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习成 王浩《被抛弃的姑娘》东方文学名著鉴赏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史习成 王浩《被抛弃的姑娘》东方文学名著鉴赏

作者: 史习成王浩

【作家简介】曾丁·达木丁苏伦(1908—1986)是蒙古著名学者、诗人、小说家和翻译家,是蒙古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同时他又是一位社会活动家。他生于今东方省马塔德县。1924年达木丁苏伦参加蒙古人民革命军。1926年当选为革命青年团中央委员,并担任《革命青年团》杂志的编辑,开始了他的文学活动。1929年,蒙古作家小组成立,他是最积极的成员之一。1933至1938年在前苏联科学院东方研究所进修,归国后参加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领导工作。1938年被他人诬陷,坐牢达15个月之久。1942至1946年间担任蒙古《真理报》主编。1946至1950年间再次赴前苏联进修,并获副博士学位。1955年起在国立大学任教。此外,还曾担任蒙古科学委员会主席、蒙古作家协会主席等职。达木丁苏伦的文学创作活动是从1928年发表《故事四则》开始的。1929年他发表了代表作《被抛弃的姑娘》(又译《受歧视的姑娘》)。这是蒙古新文学第一部有影响的中篇小说,它奠定了达木丁苏伦在蒙古现代文学中的地位。1934年作了长诗《我的白发母亲》。此诗成为蒙古最有影响的诗歌作品之一。四五十年代创作的小说题材多种多样。如:《苏莉变了》(1944)、《三个说,一个做》(1954)、《聪明的羊羔》(1931)、《两个都是我的儿子》(1943)等。六七十年代写了有关道德修养的小说,其中有《鬼》(1964)、《手提箱》(1965)等。1970年出版了《达木丁苏伦诗文集》。此外,他还致力于蒙古文学的研究工作。他的研究成果有:《蒙古文学简史》(1957,与别人合作)、选注本《蒙古文学荟萃一百篇》(1959)等,并主持编写了3卷本《蒙古文学概况》。达木丁苏伦在语言、历史方面也有很深造诣。40年代,为新蒙文制定字母表、正字法草案,并被采用。与其他人合作编写了《俄蒙词典》。他用现代蒙语翻译了《蒙古秘史》,著有《格斯尔传的历史根源》(1957)。他还翻译过普希金、屠格涅夫、高尔基等人的作品。鉴于达木丁苏伦对蒙古现代文学的贡献,政府三次授予国家奖,并授人民文学家称号。

《被抛弃的姑娘》,张玉元译,收在1961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达木丁苏伦诗文集》中。

【内容提要】中篇小说《被抛弃的姑娘》描写牧人道林格尔一家在革命前的悲惨遭遇和革命后的新生活。道林格尔一直给牧主老爷包尔德当牧工,先是放羊,后来牧马。他为人忠厚、老实,又爱惜牲畜,多年来为包尔德任意驱使。道林格尔的妻子苗达克来自外乡,为生活所迫流落在此,自和道林格尔结婚后,也成了包尔德家的女佣。夫妻二人一无所有,家徒四壁。尽管每天累死累活地给牧主干活,却只能勉强维持生活。他们已有一个两岁的男孩,可这时苗达克又怀孕在身。但他们无力抚养,打算把孩子送给别人。牧主妻子台志德不曾生育,她和包尔德想抱养苗达克即将生下的孩子,为他们传宗接代,当然必须是个男孩。为了减轻家里的生活负担,也为孩子将来能过上好日子,道林格尔夫妇也希望如此,他们期待着生下一个儿子。可是这个愿望未能实现。一个寒冷的夜晚,在众人搬迁后的荒凉的旧营地上苗达克生下一个女孩。这个女孩从她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是不幸的,就遭人嫌弃。包尔德夫妇自然不会抱养这个被喇嘛说成是“凶星”的女婴。道林格尔夫妇决心把她抚养成人,给她取名为策伦。后来,道林格尔因听从包尔德和洛奉喇嘛的话,把年纪幼小的儿子送进寺庙当小喇嘛,期望他日后能有出息。此时,小策伦也成了包尔德家的婢女,可怜她衣不蔽体,食不裹腹,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一次,道林格尔因为得罪了地方官被强征入伍。不久,误传他在军中丧生。苗达克悲痛欲绝。祸不单行,他们的儿子在寺庙禁不起饥饿和毒打而死去。苗达克只得带上女儿投奔20多年不通音信的姐姐。她们千里迢迢,历尽千辛万苦回到家乡,可姐姐早已不知去向,苗达克带着小策伦到处流浪。她想找个依靠,又嫁人,可命运再次捉弄了她。道林格尔从兵营逃出后,得知妻儿失散死亡,十分悲伤。当地官府又几次捕捉他。道林格尔只得在草原流浪,屡遭危难,偶遇旧日军营中的伙伴包图,才绝处逢生,在旧友家中栖身。几年过去了,策伦已出落成美丽、聪明的少女了。当时已是1923年,蒙古虽已建立了革命政权,但在这个时期内,封建的生产关系并没有随之改变,僧俗封建主还在剥削、欺压贫苦的牧民。策伦被旧地方官看上,并强迫嫁给他的愚蠢的儿子,受尽虐待。但她不甘心一辈子像她母亲那样逆来顺受,备遭欺凌,她对生活还抱着希望。在一个国家女工作人员的启发和帮助下,策伦毅然离家出走,来到乌兰巴托,进了学校。学习文化知识以后,策伦朝气蓬勃地投入新的工作。从小就遭人嫌弃的姑娘,从此获得了新生。母亲苗达克同女儿住在一起,过着安定的生活。一年秋天,策伦出差到西部牧区,当地政府派了一位健谈的老人照料她。同那位老人的闲谈中,策伦发现他就是误传已死去多年的父亲,于是离散了20多年的父女团聚了。这一晚是老人“有生以来的最幸福的一夜,它太长了,长过了他那50多年的艰苦的岁月”!小说以老人等待着明天同女儿去乌兰巴托与妻子团聚为结局。

【作品鉴赏】《被抛弃的姑娘》在蒙古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次较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是蒙古现代文学的奠基之作。小说创作于1929年,当时,作者担任蒙古全国工会主席,经常深入生活,了解牧区情况。根据他在工作中所搜集的素材写成这部小说。20年代蒙古广大牧民还很贫穷,多数牲口掌握在富裕牧民与寺院手中。据统计,1924年全国人口有54.6万,牲畜1377万头,其中,寺庙占有总头数的35%,封建主占有22%,中等牧户掌握30%,贫牧户只有12%,可见封建主、上层喇嘛手中集中了全部牲畜的57%,而全国一半人口的居民只有12%的牲畜。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政府酝酿着没收封建主的财产。《被抛弃的姑娘》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小说通过道林格尔一家在革命前后的悲欢离合及受歧视的姑娘策伦的反抗与成长,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说明打破旧秩序是历史的必然。小说用艺术形象反映客观现实,与时代紧密相连,因此,很受读者的欢迎。这与达木丁苏伦敏锐的目光,深刻的洞察力是分不开的。

在艺术手法上,作者善于运用细腻的笔触来叙述故事,描绘人物的命运。小说在刻画人物性格上有成功之处,尤其是在反面人物的塑造上。对牧主包尔德的贪婪、吝啬,其妻台吉德的狡诈、狠毒,以及洛奉喇嘛的伪善、老于世故等都有很好的描写。小说的语言通俗、朴实,没有华丽艰涩词藻,有的是生动流畅、群众熟悉的用语。此外,作者在作品中还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民间谚语、格言,使这部小说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如小说第8节中,当苗达克带着小策伦历尽千辛万苦,千里迢迢回到故乡投奔姐姐,却寻不见时,引用俗语:“穷人没有一定的饮食,也没有一定的住所”,以此说明穷人生活的窘迫。在第9节结尾作者用“男儿到处有青山”这一谚语来描写道林格尔期待与同伴重逢。同样在第12节中,引用谚语“男人一生都是坎坷”,用来表达道林格尔的不幸遭遇。作者继承了民间口头文学传统,在这部小说中,不仅在语言艺术上受民间文学影响,在内容情节方面也吸取了民间文学的某些素材。小说第5节《用石头行贿》就是采用了民间故事说谎大王僧格的方法。僧格是蒙古民间故事中的传奇人物。有一次他用纸包了几块石头,当作银两塞给一个贪官,当面编过了他,让他写一纸公文,免去强加给一个穷老太太的“赋税”。这个情节与小说中道林格尔向纳老爷行贿几乎一样。这部中篇小说无论是艺术性,还是思想性,都达到一定的高度。它的出现标志着蒙古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