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爷和刘姥姥谁更聪明
刘姥姥初进荣国府,成了后来人的笑柄。比喻没见过世面,比喻为土老帽儿。二进大观园,更让后人笑话了,这位刘姥姥见什么都新鲜、露怯、出傻样儿,丢脸面大概是免不了的。其实,是不是这么回事儿,咱得两说。
首先说,刘姥姥进荣国府干什么来了?肯定不是参观来了,她家里的农活儿多着呢,老太太总不会刚刚买了三室两厅,收拾房子上劲儿了,想来参观一下荣国府的装修情况吧:哎哟,我家里也盖上房子了,也想装修装修,想看看你们是怎么弄的,你们请的哪个装修队啊?给我也介绍介绍,费用便宜点儿。也不会有什么业务,来大观园联系一下:哎呀,今年我们家的蔬菜大棚可丰收了,可卖不出去啊,黄瓜茄子西红柿都压手里了,你们荣国府认识人多,能不能给我联系一下买家啊?不可能。刘姥姥没有这个目的。
刘姥姥家里真是很穷的,书上讲,她家里的女婿或者是什么人的祖宗(谈歌手边没书,记不清楚了)跟荣国府有点儿干亲的意思。刘姥姥逮住这件事儿了,就以这种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身份进大观园来了。她绝没有什么当代人的虚荣心,想借此机会在媒体上炒一炒自己的身价。穷人能有什么身价呢?刘姥姥进荣国府就是想蹭点儿东西,比如你们家有没有穿剩下的衣服?你们家有没有不再用的旧家用电器?你们甭卖给收破烂儿的了,也卖不出仨瓜俩枣,你们也不会看在眼里,就给了我吧。谁让咱们是亲戚呢?远亲?远亲也是亲戚嘛!就算八竿子打不着,那就算你们献了一回爱心,支援了一回灾区。这应该是刘姥姥进大观园的真实目的。老话讲:富在深山有远亲。远亲都是穷亲戚。您没钱,还住在深山里,您当老板的亲戚绝对不会去看您。哪天他真开着奔驰去了,您也别自作多情,人家那是去旅游了,顺道儿的事。
再说,刘姥姥初进荣国府,能不能达到目的?谈歌觉得也有两说。
一说,那得看你刘姥姥会不会来事儿了?就算人家荣国府有用旧了的家用电器,现在想更新了;就算人家有穿旧了或穿过时了的旧衣服,现在想时髦了,可人家凭什么给你啊?你千万别觉得富人有钱,什么都不在乎,什么都敢扔,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什么都不在乎,什么都敢扔的从来不是富人,那是败家子儿!读者们要记住哟,凡是天底下有钱的人,没有一个不抠门儿的,没有一个不爱财的,没有一个不小气兮兮的。如果不抠门儿、不爱财、不小气,他们就不是有钱人了。如果你不抠门儿,你不爱财,这辈子你甭想有钱。这是屡见不鲜的生活真理。旧东西给你刘姥姥?凭什么?卖给收废品的,多少还卖个钱呢(仨瓜俩枣也是钱嘛)!谈歌见过,那家里有几千万的主儿,为卖几斤废报纸,还跟收废品的争秤呢,争得脸红脖子粗。不行,你这秤不对,差半斤呢,我刚刚在家秤来着。你还别笑话人家抠门儿,这叫勤俭持家。
二说,那得看你刘姥姥巴结上谁了?如果她就巴结了贾少爷,她错误地认为贾少爷是荣国府的命根子,巴结他能有好处。那肯定不行。贾少爷是接班人,可还没有正式接班儿呢。没接班就说话不算数,签字报销不顶用。如果你巴结王熙凤,也不行,这娘们儿虽然有权力,可是抠门儿着呢,她从来都是一分钱一分钱地算计着呢。第一次见面,王熙凤只给了刘姥姥二十两银子。少是少了点儿,可你还别觉得少,王熙凤铁公鸡着呢!能给二十两就不错了。可话说回来,也是真少了点儿。按照李国文先生的计算,按照现在的物价,每两银子折合现在的人民币六十二元(几角几分谈歌忘了)。二十两,怎么个钱?大概也就是一千多块钱吧。这一千多块钱能解决什么大问题呀?种一亩大棚菜都不够成本呢,起码把买化肥、浇水用电的费用都得算进去吧。刘姥姥如果巴结上那些丫鬟们,更没用了。奴才们全得看着主子的眼神说话呢,就算他们同情你这个乡下来的土老太太,他们也不敢做主给你一针一线。刘姥姥只能巴结贾母,这才对路。
书上似乎也是这么说的。刘姥姥活像一个相声演员,就是到荣国府汇报演出来了。第一次也就是探了探道儿,踩了踩点儿,从王熙凤手里弄了二十两银子,就算没走空,没白来。第二次就有目标了,她就是奔着贾老太太来的,逗得贾老太太一个劲儿开心地乱笑。刘姥姥是诚心的出乖露丑,怎么洋相怎么来,怎么闹腾怎么来。你贾老太太不笑还行?刘姥姥恨不得胳肢你呢。贾老太太一高兴,行了,刘姥姥啊,你真是一个演小品的材料啊,今年的春节晚会我们得推荐你上去,你准红透了。我真是喜欢你这个人啊。行了,你看着什么有用,你就拿点儿什么吧。得,这一次,刘姥姥收获颇丰,拉走了一车东西。书中后来写刘姥姥家成了小康人家,估计就是这一回起的家。
刘姥姥明白哟,知道自己上荣国府干什么来了不像有些人,一高兴光顾说话了,水喝了,药片忘吃了。这叫什么?手段使了,目的忘了。误事呀!
想起了一件旧事,记不大清了,应该就是在“文革”结束的时候,一位老爷子,姓名在此就不必提了。如果套用一下刘姥姥,这位老爷子姑且就叫“刘姥爷”吧。刘姥爷曾经是一位老干部的房东,刘姥爷进城,就是找这位刚刚被落实了政策的老干部,这位老干部是银行行长,刘姥爷没有想在行长家里蹭点儿东西,而是有更大的目的。他先是牛头马嘴羊上树乱讲了一通,逗得老干部哈哈大笑。完了,刘姥爷就问了一句话:“现在让贷款,您说,我贷还不是贷?”老干部就一句话:“贷,越多越好。”刘姥爷说:“那我想多贷。”老干部说:“你写一个报告,我批一下就是了。”结果,刘姥爷一下子贷了一百万,后来继续贷,越贷越多。二十多年过去了,刘姥爷现在也是大款。据说银行也不好动他,他欠得太多了,银行也只能哄着他,见着他就跟见着亲姥爷似的。刘姥爷早就成了名人了。
由此说,现代的刘姥爷比当年的刘姥姥聪明多了。
今人永远比古人明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