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当如孙仲谋
写到这里,讲句闲话,谈歌在网上写这篇文章时,总有人抬杠说,孙权不是这样吃白食的,孙权也闯过天下,打过硬仗。别误会,咱们现在不是讲《三国演义》里的孙权嘛,这是个艺术人物;咱们不是没有讲《三国志》上的孙权嘛,那是个历史人物。
接着说孙权,孙权,字仲谋。这哥们儿有福气啊,世界上,无论是谁,能够继承遗产,即使是继承了一万块钱的一笔遗产,这也是叫人羡慕的一件事情啊。虽然钱不多,那也是白来的啊,何况孙权继承的可不是小数啊,他是继承了孙策的一大笔遗产吧,当然更会让人羡慕了,也让人嫉妒。你曹操能干吧,你刘备能干吧,你们的家业得自己挣出来,你们得流血流汗、东跑西颠、吃苦耐劳、一个子儿一个子儿地往家挣,可人家孙权属于白得啊。举个当代的例子,谈歌有一个同学,一直混得不怎么样,用他的话说:“上了几十年的班,连个班组长也没混上。”他家里的住房也紧张,一家三口人,也就住着四十多平方米,挤!住房改革的时候,他也有机会改善一下条件,可是他连一个八十多平方米的房子也不敢买为什么,他也不是守财奴,还是用他的话讲:“我是有几个钱儿,几十年了,我都是从牙缝里抠出来的呀,我敢花吗?我们两口子都下岗了,得吃得喝得过日子吧,孩子马上就要上大学了,得掏得拿吧,这不都是钱嘛。”偶尔同学们聚会,他也尽量躲着不去,他苦着脸说:“我怎么好意思去呀,我又掏不出钱来,总不能老是吃别人吧,我也是要脸的人啊。”可是前几年,人家走运了,他在国外的一个叔叔去世了,叔叔是一个大资本家,有钱!可是没孩子,留下一大笔遗产等着他去继承。这真是天上掉下来一张国外的大焰儿饼啊,结结实实地砸在他脑袋上了。这位同学就去继承了。今年回来了,宝马汽车也开上了,西装革履也穿上了,高档别墅也住上了,XO也喝上了。同学们聚会,人家也抢着参加,还抢着埋单呢。人家说:“过去总吃你们的,现在你们得吃我了。”牛不牛?真牛!美不美?真美!同学们(也包括谈歌)都羡慕死了,啧啧!看看人家!写到这里,咱们不妨展开一下想象力,估计当年的孙权继承了遗产之后,消息传开,还得让曹操、刘备之流妒忌的咬牙切齿肚子疼啊!“我操!看看人家!”
生活中这种人常常遭忌妒,甭说你能赶上去外国继承遗产了,就算是你生在一个有钱人的家里,别人也得羡慕死了,瞧瞧人家嘛,生在什么家里边嘛,爹娘老子都给预备好了,都计算好了,什么都齐活儿了,什么都不用自己操心费力了。买房,父母掏钱;买车,父母掏钱;娶媳妇,父母掏钱。看着听着都是美啊,可是这种人也有这种人的弱点。因为他没有经过他前辈的那些个事儿,着急了、上火了、发愁了、睡不着觉了,种种,他大概都没有体验过,真遇到事儿上了,他就真扛不住了。
孙权也是这样。大笔的遗产刚刚继承到手,还没有笑够呢,他就想哭了。为什么?事儿来了,曹操带着八十三万大军,来抢他的遗产了。
作者在这一章里,即在赤壁大战之前,很是在孙权身上用了些笔墨。曹操率军攻打江东的消息传来了,孙权惊慌了、失措了、没主意了、睡不着觉了,怎么办?赶紧开常委会研究吧,先听听大伙是怎么说的吧。“诸位,你们可都是跟着我父亲,或者跟着我哥哥的老人儿了,你们可都是扛过枪、渡过江、吃过糠的老同志了,你们先说说怎么办吧。”估计还得是常委扩大会,七嘴八舌地开过了,可是他手下的文人都是一些软骨头(文人也有许多硬骨头,不知道软骨头怎么都让孙权碰上了。或者说他们跟着孙策的时候,都是硬骨头,跟着孙权之后就都变成软骨头了?好比说,一些干部跟着毛主席的时候,一个个都两袖清风不贪污;毛主席去世了,他们都开始明目张胆地乱贪污)。谋士们都是一个腔调,纷纷劝孙权投降,这个先说了:“主子啊,咱们投降吧,咱们打不过人家。曹操的兵将太多了,八十三万啊,别说是八十三万精兵强将了,就是八十三万只蚊子也得咬死咱们啊。”那位也跟着说:“是啊,主子啊,识时务者为俊杰,咱们别拿着鸡蛋往石头上撞了。”孙权被主降谋士说得动心了,“按你们说的,真不行了?那我就投降?可我心里不想投降啊。你们让我再想想,散会吧,先别急着作决议呢。”于是,孙权真是上了大火了,孙权犹豫不决的性格也让作者给写得活灵活现了。
读到这里,许多读者常常感慨,如果孙策活着,东吴的局面绝不会是这个样子的。这是抬杠的话,孙策要是不死,曹操或许还不来打东吴呢,曹操也知道小霸王的厉害啊。如果我们猜测曹操的心态,他或许就是看着孙权刚刚接班,经验不足,手底下的谋士们也都是一帮稀泥软蛋,才打定主意来收拾孙权的。曹操或许心里想,我趁你小子的翅膀还没长硬呢,我先下手吧。我也不用跟你玩什么希特勒的闪电战术,我就是把八十三万大军长江上一开,你小子就得尿裤子了。
孙权尿没尿裤子,书上没写,可是孙权害怕,书上真是写得活灵活现了。其实,孙权这种惊慌的举止是可以原谅的,孙权没经过事儿嘛,他长这么大,还没有上过前线呢,地盘都是他哥哥打下来的,他还没有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呢。眼瞅着曹操的八十三万大军就要杀过来了,要打仗,这仗怎么打,他没经验;要投降,怎么个投降法,他更没经验。下边的一帮文人和武将也是鸡一嘴鸭一嘴的,都没有一个准主意,他孙权能有什么主意啊?只能每天晚上吃安定了。
还是当妈的心疼儿子啊,孙老太太在这个时候出场了,她知道孙权就过不了这一关啊。这孩子还年轻呢,没经过什么事,能有什么主意呢?其实,孙老太太也没主意,可是老太太不能看着儿子不吃不喝地瞎着急啊。“傻儿子啊,你着急管什么用啊?就是你急得脑袋上长出犄角来,曹操该来还是得来啊。你忘了你哥哥去世前留给你的话了?外事不决,问周瑜啊,你找周瑜商量商量吧。”
孙权这才一拍脑袋,把周瑜想起来了。“是啊,我这些天都急蒙了,怎么把周先生给忘了呢?周先生在哪儿呢?外地呢,赶紧给我喊回来。”听周瑜的吧。此时,这条路是孙权的唯一选择了。或许有人抬杠,没有张屠夫,还吃带毛猪?这话得看什么时候说,此时的情况还真特别,没有周屠夫,孙权就得吃带毛猪了。
周瑜还没到呢,诸葛亮先到了。诸葛亮来干什么了?劝孙权别投降。诸葛亮唾沫四溅,一顿劝说,周瑜来了,也跟着引经据典一顿劝说:“投降什么啊,孙老板,你没病吧?这投降的事儿,别人做得你做不得啊。”孙权这时候简直就像一个“傻缺”了:“我没听明白,我怎么做不得了?你们给我说说。”周瑜一定心里生气,我怎么赶上这么一位“傻缺”领导啊?“您想想啊,人家投降,等于换个单位上班,各项待遇不会变,再在新老板面前表现好点儿,曹操兴许还得提拔提拔他们,闹好了,还会给他们长几级工资,再分套越层的住房,那小日子一点儿也不比在您手底下过得差。您投降算什么啊?亡国奴。就算是曹操优待俘虏,您孙老板也不能过上像现在的幸福日子了,什么司机啊、秘书啊、私人医院啊、小灶啊,肯定都没了,您出门儿还得自己打的。您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么个理儿啊?”孙权这一下才算想明白了:“是啊,周瑜和诸葛亮说得对啊,我手底下的人投降,等于换了个工作单位;我要投降,可是等于彻底破产了。”他真得恼火了,拔出宝剑劈下一个桌子角(如果是红木家具,就真是可惜了),怒冲冲发脾气:“他妈的,敢情这帮人劝我投降都是为了他们自己啊。行了,如果谁再劝降便如此物,今天的会议就到这儿吧,散会。周先生,咱们准备跟曹操打仗吧!”这真是几句提气的话,孙权像个大丈夫了。读书读到这里,人们似乎看到孙坚和孙策的影子在孙权身上复活了。可是周瑜刚刚高兴完了,诸葛亮便猜到孙权还会犹豫。“周先生啊,你别高兴得太早了。孙老板这个人啊,我看透了,他的思想还没有真正通呢,他啊,一会儿还得犹豫。”周瑜不相信:“诸葛先生,不可能吧,刚刚在会上孙老板不是都表态了吗?”诸葛亮摇头:“表什么态啊,您还当真啊?你们孙老板没经过事儿,他能有什么准主意啊?周先生啊,你还真得再去做做工作。”真让诸葛亮猜中了,刚刚散了会,孙权心里又不踏实了。周瑜一进孙权的办公室,就看见孙老板皱着眉头正发愁呢。“小周啊,你来得正好,我正想找你呢,你说,咱们打得过曹操吗?他们可是八十三万啊!我可是心里一劲儿敲鼓,真没底啊。”周瑜心里肯定得骂,这他妈的是什么领导啊?可他还得耐住性子,再一番劝说:“放心吧,孙老板,这一仗啊,我们肯定能打赢啊。”于是,周瑜又重新费了一番唾沫,孙权这才算安下心来。“行了,小周啊,你不用再劝了,我不改主意了,我都听你的。”
这就是孙权,没主意的孙权啊。
孙权的再一次隆重出场是在濡须之战中,他引举国之兵与曹魏开战,此时的孙权已经不是赤壁大战时的孙权了。孙老板亲自披挂整齐,上了前线,可是人家曹操那边根本就没有拿他当回事,曹操根本就没露面,只让手下的张辽带着人跟孙权打仗。你说窝囊不窝囊吧,孙权竟然被张辽杀得大败,以至江东小孩子都不敢听到张辽的名字,听到张辽两个字,夜里都不敢哭了。就跟农村妇女夜里哄孩子一样:“别哭了,再哭,张辽就来了!”东吴啊,真是让张辽给打傻了。这期间,孙权也反复跟部下开会研究,怎么才能打胜仗呢,可是研究来研究去,就是没有打败张辽的好主意。
此时的孙权真是苦恼透了,像个弱智了。读者也一定为小霸王的弟弟感觉到遗憾,小霸王的雄风不再喽。这一场战役,以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才告结束。
写到这里,谈歌常常想起些没有准谱的男人。遇到什么事情,他们在心里边总是盘算来盘算去,可是一个准主意也没有。你在边上看着,也跟着上火,其实孙权便是这样一个男人。谈歌这种对孙权的观点,曾经在报纸上发表过,有读者提出了疑问,如果孙权像你谈歌写得这么没主意,那为什么曹操还说,生子当如孙仲谋。那是读者忘记了,谈歌上边讲了,曹操那句话指的是《三国志》上边的孙权,我们现在说得是《三国演义》里的孙权。后来宋朝的辛弃疾先生也引用过曹操这句话,词中云:生子当如孙仲谋。读者别误会,那时《三国演义》还没有出版呢,辛先生没看过这本小说。照着辛稼轩先生那个脾气,如果他晚生几百年,看了《三国演义》上的这位孙领导,也得气得肚子疼。
其实,我们上边对孙权的议论或许有些绝对了,人嘛,都有两面性。我们上边只是讲了半天孙权的毛病,有失公允。孙权也有其另外可爱的一面,是常人做不到的。
且说在使用干部的问题上,孙权从来不是没谱的。从周瑜开始,再到鲁肃、吕蒙、陆逊、诸葛瑾等一干人,他都敢放开手使用。也就是说,他敢于用人,而且用人不疑。人家孙权可不像现在某些领导,当面拍着你的肩膀:“好好干,你就放开手脚干,出了问题,我给你兜着!”您千万别相信,他心里对您不放心着呢,备不住偷偷派人盯着您呢。如果您真的再出了问题,这位领导准是一推六二五:“我不知道嘛,你怎么会这么干呢?行了,你赶紧自己检查去吧,这事儿跟我没关系!”孙权从来没有这样过,而且周瑜这几个人在他手下都干得不错。这里边还有一个情况,即除了周瑜是孙策留下来的核心干部,余下几个都是孙权大胆启用的啊。启用陆逊的时候,他也就是听了阚泽的几句推荐,都没有派组织部门下去考察考察,就拍板定了,而且还委以重任。有人说孙权是个贼大胆,也不无道理。想想看,用陆逊,举国兵马都交给他,万一这年轻的后生真是一个赵括,怎么办呢?万一阚泽真是收了陆逊的人民币或者美元,昧着良心、昧着党性向你推荐了一个跑官买官的小人怎么办呢,岂不是全毁了啊。
这么看,孙权真是像一个大赌徒,一着急,就敢把全部家当都押上,《三国演义》里好几回他都是这样干的。上边讲过的濡须之战,他就敢亲自上前线指挥作战,什么危险都不怕。有人说,这跟江山社稷不是他打下来的有关系,叫做仔卖爷田心不疼,输就输了,反正也是白来的。说孙权生性嗜赌,这话也似乎有些道理。
其实事情更是一分为二的,孙权如此不善断,应该是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这些干部的福分,也造就了这些干部后来的功劳。大家细想啊,如果人家孙权事事处处都显得比你们还能耐,还明白,孙权还用你们干什么啊?你们也别动脑子了,就听我孙权的吧。这里边便有了一个道理,常常是一把手的力量强大了,就显不出二把手、三把手的力量了。如果孙策活着,便不会显出周瑜、陆逊这些人的力量。同样,如果刘备比诸葛亮还高明,何必还用诸葛亮呢?曹操是个敢于决断的人,他手下的谋士如林,除却一个郭嘉,都无颜色。所以郭先生死了之后,曹操并不听别人的,都是自己做主,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儿。应该说,是孙权领导水平低下和他敢于放手使用干部的魄力,才衬托出了周瑜、陆逊这些人的才能。如此说,孙权是一个甘于当绿叶的领导人物啊。你们都放手去干吧,出了问题,我负领导责任。
这样的领导也的确杰出。
孙权还是一个宽厚的领导者。他从不猜忌部下,对部下的过失也从不过多指责。举鲁肃的例子,鲁肃去刘备那里追账,讨要荆州,可是三番五次地总是白跑腿,花了一大堆差旅费,就是讨不回来,孙权只是不高兴(打到谁头上谁也不会高兴,比方你某个朋友做担保,让你借出去几万块钱,借方信誓旦旦,可到期就是不还,你对这位朋友还能高兴吗),可孙权也没有说过什么过分的话啊。如果换上别的领导,行吗?“老鲁啊,我可是告诉你啊,荆州再要不回来,你得负责。就算是我给你报销差旅费,可是你的工资和年底的奖金也得说说了。”要是遇到再性急的领导:“行了,鲁肃啊,你也别干了,识相点儿,回去写个辞职报告给我。要不你也甭写辞职报告了,你到会计那里把这月的工资结了,你卷铺盖走人吧。”
孙权不会这么干,孙权宽容。
由此说,在使用陆逊的事情上,在处理鲁肃的问题上,孙权真是一个好领导。试改曹孟德的话:领导当如孙仲谋。再续一句:得放手时就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