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礼·矫轻儆惰二铭有序》原文注释与译文
《王礼·矫轻儆惰二铭有序》原文注释与译文
礼看《近思录》五卷中有“矫轻儆惰”四字,无上下文①,因叹朱吕先生用心至矣。盖掇取其关于大体,切于日用者,以为学者求端用力之要②。故四字之善,在所不遗。轻惰者,世之大病也,不幸某也有之。因作二铭,以自砭焉③。
人之言行,如枢如机④。胡人未言,我唇已翍⑤。不错而失,亦厌匪时⑥。彼发而中,视之忸怩⑦。胡人未行,我趾已移⑧。疾无善步,卒堕险巇⑨。择地而蹈,何有于危。浮躁莫禁,祸既莫支⑩。无易于物(11),桃虫拚飞(12)。曷其矫之,严重自持(13)。咨尔轻叟,坤厚载物(14),君子所仪(15)。
民生在勤(16),不勤自隳(17)。日无停驭(18),川不息驰(19)。况人灵物,竞辰实宜(20)。学务时敏,德业孰齐。治生服劳(22),衣食无亏。孔席不暖,墨突不缁(23)。贤圣且然,况在群黎(24)。奈何无恙(25),弛其四肢(26)。习惯成癖,固不可医。曷其警之,如临父师。咨尔惰夫,乾健不息(27),君子体之(28)。
【注释】
①《近思录》:南宋朱熹和吕祖谦合撰,共十四卷,摘录北宋周敦颐、程颢、程颐和张载的言论,共六百二十二条。分道体、为学、致知、存养等十四门。矫轻儆惰:是张载的话。这一条只有这四个字,故曰“无上下文”。为便于理解这四个字,特将南宋叶采谨《近思录集解》中有关这条的解释照录于下:“此欲学者戒轻惰之弊也。学以养重为先,轻则失之浮躁,而所学不固。是在有以矫之。礼陶乐淑以变化其气质,矫轻之道也。学以勤敏而进,惰则失之弛慢,而学日隳。是在有以警之。恪恭震动以淬厉其精神,警惰之方也。惰之谓矣,可不戒乎!”
②端:头绪。
③砭(bian):救治。
④枢:门的转轴。机:门阃。《易·系辞上》:“言行,君子之枢机。”
⑤翍(pi):披散。《汉书·扬雄传上》:“翍桂椒,郁栘杨。”颜师古注:“翍,古披字。”
⑥匪:通“非”。
⑦忸(niu)怩(ni):羞惭的样子。
⑧趾:脚趾,代指脚。
⑨险巇(xi):险阻崎岖。
⑩支:支撑,支持。
(11)物:指人。
(12)桃虫:鸟名,即鹪鹩。《诗·周颂·小毖》:“肇允彼桃虫,拚飞维鸟。”疏引陆机:“今鹪鹩是也。”拚(fan):通“翻”,飞的样子。这句原是周成王把自己比做小鸟,表示自己还年幼。
(13)严重:庄严郑重。
(14)坤:八卦之一。卦形☷,象征地。坤厚载物:大地很厚,能装载万物。
(15)仪:法度,准则。
(16)民生:人民的生计。《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17)隳(hui):毁坏。
(18)日不停驭(yu):太阳不停地运动,比喻时间在不停地前进。古代有羲和驾着六条龙拉着太阳走的神话,因此用“驭”字。
(19)川不息驰:河流像奔马一样不停息地向前跑。
(20)竞辰:争时。
(21)齐:整治。
(22)服劳:服事勤劳。陆贾《新语·慎微》:“分财取宽,服事取劳。”服事:供奔走劳役。
(23)班固《答宾戏》:“是以圣哲之治,栖栖遑遑,孔席不暖,墨突不黔。”韩愈《争臣论》:“孔席不暇暖,而墨突不得黔。”席,坐席;突,灶突,即烟囱;黔,黑。孔,指孔子。墨,指墨子。谓孔子和墨子热心世事,忙碌地各处奔走,所居席不暖、灶突未黑即已他去。缁(zi):黑色。
(24)群黎:黎民,百姓。
(25)恙(yang):病。
(26)弛:松弛。
(27)乾:天。
(28)体:效法。
【译文】
我看《近思录》五卷中有“矫轻儆惰”四字,无上下文,于是感叹朱、吕两先生用心达到了极点。大概是摘取其有关大体,切于日用者,作为学者摸着头绪,从而用力的要点。故四字之善,没有遗漏。轻和惰,是世上的大病。不幸我也有这种病。因作二铭,以自我救治。
人的言行,像个开关。为什么别人没说,我的嘴唇已经张开。没有错失,也嫌不是时机。看人家说得对,自己就羞惭。为什么人家没有走,我的脚已经移动。可恨没有好的脚步,终于掉进险恶的境地。选择好地方再走,哪有危险?浮躁不禁止,祸就多了。不要轻视别人,周成王就把自己比作小鸟,还在学飞。何不矫正自己,使自己庄重自持。叹息你这轻浮的老头,大地很厚,能装载万物,君子把它当作表率。
人生在于勤劳,不勤劳就会毁坏自己。太阳不停地前进,河流不停地奔流。况且人是灵物,实在应该争时。学习必须要按时敏捷,道德和学业何时搞好?为谋生勤劳工作,衣食就不缺。孔子席不暇暖,墨子烟囱还没黑,就急急忙忙地去办事。圣贤都这样,何况我们老百姓。为什么没有病,四肢就松弛下来?习惯成了癖好,本来就不可医治。何不警惕,如同见了父亲和老师。叹息你这懒汉,天刚健不息,君子把它当作效法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