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散文·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鉴赏
《汉魏六朝散文·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鉴赏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1,亦不详其姓字2。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3,每有会意4,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5,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6。
环堵萧然7,不蔽风日。短褐穿结8,箪瓢屡空9,晏如也10。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11。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1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13。”其言兹若人之俦乎14?酣觞赋诗15,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16?
【注释】 1何许:指何处。2不详:不清楚。姓字:姓、名、字。3不求甚解:这里指不读死书,不死抠字眼。4会意:领悟诗文的旨意,犹言心得体会。5造:往,到。辄:总是。6曾:则,乃。吝:惜,舍不得。7环堵:房屋四周墙壁。萧然:空荡无持的样子。8褐(he贺):粗布;短褐,粗布短衣。穿:洞。结:打结。9箪(dan单)瓢:盛饭的圆筐与舀水的葫芦。10晏如;安乐自在。11志:指作者不慕名利,隐居躬耕,尽情于自然的志趣。12黔娄:春秋时鲁国人,修身清节,安贫乐道,不仕于诸候。鲁恭公请他做国相,齐王以黄金百斤请他做卿士,他都不去。黔娄死后,曾子去吊丧,见他尸体上盖着一条短被,头和脚都露在外面,曾子问黔娄的妻子给他一个什么谥号。他妻子说谥“康”(“康”有安乐的意思)。曾子认为黔娄生时缺衣少食,死后衣不遮体,不能谥“康”。他妻子说:“彼先生者,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忻忻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其谥为康。不亦宜乎?”(见《列女传》) 13戚戚:忧惧的样子。汲汲:急于营求的样子。14兹:这。俦:同列,一类。若人;那个人。此句或作:“味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15觞:酒杯。酣觞即酣饮,指酒喝得很痛快。16无怀氏,葛天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名。据说无怀氏时“当世之人,甘其食,乐其俗,安其居,而重其生”。葛天氏“其为治也,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
【今译】 不知先生是什么地方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他住宅边有五棵柳树,于是就以五柳作为别号了。他悠闲清静,很少说话,不羡慕功名利禄。喜欢读书,而不求过深的理解。每当对书中旨意有所领悟,便高兴得忘了吃饭。生性特别好喝酒,但家中贫穷不能常有酒喝。亲朋老友知道他这样,有时就准备了酒招呼他去喝。他去了就喝个尽兴,期望一定能喝醉,喝醉了就走,并不以去留为意。
他家中四壁空空,不蔽风吹日晒。粗布短衣上都是破洞和补钉,饭筐水瓢中经常是空的。而他却一副安然自得的样子。他常常写文章以自我娱乐,也多少能显示自己的情志。他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种作风一直保持到生命的终结。
评论说:黔娄的妻子说过这样的话:“不要为贫贱而忧愁烦恼,也不要为富贵而营求奔走”。她说的这些话也指黔娄同类的人吧!酣饮赋诗,以愉悦自己的心志,他是上古无怀氏的子民呢?还是葛天氏的子民呢?
【集评】 元·赵子昂《松雪斋文集》卷六《五柳先生传论》:志功名者,荣禄不足以动其心;重道义者,功名不足以易其虑。何则?纡青怀金,与荷鉏畎亩者殊途;抗志青云,与缴倖一时者异趣。此伯夷所以饿于首阳,仲连所以欲蹈东海者也。矧名教之乐,加乎轩冕,违己之病,甚于冻馁,此重彼轻,有由然矣。仲尼有言曰;“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未见其人。”嗟乎!如先生近之矣。
明·张自烈辑《笺注陶渊明集》卷五:后世论述官贵人,为己作碑铭传赞,虚词矜誉,缕缕万言,卒为识者所笑。今人为人作序,辄称许其人在陶靖节之上,此岂可以质后世?言不可不核实如此。
清·张廷玉《澄怀园语》卷一:余二十岁时读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以为此后人代作,非先生手笔也。盖篇中“不慕荣利”、“忘怀得失”、“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诸语。大有痕迹,恐天怀旷逸者不为此等语也。此虽少年狂肆之谈,迄今思之,亦未必全非。
清·林云铭评注《古文析义》二编卷五:昭明作陶公传,以此传叙入,则此传乃陶公实录也。看来此老胸中,浩浩落落,总无一点粘着。即好读书亦不知有章句,嗜饮酒亦不知有主客,无论富贵贫贱,非得孔、颜乐处,岂易语此乎?赞末“无怀”、“葛天”二句,即夷、齐、神农、虞、夏之思,暗寓不仕宋意,然以当身即是上古人物,无采薇忽没之叹,更觉高浑也。后人仿作甚多,总无一似。
清·吴楚材、吴调侯选《古文观止》卷七;渊明以彭泽令辞归,刘裕移晋祚,耻不复仕,号五柳先生,此传乃自述其生平之行也,潇潇澹逸,一片神行之文。
清·方宗诚《陶诗真诠》:渊明诗曰:“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盖深嘉汉儒之抱残守缺及章句训诂之有功于六经也。然又曰:“好读书,不求甚解。”盖又嫌汉儒章句训诂之多穿凿附会,失孔子旨也。是真持平之论,真得读经之法。
清·毛庆蕃评选《古文学余》卷二十六:萧然静逸,不愧天民,惟其不患得不患失,不怨天不尤人也。能如是,然后退可独善其身,达可兼善天下,呜呼!无怀、葛天之世,岂其不可复见于今日欤?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二句)无乡人之心,故不知何许人;无求名之心,故不详姓字。(“期在必醉”句)三闾之独醒不如彭泽之既醉;独醒得失之独切也,既醉得失之两忘也。
【总案】 本篇是作者的自况之文。梁萧统《陶渊明传》中说:“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文章仿照史传体人物传记,描绘了一个“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淡泊名利,安贫守志,潇洒自如,唯以读书、饮酒、著文赋诗而遣怀的自我形象。文章写得平易自然,自由洒脱,而富于幽默感,使五柳先生那种适性而居,不拘世俗,不慕荣利的境界很好地表现出来。是一篇难得的表志抒怀的散文。
关于本文写作时间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按萧统《陶渊明传》所载,应写于陶渊明出仕江州祭酒,即二十八岁以前。一种认为根据文章内容与事实比照,应写于晋义熙六年,作者四十六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