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至《吉檀迦利》东方文学名著鉴赏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秦至《吉檀迦利》东方文学名著鉴赏

作者: 秦至

【作家简介】见《摩诃摩耶》。

《吉檀迦利》,选自《泰戈尔作品集》(1),谢冰心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出版。

【作品节选】

34

只要我一息尚存,我就称你为我的一切。

只要我一诚不灭,我就感觉到你在我的四围,任何事情,

我都来请教你,任何时候都把我的爱献上给你。

只要我一息尚存,我就永不把你藏匿起来。

只要把我和你的意旨锁在一起的脚镣,还留着一小段,你的意旨就在我的生命中实现——这脚镣就是你的爱。

36

这是我对你的祈求,我的主——请你铲除,铲除我心里贫乏的根源。

赐给我力量使我能轻闲地承受欢乐与忧伤。

赐给我力量使我的爱在服务中得到果实。

赐给我力量使我永不抛弃穷人也永不向淫威屈膝。

赐给我力量使我的心灵超越于日常琐事之上。

再赐给我力量使我满怀爱意地把我的力量服从你意志的指挥。

43

那天我没有准备好来等候你,我的国王,你就像一个素不相识的平凡的人,自动地进到我的心里,在我生命的许多流逝的时光中,盖上了永生的印记。

今天我偶然照见了你的签印,我发现它们和我遗忘了的日常哀乐的回忆,杂乱地散掷在尘埃里。

你不曾鄙夷地避开我童年时代在尘土中的游戏,我在游戏室里所听见的足音,和在群星中的回响是相同的。

48

清晨的静海,漾起鸟语的微波;路旁的繁花,争妍斗艳;在我们匆忙赶路无心理睬的时候,云隙中散射出灿烂的金光。

我们不唱欢歌,也不嬉游;我们也不到村集上去交易;我们一语不发,也不微笑;我们不在路上留连。时间流逝,我们也加速了脚步。

太阳升到中天,鸽子在凉荫中叫唤。枯叶在正午的炎风中飞舞。牧童在榕树下做他的倦梦,我在水边卧下,在草地上展开我困乏的四肢。

我的同伴们嘲笑我;他们抬头疾走;他们不回顾也不休息;他们消失在远远的碧霭之中。他们穿过许多山林,经过生疏遥远的地方。长途上的英雄队伍呵,光荣是属于你们的!讥笑和责备要促我起立,但我却没有反应。我甘心没落在乐受的耻辱的深处——在模糊的快乐阴影之中。

阳光织成的绿荫的幽静,慢慢地笼罩着我的心。我忘记了旅行的目的,我无抵抗地把我的心灵交给阴影与歌曲的迷宫。

最后,我从沉睡中睁开眼,我看见你站在我身旁,我的睡眠沐浴在你的微笑之中。我从前是如何的惧怕,怕这道路的遥远困难,到你面前的努力是多么艰苦呵!

50

我在村路上沿门求乞的时候,你的金辇像一个华丽的梦从远处出现,我在猜想这位万王之王是谁!

我的希望高升,我觉得我苦难的日子将要告终,我站着等候你自动的施与,等待那散掷在尘埃里的财宝。

车辇在我站立的地方停住了。你看到我,微笑着下车。我觉得我的运气到底来了。忽然你伸出右手来说:“你有什么给我呢?”

呵,这开的是什么样的帝王的玩笑,向一个乞丐伸手求乞!我糊涂了,犹疑地站着,然后从我的口袋里慢慢地拿出一粒最小的玉米献上给你。

但是我一惊不小,当我在晚上把口袋倒在地上的时候,在我乞讨来的粗劣东西之中,我发现了一粒金子。我痛哭了,恨我没有慷慨地将我所有都献给你。

51

夜深了。我们一天的工作都已做完。我们以为投宿的客人都已来到,村里家家都已闭户了。只有几个人说,国王是要来的。我们笑了,说:“不会的,这是不可能的事!”

仿佛门上有敲叩的声音,我们说那不过是风。我们熄灯就寝。只有几个人说:“这是使者!”我们笑了说:“不是,这一定是风!”

在死沉沉的夜里传来一个声音。朦胧中我们以为是远远的雷响。墙摇地动,我们在睡眠里受了惊扰,只有几个人说:“这是车轮的声音。”我们昏团地嘟哝着说:“不是,这一定是雷响!”

鼓声响起的时候天还没亮。有声音喊着说:“醒来吧!别耽误了!”我们拿手按住心口,吓得发抖。只有几个人说:“看哪,这是国王的旗子!”我们爬起来站着叫:“没有时间再耽误了!”

国王已经来了——但是灯火在哪里呢,花环在哪里呢?给他预备的宝座在哪里呢?呵,丢脸,呵,太丢脸了!客厅在哪里,陈设又在哪里呢?有几个人说了:“叫也无用了!用空手来迎接他吧,带他到你的空房里去吧!”

开起门来,吹起法螺吧!在深夜中国王降临到我黑暗凄凉的房子里了。空中雷声怒吼。黑暗和闪电一同颤抖。拿出你的破席铺在院子里吧。我们的国王在可怖之夜与暴风雨一同突然来到了。

63

你使不相识的朋友认识了我。你在别人家里给我准备了座位。你缩短了距离,你把生人变成弟兄。

在我必须离开故居的时候,我心里不安;我忘了是旧人迁入新居,而且你也住在那里。

通过生和死,今生或来世,无论你带领我到哪里,都是你,仍是你,我的无穷生命中的唯一伴侣,永远用欢乐的系链,把我的心和陌生的人联系在一起。

人一认识了你,世上就没有陌生的人,也没有了紧闭的门户。呵,请允许我的祈求,使我在与众生游戏之中,永不失去和你单独接触的福祉。

69

就是这股生命的泉水,日夜流穿我的血管,也流穿过世界,又应节地跳舞。

就是这同一的生命,从大地的尘土里快乐地伸放出无数片的芳草,迸发出繁花密叶的波纹。

就是这同一的生命,在潮汐里摇动着生和死的大海的摇篮。

我觉得我的四肢因受着生命世界的爱抚而光荣。我的骄傲,是因为时代的脉搏,此刻在我血液中跳动。

101

我这一生永远以诗歌来寻求你。它们领我从这门走到那门,我和它们一同摸索,寻求着,接触着我的世界。

我所学过的功课,都是诗歌教给我的;它们把捷径指示给我,它们把我心里地平线上的许多星辰,带到我的眼前。

它们整天地带领我走向苦痛和快乐的神秘之国,最后,在我旅程终点的黄昏,它们要把我带到了哪一座宫殿的门首呢?

102

我在人前夸说我认得你。在我的作品中,他们看到了你的画像。他们走来问我:“他是谁?”我不知道怎么回答。我说:“真的,我说不出来。”他们斥责我,轻蔑地走开了。你却坐在那里微笑。

我把你的事迹编成不朽的诗歌。秘密从我心中涌出。他们走来问我:“把所有的意思都告诉我们吧。”我不知道怎样回答。我说:“呵,谁知道那是什么意思!”他们哂笑了,鄙夷之极地走开。你却坐在那里微笑。

【作品鉴赏】《吉檀迦利》是泰戈尔抒情诗的代表作,它是诗人从自己的几部诗集(《吉檀迦利》、《奉献集》、《渡口集》)中选出并译成英文出版的,共103首诗。这部诗集由于思想内容的复杂性和艺术表现的独特性,向来在理解和评价上存在着不同看法。

《吉檀迦利》是孟加拉文的译音,意为奉献,用诗人的话来说,它是“献给那给他肉体、光明和诗才之神的”。那么,泰戈尔所敬奉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神呢?这个问题很复杂,是和泰戈尔当时的思想、世界观以及宗教哲学观念分不开的。泰戈尔出生在一个婆罗门种姓的家庭,从小不能不受到印度古老宗教的薰陶。以后又接受了印度传统哲学思想和欧洲资产阶级哲学思想的影响。其中特别受到来自古代《梨俱吠陀》和《奥义书》等作品中的宗教哲学观念的启迪。于是就形成了一种泛神论。譬如《奥义书》中就认为,宇宙万物之基础乃是“梵”。这个“梵”是一种无所不在、不生不灭的永恒存在。它至深至大,超越一切,包括一切,人也包括在内,即“人神同一”、“梵我一体”。人和神相互依存,而人是主体。因此,诗人在这里所信奉、歌颂的神就不是某一个具体的偶像,它活动于一切自然之中,与万物共生共存。可见,泰戈尔心目中的神是他理想、希望和光明的寄托者。泰戈尔这种泛神思想使他很容易接受西方的“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主张。所以他在颂神的同时,又宣扬一种抽象的“爱”。他把这种“爱”作为实现美好理想、达到“人神同一”、和谐一致的途径。这种泛神和泛爱思想的结合就构成了《吉檀迦利》诗歌的神秘主义特色。《吉檀迦利》通过神秘主义的描写,既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希望——探求——失望这三者不断反复的矛盾心情,又表现了诗人追求宁静、和谐、自由欢快的美好境界的爱心和愿望。

关于《吉檀迦利》诗歌中所表现的思想倾向和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大体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探讨和领会。

我们先从诗人所信奉和尊敬的神的去留之处来观察一下。诗集中一再出现的神是有着鲜明的爱憎和倾向性的。他们既不是坐守在名山古刹接受人间的香火,又不是深藏在玉宇琼楼里修身养性,而往往是同被压迫者和劳动群众在一起,感受人们的欢乐和痛苦。如在第10首、第11首诗中如此写道:

这是你的脚凳,你在最贫最贱最失所的人群中歇足。

我想向你鞠躬,我的敬礼不能达到你歇足地方的深处——那最贫最贱最失所的人群中。

你穿着破敝的衣服,在最贫最贱最失所的人群中行走,骄傲永远不能走近这个地方。

你和那最贫最贱最失所的人们当中没有朋友的人作伴,我的心永远找不到那个地方。

把礼赞和数珠撇在一边吧!你在门窗紧闭幽暗孤寂的殿角里,向谁礼拜呢?睁开眼你看,上帝不在你的面前!

他是在锄着枯地的农夫那里,在敲石的造路工人那里。太阳下,阴雨里,他和他们同在,衣袍上蒙着尘土。脱掉你的圣袍,甚至像他一样的下到泥土里去吧!

两首诗中的“你”、“上帝”、“他”都是诗人心目中神的代称。在这里,诗人把对神的崇拜和礼赞同对劳动人民的颂扬和同情联系起来了,从中隐约反映出诗人早期诗歌中的那种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不仅如此,在《吉檀迦利》的其它不少诗中也都表现了对被压迫者的同情、对祖国前途的关注,但他为解决自己感受到的社会问题所设想的“良方”——泛神和泛爱却是虚无飘渺的,不着边际的。正因为诗人的理想和希望是渺茫的,所以在探求出路过程中就不能不时时流露出淡谈的哀愁以及失望、绝望的苦恼。这种复杂的心境在许多诗中都可以感受到。

诗人始终追求他心目中的神,但却往往“听见他轻蹑的足音”而没有“看到过他的脸”,“听见过他的声音”(第13首)。有时,诗人感到神就坐在自己身边,而自己却在睡梦中,失去了见到神的良机。如在第26首中写道:

他来坐在我的身边,而我没有醒起。多么可恨的睡眠,唉,不幸的我呵!

他在静夜中来到;手里拿着琴,我的梦魂和他的音乐起了共鸣。

唉,为什么每夜就这样虚度了?呵,他的气息接触了我的睡眠,为什么我总看不见他的面?

诗人就这样,时时感受到神的存在,但又觉得与自己距离甚远。由于找不到出路,诗人常觉得自己“像一片秋天的残云,无主地在空中飘荡”。诗人这种复杂的心境和渺茫的希望就使我们读诗时产生一种朦胧和玄奥的感觉。

尽管诗人的理想和希望是渺茫的,不切实际的,但他却始终以虔诚的态度执着地去追求。他相信迟早有一天他的美好生活理想会到来。在他看来,有朝一日神的意志实现了,国家就会变成壮丽的乐园,人民就会过上欢快、自由、幸福的生活。如在第35首诗中,他对神恩赐的祖国美好的前景做了这样生动的描绘:

在那里,心是无畏的,头也抬得高昂;

在那里,知识是自由的;

在那里,世界还没有被狭小的家园的墙隔成片段;

在那里,话是从真理的深处说出;

在那里,不懈的努力向着“完美”伸臂;

在那里,理智的清泉没有沉没在积习的荒漠之中;

在那里,心灵是受你的指引,走向那不断放宽的思想与行为——

进入那自由的天国,我的父呵,让我的国家觉醒起来吧。

由于诗人一直把追求“人神同一”、“梵我一体”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表达自己的坚定信念。所以每当向往中的与神结合的美好境界出现的时候,他都感到无比的欢欣和鼓舞。诗人的这种感受在许多诗中(如第45、46、65、67、69首)都有所表露:

我不知道从久远的什么时候,你就一直走近来迎接我。

你的太阳和星辰永不能把你藏起使我看不见你。

在许多清晨和傍晚,我曾听见你的足音,你的使者曾秘密地到我心里来召唤。

我不知道为什么今天我的生活完全激动了,一种狂欢的感觉穿过了我的心。

这就像结束工作的时间已到,我感觉到在空气中有你光降的微馨。

——46首

诗中所展现的“自由的天国”——祖国未来美好的蓝图尽管是模糊的,渺茫的;所表现的诗人达到“人神同一”崇高境界的欢快心情尽管是一种宗教性的精神寄托,却也反映了诗人不断探索、追求生活理想的高贵品格。由此可见,诗人献神颂神的目的绝不单纯是一种虚妄的宗教观念,而是和他的人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就这样,从追求与神结合到找不到出路产生的内心痛苦,从内心痛苦到达到“人神同一”理想境界的无比欢欣,构成了诗人思想发展轨迹的“三部曲”。它是诗人把追求神的理想与追求人生理想紧密结合的具体体现。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吉檀迦利》中的诗歌,尽管带有玄奥神秘的色彩,并不是不可理解的。概括起来说,这些诗既表现了诗人对“人神同一”、“梵我一体”理想境界的追求以及达到这一境界的欢乐,又直接或间接地、明显或隐晦地反映了诗人一贯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它是诗人思想探索、艺术探索的重要里程碑。然而应该指出,在充满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印度现实社会里,这种以泛神和泛爱为基础的虚无飘渺的理想在当时虽有一定积极意义,却是不可能实现的。

《吉檀迦利》的丰富、玄奥的思想内容是通过独具特色的艺术技巧表现出来的。它作为抒情诗,处处充满浪漫的想象,浓郁的诗情画意,带哲理意味的述说。在这里,诗人对神的崇拜和礼赞,对寻求出路而不得的矛盾和苦恼的心境,以及对与神达到合二为一时的无限欢快的感情,都含蓄而真挚地表露出来。同时以生动朴实的笔触,展现了印度美丽迷人的自然风光,印度人民的日常生活、风俗习惯,仿佛使人置身于其中,流连忘返。特别是诗中创造性地运用了散文诗富有节奏感的韵律,使人读起来犹如在干渴中饮了甘泉之水,产生出无限的喜悦和美感。

《吉檀迦利》问世后,给泰戈尔带来了世界性的荣誉。1913年,他因此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