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登台散心 卢照邻投水自尽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陈子昂登台散心 卢照邻投水自尽

陈子昂登台散心 卢照邻投水自尽

从小锦衣玉食的公子哥陈子昂败阵情场,愤而读书,摔千金古琴炒作自己,终于名扬天下;一生病痛缠身、自号大唐第一幽怨诗人卢照邻,拜药王为师,胡乱吃没经过药检的仙丹,落得半身不遂,最后投水自尽。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初唐四杰的最大功绩就是转变了这种诗风。当时这种诗风的代表人物是上官仪。他写过《入朝洛堤步月》,名噪一时。

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上官仪是唐高宗时的宰相。那时因为武则天喜欢洛阳,所以朝廷经常在东都办公。据《隋唐嘉话》记载,当时“承贞观之后,天下无事”,上官仪独持朝政,在一个等候上朝的凌晨,驱马登上洛水长堤。此时明月在天,上官仪缓辔徐行,即兴吟咏了这首诗。在场的文武百官觉得上官仪神采飞扬,飘飘欲仙,简直不是凡夫俗子。

但上官仪写得最多的还是“花轻蝶乱仙人杏,叶密莺啼帝女桑。飞云阁上春应至,明月楼中夜未央”一类的诗,人称上官体。这种诗就像浓妆艳抹的所谓美女,卸妆后其实平淡无奇。上官仪被后人记住还有一个缘故,他是才女上官婉儿的祖父。

上官体流行有两个原因:一是历史传承。初唐距离南朝不远,上官体其实就是齐梁文风的袅袅余音。二是上流社会喜好。连唐太宗李世民都喜欢这种华丽柔媚的诗体,甚至他亲自动笔写过宫体诗。宫体诗的风格很像现在那些比较直白煽情的流行歌曲,如果你觉得唐太宗带领文武百官齐唱周华健的《让我欢喜让我忧》还不够雷人,那么想象一下他和魏征、房玄龄、李靖等人一起唱《伤不起》的情景。正因为如此,有识之士觉得应该进行改革,伟大的王朝应该有自己的创造,而不是因循守旧祖述前朝。

初唐四杰之后,唐代诗文革新的主将陈子昂穿越剑门到达长安。陈子昂比王勃、杨炯小十岁左右,在他二十出头准备参加进士考试的时候,杨炯正在他的家乡梓州任司法参军。陈子昂慕名前去拜访过杨炯。杨炯的傲慢让陈子昂不以为然,所以他从来没有提起这次会见。陈子昂初到京城那年,骆宾王下落不明,卢照邻已经是个废人,王勃死于非命,杨炯也踏上了人生的最后旅程,正需要有人接过大旗冲锋陷阵。

陈子昂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小时候并不喜欢读书。当时四川最有名的特产是自贡井盐和蒙山顶上茶,陈子昂的父亲不知是盐商还是茶商,总之他出身于有钱人家。从小就坐着奔驰宝马,当公务员坐奥迪的吸引力就不大。他家好像还不是一般的富有,因为他曾经当众砸毁一把价值千金的古琴,而射洪县令也试图谋夺他的家产。可是有一回他和情敌争夺一个小美女的时候,那个小美女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他的竞争对手,原因就是因为那人在写情书的时候引用了“关关雉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而陈子昂只会唱“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陈子昂受了刺激,从此以后发奋读书。

陈子昂刚到长安的时候,也学其他举子到处行卷,顺便还送上价值不菲的礼物。那些达官贵人的门房一看他是从四川来的,觉得他肯定考不上,礼物自己收藏,书卷拿回家糊墙。也难怪大家有偏见,四川才子司马相如曾经天下知名,可那已经是八百年前的事了。

陈子昂并没有低下高昂的头,他决定出奇制胜。他在长安最热闹的风景名胜曲江贴出告示,说自己有一把价值千金的古琴,当年司马相如就是用这把琴勾引卓文君的。某月某日他将在曲江表演,表演完后拍卖古琴。如果遇到知音,他愿意把古琴免费相赠。

这个消息很快传遍长安,那些达官贵人附庸风雅,当日果然齐聚大雁塔下。陈子昂拿出古琴当众演奏一曲《平沙落雁》,赢得阵阵掌声。他又请宫廷乐师当场鉴定,证实这确实是一把价值千金的古琴。达官贵人纷纷出价,最后炒到万金。正当主持拍卖的人宣布正式成交时,陈子昂突然把古琴高高举起,当场砸得粉碎。在场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陈子昂不慌不忙地打开随身带的书箱,从里面拿出自己印好的诗文集,散发给在场的达官贵人文人雅士。他站在琴台上慷慨陈词:

“在下陈子昂,是天府之国剑南来的举子。大家可能觉得这把古琴很值钱,但我的文章更有价值。你们把我的诗文带回家,如果发现我说大话,可以把我赶回老家。顺便提醒一下,如果你们有女儿或妹妹待字闺中,可以等我考上进士后再嫁。”

陈子昂不愧为广告大师,他在一夜之间成为大唐最耀眼的明星。全国各地的书商闻风而动,陈子昂的诗文集很快称霸畅销书排行榜。连他写给邻家女孩的情书,也被书商找出来隆重包装。陈子昂顺利达到炒作目的,现在只要他在考场上发挥正常,主考官就不敢让他落榜。

陈子昂在二十四岁的时候金榜题名。进士考试没有年龄限制,而且唐朝每年录取的进士很少超过三十人,所以是真正的万里挑一。当时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也就是说三十岁考取明经,在别人眼里你已经是大器晚成;五十岁考中进士,还有人认为你少年得志。二十四岁之前考取进士,整个唐朝也寥寥无几。贞元十六年白居易考中第四名进士,他当时已经二十九岁,依然非常得意,因为他是其中年龄最小的,“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陈子昂中进士后不久担任麟台正字,这个官是喜欢标新立异的武则天的发明之一,麟台实际上就是原来的秘书省,不久又恢复旧名。做了一段时间麟台正字之后,陈子昂升任右拾遗,所以后世又称陈子昂为陈拾遗。拾遗这个职位后来杜甫、白居易也做过,和补阙一样官位不高,但属于皇帝近臣,可以直接向皇帝打小报告。正直敢言的陈子昂做拾遗很称职,甚至称职得有点过头,可能就在这时候他得罪了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

唐朝因为国力强盛,作为大将幕僚随军的文人除了不胜酒力醉死,基本没什么危险,所以文人从军比较频繁。很多诗人即使自己没有参加战争,也会经常送友人出征。当陈子昂的魏姓朋友上前线的时候,他写下《送魏大从军》鼓励友人。这位朋友在家族兄弟中排行老大,故称魏大。这是唐人特有的叫法。杜甫排行老二,李白排行第十二,所以朋友们都叫他们杜二、李十二。如果有人姓王并排行第八,他的朋友就比较尴尬。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魏绛是春秋时晋国大夫,主张和北方游牧民族和谈,成功消除晋国边患。这里借魏绛指魏大。

陈子昂在垂拱二年(686年)曾随左补阙乔知之带领的军队到达西北居延海和张掖河一带,后来又随建安王武攸宜出征契丹李尽忠、孙万荣。武攸宜是武则天的另一个侄子,名声好过武三思。他对陈子昂比较赏识,军中文翰都交给陈子昂处理。

就在这后一次出征途中,陈子昂登上蓟北的幽州台。幽州台又名燕台,就是战国时燕昭王为了招纳贤才所筑的黄金台。陈子昂极目遥望,无限感慨。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登幽州台歌》是陈子昂最著名的诗,一般认为陈子昂自伤身世怀才不遇,但个人觉得陈子昂更有可能是在感叹人生有限而天地无极。

我很小的时候就觉得这是好诗,现在依然觉得这首诗很好,可究竟好在哪里,我也说不清楚。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有时可能连诗人自己也莫名其妙。

陈子昂的代表作还有《春夜别友人》。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其中“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意象高远,和《登幽州台歌》一样千古流传。他还写过三十八首组诗《感遇》,限于篇幅这里不再列举。

陈子昂在唐代文坛地位很高,好友卢藏用在为他的文集作序时说他“卓立千古,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白居易说“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韩愈也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南宋刘克庄认为“唐初王杨沈宋擅名,然不脱齐梁之体,独陈拾遗首倡高雅冲淡之音,一扫六代之纤弱”。

如果让唐代诗文革新的五位主将组成一支梦之队,那么陈子昂就是起关键作用的中锋,初唐四杰只是前锋后卫。李白刚刚出川尚未成名的时候,肯定在自我介绍的同时特别提到“我是陈子昂的老乡,请多关照。”

陈子昂对唐代文学的影响怎么评价都不过分。金朝大学者元好问甚至认为:

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

越王勾践在打败吴国后下令铸造范蠡金身,以表扬这位陪着他卧薪尝胆的功臣。元好问认为陈子昂也应该得到这样的礼敬。

和骆宾王一样,陈子昂的死因也有几种说法。各种说法几乎都和他家乡射洪的县令段简有关。段简一个小小的县官,按照常理不敢迫害名满天下的陈子昂,所以史家普遍认为是武三思在幕后操纵。

武三思迫害陈子昂的动机史书上没有留下明显线索。一般理解为武三思睚眦必报,陈子昂不肯低头。武三思是贵族子弟的典型,“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陈子昂是平民进士的代表,“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唐朝历史上这两大派系一直互相轻视,中晚唐的牛李党争就是这两派的公开宣战。双方为了战胜对方又竞相讨好宦官,最终导致这个伟大的王朝走向灭亡。

当然杀害陈子昂的也有可能是武则天本人。为了巩固皇权,历史上那些著名皇帝如汉武帝、唐太宗都曾“大义灭亲”,杀害自己的兄弟甚至儿女。太宗才人出身的武则天有过之无不及。既然连自己的亲生儿女都可以牺牲,他们当然不会在意那些不听话的文人。

陈子昂去世的时候,李白刚刚出生,天府之国从此开始以盛产才子著称。

回过头来再说卢照邻。卢照邻比陈子昂大三十岁,可是因为陈子昂英年早逝,所以两人去世的时间相差无几。杨炯声称“愧在卢前,耻居王后”,也就是说在他心目中,卢照邻才是四杰之首。是什么让心高气傲的杨炯自愧不如?我想非《长安古意》莫属。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百丈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啼花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

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

梁家画阁天中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

双燕双飞绕画梁,罗纬翠被郁金香。

片片行云著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

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

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

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

隐隐朱城临玉道,遥遥翠幰没金堤。

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

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

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

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

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

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

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

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

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

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

专权意气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风。

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其中“百丈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使人想起南北朝庾信《春赋》中的“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河阳一县并是花,金谷从来满园树。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即横路”,整首诗的风格也和《春赋》接近。而“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不知感动了多少恋爱中的男女。

这首长诗当时和骆宾王的《上吏部侍郎帝京篇》齐名,但显然卢照邻的诗奔逸绝尘,《上吏部侍郎帝京篇》只能望洋兴叹。在唐代长诗中,《长安古意》足以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李颀的《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李白的《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分庭抗礼。杨炯的才华未必超越王勃,但他推崇卢照邻为四杰之首说明他很有眼光。单论诗歌成就,卢照邻确实当仁不让。

除了《长安古意》,卢照邻另一首写得不错的诗是《曲池荷》。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卢照邻是幽州范阳即今河北涿州一带人,自号幽忧子。他的家乡和字号都有一个“幽”字,这个幽字缠绕了他一生。“照邻”的本意是光照邻室,这是史书上古代帝王出生时经常出现的征兆,可见卢照邻的父母对他期望很高。他大约十八岁的时候进入邓王府。邓王是唐太宗之弟,对卢照邻非常看好,把他比作司马相如。离开邓王府后,他来到益州新都做县尉。初唐四杰几乎都去过四川,这是他们的另一个共同点。

新都尉任满后他没有立刻离开剑南,而是在巴山蜀水浪游一番。天府之国盛产美食美女,这很可能是初唐四杰来这里做官或旅游的动机。那时夫妻肺片还没发明,但估计他吃了不少冰粉和龙眼包子。

卢照邻离开四川后在洛阳闲居。有一天家里突然来了几个捕快,把他押送到洛阳监狱,还抄走他的文稿书籍。家人不知道出了什么变故,赶紧找朋友打听情况并设法营救。可是官方的回答是无可奉告。亲友们估计卢照邻得罪了大人物。

卢照邻莫名其妙地坐了几个月牢,这天被带到洛阳一处深宅大院。沐浴更衣之后,一个锦衣华服的肥胖中年人开始对他审问。

“你是卢照邻?”

“是。”

“《长安古意》是你写的?”

“是的。”

“‘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你写的是谁呀?”

“纯属虚构。”

“不是写的武三思吗?”

“绝对不是。这首诗十几年前就开始写了,一直在不停修改。那时候我根本没听说过梁王殿下,怎么可能写他?”

那人竟然有些失望。

“你确定你写的不是武三思?”

“不是。我只是泛泛而论,讽刺那些飞扬跋扈的新贵,长安城里向来不缺这种人。”

“武三思不就是这种人吗?”

“大人要是这么说,那我就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按照大人的逻辑,以后很多成语都不能用了。”

“怎么说呢?”

“人心不古是在怀念前朝,世事无常暗示朝廷有一天会灭亡,偃武修文是指镇压武氏,投桃报李是要报答李唐。”

中年胖子放声大笑,起身送卢照邻出门,到了门外随口问:“你觉得我嚣张吗?”

“大人和蔼可亲。”

卢照邻回到家才反应过来,这个笑容可掬的胖子很可能就是武三思本人。

当时武则天已经称帝,武三思如日中天,卢照龄没想到自己会招惹这种人,吓得从此再也没了灵感。祸不单行,此后不久他患上风疾。传说他患病也和仙丹有关。唐朝皇室声称自己是老子之后,特别迷信道教,方士们提炼的所谓仙丹一律免检,结果接连放倒天可汗和初唐第一诗人,差点改变历史进程。为了避免这种悲剧,我们设立了药监局。

可能是为了求医方便,卢照邻隐居长安附近太白山。因为行动不便,他已经不能做官,没了经济来源,很快他就连看病都得借钱。苦痛难耐之下,高傲的才子不得不到处求人。他写过一篇《与洛阳名流朝士乞药直书》,开口求乞:“若诸君子家有好妙砂,能以见及,最为第一。”书信末尾干脆直接要钱,“无者各乞一二两药直,是庶几也”。

卢照邻服食仙丹中毒,可是他还在索要丹砂,古人对医药的无知真的很可怕。按照常理推断,古人应该普遍比我们长寿,他们的水和空气洁净,粮食和瓜果也没有污染。导致他们折寿的主要原因除了贫困和迷信,就是庸医和战乱。前者慢性杀人,后者直接要命。

不幸中的万幸是,卢照邻和药王孙思邈是同时代人,年过九旬的药王主动上门。卢照邻大概担心药王离他而去,长跪不起,直到孙思邈答应收他做徒弟。师徒俩关于治病保健的对话流传下来不少,散见《新唐书》和《太平广记》等书。

后来孙思邈被武则天召往洛阳,为同样疾病缠身的唐高宗李治看病。卢照邻不能随行,病情逐渐加重,处境更加艰难。孙思邈去世之后,卢照邻彻底绝望。他让家人带他回河北故乡,临行前朋友们送给他一些钱粮。经过阳翟也就是今天河南禹州的具茨山下的时候,他看见这里山水清朗,决定把这里当作终老的地方,买地数十亩修筑山庄。此时他已经年过六十,知道自己大限将至,所以预先把坟墓筑好,没事就进坟墓躺着休息。回首平生,著《五悲文》自伤身世,感叹自己命途多舛生不逢时。最后因为无法忍受病痛,他借口出门垂钓,趁家人不注意跳进颍水深处。

中唐诗人卢仝是卢照邻的后人。他自号玉川子,隐居嵩山少室山,山下就是少林寺。他曾经和韩愈交游,朝廷两度请他做谏议大夫他都没有接受。

卢仝好茶成癖,诗风受韩愈和李贺影响,浪漫雄奇,人称“卢仝体”。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是茶事诗经典,把喝茶的好处写得神乎其神。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琲瓃,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馀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卢仝因此被誉为茶仙。据说日本茶道就是由这首茶诗演化而成,所以日本人对卢仝推崇备至,常常将他与茶圣陆羽相提并论。

卢仝的家乡河南济源思礼村东口有块“卢仝故里”碑。传说抗日战争期间有一队日本鬼子曾经包围思礼村,可是看到石碑之后,立刻鞠躬解围退走,思礼村因此免遭战火。

除了那首古今第一茶诗,卢仝还写过《有所思》,怀念年轻时的一段情缘,明媚动人。

当时我醉美人家,美人颜色娇如花。

今日美人弃我去,青楼珠箔天之涯。

天涯娟娟姮娥月,三五二八盈又缺。

翠眉蝉鬓生别离,一望不见心断绝。

心断绝,几千里。

梦中醉卧巫山云,觉来泪滴湘江水。

湘江两岸花木深,美人不见愁人心。

含愁更见绿绮琴,调高弦绝无知音。

美人兮美人,不知为暮雨兮为朝云。

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甘露之变时卢仝碰巧住在宰相兼江南榷茶使王涯家,和王涯同时被宦官所杀。家族成员之间,除了才华可以继承,命运似乎也可以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