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全集《猕猴喻》译文赏析
猕猴喻
【原文】
昔有一猕猴为大人所打,不能奈何,反怨小儿。凡夫愚人,亦复如是。先所嗔人,代谢[1]不停,灭在过去。乃于相续后生之法,谓是前者,妄生嗔忿,毒恚弥深。如彼痴猴为大所打,反嗔小儿。
【注释】
[1] 代谢:新旧交替的过程,此指岁月不停地迁流。
【译文】
从前有一只猕猴,被这家大人打了,它拿大人没办法,就把怨气出在这家小孩身上。凡夫愚人也是如此。先前所嗔怨、怨恨的人,由于岁月不停地迁流,已经在过去死了。可是却把这些怨气迁怒于他的后人,以为他们就应该为前人承担,凭空生出嗔恨心来,并且这种仇恨越来越深了。就像那只愚蠢的猴子,被大人打了,反而把怨恨撒在小孩身上。
【评析】
在这个故事中,猕猴对整天敲打它的“大人”毫无办法,为了发泄心中的怨气,便把所有的怨气转移到一个和它远日无冤、近日无仇的“孩子”身上,真中了中国一句成语:“欺软怕硬”。其实,社会生活中的一些蠢人也跟猕猴有着同样的举动。他们总会把一些仇恨、怨隙记在心里,这无异于给自己套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锁。其实,只要我们懂得放下,懂得原谅,忘记仇恨,就会少一分障碍,多一分成功的机会,这样才会改变自己的一生。
故事征引
慈悲是化解仇恨的良药
智空大师是一位武士的儿子。有一年,他去远方游玩,偶然遇到一位高官,于是做了他的随从。
后来,他与官员的太太两情相悦,关系甚好。纸里包不住火,两人的私情还是被发现了。为了保护自己,他杀了那位大官,带着他的太太逃往别处。可是过惯了奢华生活的两个人,突然之间失去了生活来源,迫不得已的下两个人堕落成贼。而女人的贪得无厌使智空大师深恶痛绝,最后终于下决心离开了她。
随后,智空禅师到很远的一个寺庙出家,做了一名游方僧人。他为了弥补曾经犯下的罪过,决心要在有生之年完成一件善举。
他知道有一个地方的悬崖非常危险,已经断送了不少人的性命。为了弥补他的罪过,他下定决心要挖一条隧道,为人们开辟一条安全的通道。于是他白天乞食,夜晚挖掘隧道。长年累月,日日不辍。转眼间30年过去了,一条长达2000米的隧道终于挖通了。
而在智空禅师完成隧道的前两年,那位大官的儿子已经成了一名剑道高手。他四处寻觅智空禅师以报杀父之仇,后来终于发现了他,要置他于死地。
智空禅师平静地对他说:“我心甘情愿把我的生命交给你。但是,请让我挖成这条隧道,等到这件工作完成的那天你就可以杀了我。”
于是,大官的儿子耐下性子等待那一天到来。时间一天天过去,智空禅师仍在不断地挖着。一晃又是几个月,大官的儿子闲等着,觉得十分无聊,便开始帮智空禅师挖掘隧道。他帮了一年,逐渐对智空禅师的坚强意志生出敬佩之情。
终于隧道挖成了,智空大师眼看着人们可以从这里安全通过了,这才放下手中的工具,欣慰地长吁一口气说:“隧道完成了,我心愿已了,现在请你杀了我。”
此时,大官的儿子满眼含泪,动情地说道:“你是我的老师呀!我怎能杀自己的老师呢?”
放下对别人的仇恨
从前有一个老妈妈,是个癫痫患者,也没读过什么书,家里老伴又生着重病,终日卧床,全家就靠她为人洗衣为过日子。
老妈妈有一个乖巧的儿子,但是在儿子19岁的时候,在一场萤火晚会中被一位年仅16岁的醉了酒的青少年,莫名其妙地用玻璃瓶给杀死了。当时老妈妈连孩子最后一面都没见着。
失去宝贝儿子的痛苦,让老妈妈有一种“没见必打”的冲动,恨不得加害人不得好死。可是每次她静下心来一想:现在就算把那位16岁的青少年也给打死了,宝贝儿子的生命也挽救不回来。于是她尽量选择不谈、不看、不想,她想随着时间的流逝,来淡忘一切的苦痛,但是她始终无法做到原谅加害人。
结果,她发现事后三年来,她没有一天能忘掉失去孩子的痛苦,没有一天能好好地睡个觉,没有一天能不去想失去孩子的画面。“仇恨”如影随形,让她痛苦万分。
突然有一天,老妈妈在河边洗衣服,她一边洗一边想:“仇人”今年也已经19岁了,跟宝贝儿子离去时的年龄一样,如果我的宝贝还活着的话,肯定有一个美好的前途与希望在等着他,而“仇人”呢?19岁还待在少年看护所,即使未来走出了社会,他还能有什么发展呢?将心比心,“仇人”的妈妈心里一定也不好受吧?
刹那间,老妈妈有了一个想法,她想去看看这位“仇人”,可是身边的家人和朋友都极力阻止。可是老妈妈坚持要去看看这个孩子,在朋友的安排下,她到看护所看到了那位“仇人”。在“仇人”的要求下,老妈妈有机会跟这个孩子独处。当整个房间里,只有老妈妈和那位“仇人”的时候,那个“仇人”紧紧地抱住老妈妈痛哭了起来,嘴里还直说:“对不起,对不起……”这时候,老妈妈在这个年轻人的身上闻到了宝贝儿子的味道……
等那位“仇人”情绪平稳后,他才很认真地告诉老妈妈,说他出狱后,一定会把老妈妈当成自己的母亲来照顾,老妈妈听了很欣慰。
从那以后,老妈妈仍旧为人洗衣谋生养家,但是她心情平稳,晚上倒头入眠,生活中没有太多牵挂。老妈妈放下了仇恨,心中了无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