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洛特,娜塔丽娅作品分析
【介绍】:
法国著名女作家、新小说派*主要理论家和先驱作家。生于俄国伊凡诺沃兹涅先斯克。父亲是药剂师。2岁时父母分离,她随母亲到了日内瓦,后定居巴黎。一生中曾回俄国旅行数次。她攻读文学、法律,1925年在巴黎大学毕业。1926至1941年为法国律师团成员。萨洛特以丰富的创作和创新的理论成为新小说派的先驱人物。1938年发表了她第一部小说《趋向性》,向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发出挑战。但这篇作品开初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直至1957年再版时引起了轰动。从1939年起,萨洛特专事文学创作。1948年发表了她的代表作《无名氏肖像》,描写的是一个专制吝啬的父亲如何强迫自己的年岁渐大而又挥霍无度的女儿出嫁的故事。小说引起存在主义文学流派代表人物萨特的注意,并给它写序言,称其为“反小说”。以后,萨洛特又接连创作了大量的新小说作品,如《马尔特罗》(1953)、《天文馆》(1959)、《黄金果》(1963)、《生死之间》(1968)、《您听到了吗?》(1972)、《蠢人们说》(1976)等。其中,《黄金果》获国际文学奖,描写的是一个文学团体如何对待一部新发表的小说。此外,还写有剧作《沉默》、《谎言》(1967)和《伊斯玛》(1970)等。
萨洛特在新小说的理论方面贡献也很大。1956年发表的论文集《怀疑的时代》是新小说派的纲领性文献,集中地概括了新小说派的主要文学观点。收有作者的《从陀思妥耶夫斯基到卡夫卡》、《怀疑的时代》、《对话与潜语》、《鸟瞰》等著名的关于“新小说”论文。她认为,“每一个时代小说都应该具有时代的语言和创作方式,而19世纪中叶以来统治着小说领域的现实主义已经不能够成功地容纳今天的心理现象”,今天读者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比19世纪的读者要丰富得多,他们进入了猜疑时代,不再相信过去小说中虚构的人物和“谎言的世界”。在现代电影艺术的竞争下,小说如果不能够在自己的领域中有所创新,它的存在也就会成为问题。新小说的目的就是要探索前人未能发现的新的心理领域,以日常生活表面的活动发掘意识中的“潜在的真实”,作者要“尽可能接近复制丰富复杂的心理世界”,描写正在形成的心理活动和“灵魂的颤抖”,以彻底改革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的内容和形式,恢复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信任。
萨洛特明显地受到弗洛伊德*、柏格森*的影响。她的小说肢解人物,毁坏情节;大量运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和潜语,整篇小说是诉诸读者听觉的语声和心声的实录。她是新小说派听觉派的主要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