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想录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史想录

【3821】史想录

(傅国涌著,中华书局,22万字,2016年3月第1版,54元)

△共三辑:①清朝是如何脱轨的、辛亥百年变局、谈出来的民国、20世纪中国两次转型的机会、回眸“五四”九十年、从“五四”出发寻找真与美;②笔底波澜:百年中国言论史的几个章节、一个公司一个人一个阶层的光荣与梦想、百年现代化的两个推动力:知识分子和企业家阶层、企业家阶层在转型时代的选择、思想不败:近代中国转型的思想脉络;③宋教仁的百年之问,史量才与上海民间社会——“九•一八”事变之后、从绍兴出发寻找现代中国之路、站在鲁迅的起点上、21世纪是胡适的世纪吗?

○历史不是一根直线,从来不是笔直前行,而是变幻莫测,充满了变数,它完全不是人按照主观意愿就可以完全操控的。它有很多的意外,你本来想走进这个房间,一不小心被一块小石子绊了一跤,就跌到隔壁房间去了。

○孙中山、黄兴、宋教仁,以及同盟会与光复会的革命党人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虽然他们的力量非常小,经常是从失败走向失败,他们用勇气和牺牲换来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

○真实是历史的生命,在历史中找到我们的明天;昨天是我们的历史,今天也是我们的历史,明天也将成为我们的历史,在历史当中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未来。中国的历史不是某些英雄、伟人和统治者创造的,是所有中国人共同创造的。

○余英时:21世纪中国最重大的、最核心的题目就是重建中国的民间社会。

○一个社会能否顺利地完成不流血、少付代价、不经过大规模动荡的和平转型,就是要依靠民间社会的进一步发育,培育出大量具有群角意识的新一代公民,只有这样人才能真正改变历史,支撑起一个现代制度。一个现代的制度,一种现代公共生活方式要靠我们每一个人去创造,光靠主角与配角是创造不出一个现代社会的。这是辛亥百年变局留下的一点教训。

○“五四”的几个特征:社会的解放、语言的转换、价值评判体系的多元化。

○陈寅恪认为:“中国书虽多,不过基本几十种而已,其他不过翻来覆去,东抄西抄。”

○世上没有永远的盛世,爬到山顶就意味着要走下来。历史一定是曲线的,不是直线的。即使是建立了民主制度的美国这样的国家,也有经济危机、金融危机。

○任何权力都是一时一地的,过了这个时间、这个地点,也许什么都不是。但是思想家、一个民族的精华人物,不会因为时空的改变而失去他的价值,时间过得越久,他的价值越将彰显出来。

○一个没有健康的民间社会作依托的社会就是一个不正常的社会,这样的社会是没有任何自主性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人民是不可能有尊严的。过有尊严的生活要比幸福的生活重要得多,尊严高于一切,没有自主就没有尊严。

○绍兴,古代的王羲之、陆游,近代有秋瑾、鲁迅、蔡元培。

○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不是你的财富、地位和荣誉,而是你的追求、你内心的追求、真实的追求。

○鲁迅走出的这条独特道路证明,读书人可以自己养活自己,同时还不放弃对社会的关怀,这条道路对中国的意义就是我们可以在权力之外拥有社会。

○这不是一本写出来的书,而是讲出来的书。

○西湖边宝石山一块石头镌刻着:在天的荣耀归上帝,在地的喜悦平安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