,清脆的声音从琳琅美玉中发出,著名于世的王佐之才,他们的英名风范一定会名垂后世;品格高尚而勉行其德之人,一宝会将光明而美好的事物留给人间。象从前的八位君子,千百年后人们仍能够想见他们的为人,况且那些离他们不远的人呢!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又怎么知道今天的人才不如从前的贤士,百年之后,我和您不一起成为招贤纳士的刘表呢?
【集评】 钱钟书《管锥编》卷三,一八,全汉文卷二零: 《七发》:“南望荆山,北望汝海,左江右湖,其乐无有。”……后汉以还,张衡《西京赋》、冯衍《显志赋》、刘劭《赵都赋》、左思《蜀都赋》之属,相沿成习。他体亦复踵事,如张衡《四愁诗》、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王草《头陀寺碑文》、苏轼《李氏园》、及《登常山绝顶广丽亭》。而鲍照《书》尤振绝,一扫平铺板列之陋。吴质《在元城与魏太子牋》因地及史,环顾四方,缅怀百世,能破窠臼;习凿齿《与桓秘书》师法之。苏轼《超然台记》中“南望马耳常山”一节、又《赤壁赋》中“西望夏口、东望武昌”一节,皆脍炙人口,实即吴、习两《书》机杼也。
【总案】 此文选自《晋书·习凿齿传》。习凿齿曾为大司马桓温主薄,后因事迁桓温,被出为荥阳太守。桓温之弟桓秘亦有文才,与习凿齿相友善,平素往来甚密,习凿齿赴荥阳上任,后又罢归乡里。习凿齿在襄阳故里,触景生情,感慨万端,写信给桓秘,借以抒发自己的情感。在文中作者发思古之幽情,历数三国时襄阳前贤之英名与风范,缅怀先人,最后发出“彼一时也,此一时也,焉知今日之才不如畴辰”的感叹,表现了作者进步的历史观。文章篇幅短小,文字精炼,语言畅达,一气呵成,虽大量用典,而不觉其烦赘,显示了作者俊迈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