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洞》作品分析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地洞》作品分析

奥地利作家、著名表现主义*文学大师弗兰兹·卡夫卡*杰出的短篇小说。写于1923年。

小说描写一只鼹鼠打完地洞后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它先是对洞口设计、洞内通道走向等有几种设想;然后是想在几个通道处每隔若干距离设一街心广场,每隔几个广场设一个储粮站或副储粮站;又想制造几处通道,真真假假,虚虚实实,靠这样巧设的暗道迷津来困扰进犯之敌;它甚至想对整个工程来一个彻底地改造,使地洞易守易逃,固若金汤;它最后听到墙壁上传来的声音,以为是盗贼来了,它想对方如觉察到自己,自己也会觉察出对方来的……,结果“是一切始终毫无改变”。小说至此结束。

这是一篇较为典型的表现主义小说。小说中唯一的角色一鼹鼠,其实是已经异化了的人:地洞是已经异化了的人类社会。这只鼹鼠在生活中惴惴不安,提心吊胆的心理典型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一般小人物的共有的心境。小说集中笔墨,着力描写这只鼹鼠的灾难感、孤独感和无能为力感,这更是表现主义文学常常选用的主题。小说中写的鼹鼠,只是一种类型。作者没有交待这只鼹鼠叫什么名称,恰如卡夫卡其他的作品中的人物没有名字,只有一个符号一样。他们只不过是一类人的代表。

这个短篇除显示了表现主义的共同特征外,还表现了卡夫卡自己的独创性风格。它整篇无一句对话,全是小动物的独白。这是一篇很成功的独白体小说。小说模拟动物的言行维妙维肖:出洞、进洞、谛听,都表现了一个动物特有的动作与习性。小说心理描绘是异常成功的。如关于洞口设计:原想堵死,免得被发现,但又一想,万一敌人从洞内攻击,堵上洞口,要跑就不那么方便了。类似这种左右为难、进退维谷的心理描写,在小说中可以说是比比皆是的。

《地洞》不是动物小说。虽然它以动物为主人公,但从通体看这只是一个隐喻:这个地洞实际是资本主义世界的扭曲变形和独出心裁的复制,这只鼹鼠也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惴惴不安和忧心忡忡的小人物的扭曲变形和独出心裁的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