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离歌》鉴赏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别离歌》鉴赏

作者: 张俊山

严杰人

你要走了,你要到那个遥远的地方去。

那地方本是我梦中的乡土,我常常在梦里走到那个地方。每次从梦里醒来,我便要提起行囊,向那地方走去,可是,我终于没有走成,而现在你却先我而去了。

在长长的旅途的面前,等待着你的是些什么呢?这是不难想到的。一重重的封锁线象爱者的臂膀一样张开在你的面前,刽子手的刺刀象情人的舌头一样伸出来要接吻你,而监狱也象恋人一样要把你攫在他的怀抱里。他们都是那么亲热地,并不生疏地接待你啊。

我曾经看过一个俄罗斯老头子给我们写的一个故事,说是一个叫做苏菲亚·柏洛夫斯加亚的俄罗斯女郎,站在里面是浓密的暗雾的一所大建筑的门槛前正听着从建筑的深处透出来的一个缓慢重浊的声音:

“啊!你想跨进这门槛来做什么?你知道里面有什么东西在等着你?”

“我知道”,女郎这样回答,她愿意忍受寒冷,饥饿,憎恨,嘲笑,轻视,侮辱,监狱,疾病,死亡以及一切的痛苦和打击,她准备去牺牲,不要人感激,不要人怜悯,也不要声名。于是她跨进了门槛里面去。有人在后面嘲骂她是傻瓜,有人说她是一个圣人。她真的是个傻瓜么?不,她实在是一个圣人。

那么,去罢!到那地方去参加建造人类新的伊甸园的工作,为新的伊甸园底奠基,加进一块坚固的砖石。

这首《别离歌》实在是一曲壮行歌。

行者将去,送者有所赠,说些什么呢?或是儿女情长,不胜唏嘘,而令英雄气短;或者分析利害,阐明大义,令行者清醒而坚定地奔赴理想。诗人采取后一种态度,推心置腹地鼓励友人勇敢前行,所以篇首摘引杜甫的名句,就有意气风发的豪迈气概。两句引诗与正文融为一体,意脉贯通全篇,也就成了这首《别离歌》的前奏。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里,侠行义举一向占据重要地位。“舍生取义”作为生活教言,被世世代代的仁人志士所信守;战国时期荆轲在易水河边唱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震撼着后世多少人们的心灵;更不要说我们民族史籍里记载的无数英雄豪杰为一个“义”字而去赴汤蹈火、抛头颅沾热血的动人事迹。本篇的主人公也是一位热血青年。他为了“参加建造人类新的伊甸园的工作”,要到“那个遥远的地方”去了。前面的道路没有铺着红地毯,也没有令人欣慰的鲜花;那是一条布满荆棘的艰难之路:

一重重的封锁线象爱者的臂膀一样张开在你的面前,刽子手的刺刀象情人的舌头一样伸出来要接吻你,而监狱也象恋人一样要把你攫在他的怀抱里。

阴森可怖犹如通向地狱之门。然而,主人公义无返顾地走去,无所畏惧,视死如归,因为他有一个“为新的伊甸园底奠基,加进一块坚固的砖石”的崇高理想。伟大的理想产生伟大的行为,这就是所有问题的真谛。

诗人作为送行者,他是引友人为同道的。因此他才能在这生离死别之际不悲伤,不忧悒,而是与将去的行人心心相印,以激昂慷慨之语为友人壮行色。篇中所述苏菲亚的故事无疑是诗人对友人的期许。俄罗斯的女革命家在死亡和别人的嘲骂面前大义凛然,不改赴死的决心,“她实在是一个圣人”。而本篇的主人公勇敢地走向艰难险阻,不同样是革命青年中产生的一位圣人?

读这篇散文诗,人们不难联想到抗战时期众多爱国青年冲破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顽固派的重重封锁,奔赴革命圣地延安的历史情景。那么,诗人所说的“那个遥远的地方”当是有所暗示的。

“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明白了上述诸端,也就可以看出这两句引诗多么集中地体现了全篇的时代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