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随笔·严武不杀杜甫》译文与赏析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容斋随笔·严武不杀杜甫》译文与赏析

严武不杀杜甫

严武不杀杜甫

【原文】

《新唐书·严武传》云:“房绾[1]以故宰相为巡内刺史,武[2]慢倨不为礼[3],最厚[4]杜甫,然欲杀甫数矣,李白为《蜀道难》者,为房与杜危之也。”甫传云:“武以世旧待甫,甫见之,或时不巾。尝醉登武床,瞪礼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衔之,一日欲杀甫,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旧史》但云:“甫性褊躁[5],尝凭醉登武床,斥其父名,武不以为忤。”初无所谓欲杀之说,盖唐小说所载,而《新书》以为然。予按李白《蜀道难》,本以讥章仇兼琼,前人尝论之矣。甫集中诗,凡为武作者几三十篇,送其还朝者,曰“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喜其再镇蜀,曰:“得归茅屋赴成都,直为文翁再剖符[6]”。此犹是武在时语。至《哭其归榇》及《八哀诗》“记室得何逊,韬钤延子荆”,盖以自况,“空余老宾客,身上愧簪缨”,又以自伤。若果有欲杀之怨,必不应眷眷如此。好事者但以武诗有“莫倚善题《鹦鹉赋》”之句,故用证前说,引黄祖杀祢衡为喻,殆是痴人面前不得说梦也,武肯以黄祖自比乎!

【注释】

[1]房绾:字次律,河南人。[2]武: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人。生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卒于代宗永泰元年,年四十岁。[3]倨不为礼:傲慢无礼。[4]厚:优待;重视。[5]褊躁:气度偏窄,脾气急躁。[6]剖符:或叫“剖竹”。封建时代的帝王在建国之后,就会封赏有功的诸侯将士,任命将、郡守,将符节剖分为二,文臣武将各执其一,作为信守的约证,叫做“剖符”。

【译文】

据《新唐书·严武传》中记载:“房琯凭借前宰相的身份担任巡内刺史,严武对他很傲慢无礼,但严武特别的看重杜甫,但是却又多次想杀了杜甫,李白的《蜀道难》,写的就是担心房琯和杜甫之间的关系。”杜甫的本传也写道:“严武以世交对待杜甫,杜甫看见严武的时候,有时连头巾也不戴。杜甫曾经喝醉酒后爬到严武床上,瞪着眼睛无礼的对严武说:‘严挺之怎么会有你这样的儿子!’严武对这事耿耿于怀,有一天严武想杀杜甫,把帽子挂在门帘上三次,每次又取了下来,他手下的随从把这事告诉了他的母亲,他母亲急忙赶来制止了他。”然而《旧唐书》却写道:“杜甫气量狭小,性情急躁,常常喝醉后爬上严武的床,大声叫嚷严武父亲的名字,严武并不挂在心上。”开始时并没有所谓严武要杀杜甫这种说法,可能是因为唐朝小说对此有所记载,而在《新唐书》中却认为这是真实的事情。我认为李白所作的这篇《蜀道难》,本来是嘲讽章仇兼琼的,前人也曾经论述过这一点。杜甫文集中的诗歌,为严武而作的诗歌将近三十篇,送严武回京时还写道“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当杜甫得知严武再次回到四川时,高兴的为其写下了“得归茅屋赴成都,直为文翁再剖符”的诗句。这些都是杜甫在严武活着的时候写下的。严武死后,杜甫又在《哭其归榇》和《八哀诗》中写道“记室得何逊,韬钤延子荆”论述自己的状况,写“空余老宾客,身上愧簪缨”来表达自己的伤感。倘若真的存在严武要杀杜甫的这件事情,杜甫肯定不会在诗中表达出对严武眷眷不舍之情。喜欢多事的人是因为看到严武诗中写道“莫倚善题《鹦鹉赋》”的句子,所以就用此来证明前面的说法,并引用黄祖杀祢衡的事来比喻严武和杜甫之间的事情,这恐怕是痴人说梦,严武难道肯把自己与黄祖相比吗?

【评析】

将史书与杜诗对严武事迹的记录与评价之异同进行对述,对史书本传对严武的微词加以辩驳,给严武以公正的历史定评。洪迈针对《新唐书》中记载“杜甫酒后失言,忤严武,严武或不以为忤,或中衔之,以致一日欲杀杜甫”的说法给予了反驳。他认为《新唐书》之所以这样记载,可能是《旧唐书》中有“甫性褊躁……”等说法,之后又受到了唐代小说的影响。他还认为《蜀道难》是讽刺章仇兼琼的,并不是《新唐书》中说的那样写“为房与杜危之也”。又列举了诸多杜甫在严武生前死后为其所作的诗歌,由此证明杜甫与严武之间的至深友情。否定了由严武诗所引出的“严武杀杜甫”的言论。洪迈在文章的最后还以“殆是痴人面前不得说梦也,武肯以黄祖自比乎”反驳了“引黄祖杀祢衡为喻”之说,由此看出,洪迈十分信任严武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