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威尔,罗伯特作品分析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洛威尔,罗伯特作品分析

【生卒】:1917—1977

【介绍】:

美国“自白派”*诗歌创始人。生于波士顿的名门世家。他的远祖和近亲中有19世纪美国著名诗人詹姆斯·罗塞尔·洛威尔和意象派*著名女诗人艾米·洛威尔*。他曾在哈佛大学读书,于1937年转入俄亥俄州肯庸学院,就学子“新批评派”*的约翰·克罗·兰塞姆门下,开始致力于形式工整而内容艰深的诗歌创作。1940年信仰天主教。1943年因拒绝在陆军中服役而被监禁5个月。他前期的诗深受艾略特*的影响,有明显的象征主义*倾向:在内容上多是以天主教徒的观点哀叹丧失了宗教信仰的现代人的颓丧、虚无;在写法上,是注重对客观事物的冷静的描绘,很少使用第1人称;甚至连用词上都模仿艾略特、如他的诗集《陌生的土地》(1944)、《乏老爷的城堡》(1946)和艾略特的《荒原》*,其它诗中空心人、稻草人、小老头等称呼很相近。后一部诗集曾获普利策诗歌奖。著名评论家唐纳德·霍尔和罗森希尔认为这两部诗集标志着艾略特派诗歌的顶峰和衰落的开始。从1951年到1958年,洛威尔没有什么诗作问世。此时期他在波士顿讲诗歌,并经常受到精神分裂症的困扰。洛威尔1957年听金斯堡*朗诵《嚎叫》*,受很大触动,诗风为之一变。他开始从艾略特诗风转向威廉斯诗风。1959年发表的《人生素描》(一译《人生写照》)标志着“自白派”诗的开端和威廉斯诗派的复兴。1963-1977年他在哈佛大学任教,积极参予了政治活动。他参加了美国民主势力的斗争行列。1965年拒赴美总统的邀请宴会,表示了对美国当时政策的不满。1967年他与作家诺曼·梅勒*等人一起参加反对越南战争向五角大楼游行进军的队伍。1970年迁居英国。除上述,这一时期的诗集还有《献给联邦死难者》(1964)、《大洋附近》(1967)、《美国的堕落》(1972)、《海豚》(1973)。后一部诗集使他再次获得普利策诗歌奖。

从总的看,洛威尔的诗是一种惠特曼式的自由诗体,在诗情的推进中重视情绪的节奏;习惯用触觉和视觉的形象表达诗情;注重诗的总体效果,而不是只靠几个格言警句;喜用第一人称,似诗人的自白;注意口语入诗。

罗伯特·洛威尔不只开创了自白体诗而使威廉斯诗派得以复兴,而且在60年代中期成了英美两国公认的诗人。他在英美诗歌的现代化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应予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