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与简政放权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中国道路与简政放权

【4263】中国道路与简政放权

(厉以宁主编,程志强副主编,商务印书馆,印张28 3/4,2016年11月第1版,76元)

论文汇编,分为理论篇与实践篇。

简政放权的核心是要充分激发中国经济的无限活力。有利于中小微企业的发展。

放管结合:放以能管,管以敢放。

宏观调控是缓冲经济短期波动的公共政策,以使产出和价格尽可能地接近长期水平。

无论是宏观调控还是发展规划,尊重并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是成功的关键,要界定清楚并遵循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不能越位更不能替代。

合理的宏观调控如同短期治疗,是调理短期的身体不适;而真实持久的身体健康则取决于合理的休息、饮食、运动、情志等长期因素。由于短期措施见效较快,长期措施见效缓慢,宏观调控可能被过度重视了,而科技发展、市场维护、法治、教育、素质、诚信等长期因素被重视的程度可能不够。

“放”的关键是放得下、接得住。“管”的关键是管得好、创新管。

简政放权的核心是要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微观生产经营活动的干预,将适合市场和地方更能够有效实施的权力下放给市场和地方。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1]个体所有,自主经营阶段(1949—1953年);[2]集体所有,统一经营阶段(1953—1978年);[3]集体所有,承包经营阶段(1978年至今)。

我国户籍制度形成及改革的历史:[1]自由迁徙阶段(1949—1957年);[2]严格管控阶段(1958—1979年);[3]适度放宽阶段(1979—1997年);[4]改革开放新时期(1998年至今)。

美国:生命登记制度+社会保障号制度。欧洲:民事登记制度+事后迁移登记制度。日本:“户籍簿+住民票”制度。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必要手段。

行政问责本质上是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的法律制度,可以认为是国家对违法行政行为的一种否定性评价。

简政放权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市场化的过程,其根本目的在于有效释放市场活力,激发社会创造力。

厉以宁认为,新时期简政放权的工作应从建立和制定负面清单、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来着手。其中,负面清单是简政放权的核心所在。

高校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1]行政管理模式官僚化,高校办学自主权未落实;[2]内部党政学权责不清,学术权力逐渐行政化;[3]组织管理运行效率低,内部交易成本不断增加;[4]教师考核体系不合理,教师积极性、主动性不够;[5]人事管理体制不灵活,制约人才培养管理方式。如何推进高校行政管理体制简政放权?[1]转变政府职能,赋予高校更多自主权;[2]优化内部治理,加强权力监督与制约;[3]重构组织机构,实现管理精简有效能;[4]完善评价机制,充分发挥教师能动性;[5]改革人事制度,落实人事管理自主权。

简政放权,就是精简政府职能,简化不必要的事务,减少不应有的权力,理顺政府、社会、市场和公民个人的关系,明确政府自身的定位,将有限的政府资源用于真正需要管理、服务、监督的事务上,在经济运行调节与规范、市场监督、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城市运行管理与环境保护等方面,降低社会主体从事生产、经营、生活的成本,释放改革红利,强化社会管理,激活社会能量,促进经济增长。

电力供应宽松化、能源结构清洁化、电力系统智能化、体制机制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