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洛克,亚历山大·亚历山大罗维奇作品分析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勃洛克,亚历山大·亚历山大罗维奇作品分析

【生卒】:1880—1921

【介绍】:

俄国象征主义*代表诗人、苏联革命诗歌的奠基者之一。

勃洛克生于彼得堡一个大学教授的家庭。家庭环境给年幼的勃洛克以艺术和学识的熏陶。勃洛克五岁时就开始练习写作。晚些时候,他还和他的几个姨表兄弟创办了一个名叫《通报》的刊物,勃洛克一连三年担任了这个刊物的编辑和撰稿人。1901年,他开始在梅列日科夫斯基*夫妇和费洛索福夫合办的象征派刊物《新路》上发表诗作。有时也在《北方花朵》丛刊上发表作品。这时,他与俄国象征派作家们关系较密切;与梅列日科夫斯基夫妇、符·索洛维约夫、安·别雷、符·皮亚斯特等人接触较多。1904年他发表第一本诗集《美女诗章》(一译《美女人诗集》),这是献给他的妻子柳葆芙·德米特里耶夫娜——俄国著名化学家门捷列耶夫的女儿、俄国著名话剧演员的诗作。这之后,他曾三次出国,到过意大利、法国、德国、比利时和荷兰等地。他是1905年俄国革命的支持者。1916年,他被征召入伍。十月革命后,他与旧象征派作家们日见疏远。同高尔基的接近,对他的创作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他曾同马雅可夫斯基一起出席在斯莫尔尼宫召开的文艺界知识分子代表会议。1918年参加高尔基倡立的世界文学出版委员会的工作。此后,他还任过大剧院管理局主席等职。1921年8月7日因心脏病复发而辞世。

勃洛克早期诗歌是象征主义的,他在《论俄国象征主义现状》一文表露了他的象征主义文学观:他主张神秘主义,主张用象征性的形象表现个人的主观感象。1905年俄国革命,极大地改变了诗人创作的风貌,他的诗歌开始转向社会题材。他说:“我把一生自觉地、绝不改变地献给这一题材。”诗人十月革命后的诗作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描绘了大变动时代的生活画卷,1918年创作的《十二个》是其代表作。勃洛克善于从都市的卑俗、热闹和杂沓中发现诗的要素,鲁迅称赞他是“都会诗人”。勃洛克的诗还善于使用象征性的形象表现一种主观感受,善于使用隐喻以造成一种神秘的气氛。他的作品还有诗集《饱汉》(1905)、《一九〇五》、《集会》(1905)、《白雪假面》(1907)、《抒情短诗》(1908)、《雪地》(1908)、《夜晚的时辰》(1911)、长诗《报应》(1910-1921)、《西徐亚人》(1918)、《野蛮人》(1918)《夜莺的花园》。此外,他还有早期写的剧本《马戏班》、《玫瑰花和十字架》等。

勃洛克是俄罗斯现代诗歌的巨匠。高尔基称他是“极端真诚的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称赞他“对整个现代诗歌产生了巨大影响”。他为苏联无产阶级诗歌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