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梅特林克
西方文学·梅特林克
用法语写作的比利时诗人、剧作家、评论家。他以象征主义的戏剧及其理论成为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的重要作家之一。
梅特林克出生于公证人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对文学有很大的兴趣,在根特大学读法律时便开始写作,毕业后赴巴黎,受到法国象征派诗人的影响,从此决定了他的文学生涯和创作倾向。他的第一部作品《温室》(1889) 是象征派诗歌集。同年发表的剧本 《玛莱娜公主》(1889) 引起了法国评论界的注意,这个剧本第一次把象征主义手法运用到戏剧创作中。1889年至1896年间,梅特林克先后创作了8个剧本,其中以1892年发表的 《佩列阿斯与梅丽桑德》最为上乘。这是根据中世纪骑士故事改写的一个爱情悲剧。曾由音乐家德彪西改编为歌剧。1896年,梅特林克移居法国。这时他已誉满法国剧坛,成为当时风行的象征主义文学在剧坛上最杰出的代表。1911年,梅特林克荣获诺贝尔文学奖金,从1896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梅特林克一方面从事戏剧创作,一方面就人生、命运、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等问题写了许多哲理性的散文集,阐说他的文艺观,主要有 《卑微者的财富》,(1896)、《智慧与命运》(1898) 和《死》等。在《卑微者的财富》中,以《日常生活中的悲剧性》一文集中表现了他的思想。梅特林克认为人是生活在一个“象征——预兆”的迷宫里。上帝或神所启示的世界是非理性的、神秘的,然而却是美的、真实的。人们只有在寂静的冥想中方能直觉到它。上帝或神的力量是不可知的,人们对此力量只有顺从,才会获得上帝对生命意义的启示。但由于人们接受心灵的信息而不理解,看到宇宙的征兆却不能加以解释,因而上帝有时也通过悲剧给人以启示。剧中人物之间那些接近日常生活而又似乎多余、并非必需的对话,便是人与神之间的对答。悲剧中每个神秘的字眼都意味着不可知的力量,启发人对上帝的皈依。尽管梅特林克一生写了很多哲理性的文章,但他并不是一个有自己体系的哲学家。他的象征主义戏剧诞生在19世纪的最后10年里。他关于人与命运的哲理性的思考也属于这种世纪末的思想范畴。正由于他感到世纪荒谬而不可知,命运注定而不能战胜,因而他在描写主人公与命运发生冲突时,不是表现主人公如何战胜命运,而是描绘主人公在听任命运摆布时那种胆怯而徒劳的挣扎。梅特林克前期所作称为“静剧”,剧中人物主要是处于灵魂的探索、与上帝冥合的过程中,人物语言半吞半吐,重复沉闷,人物动作和时间、空间毫无联系。没有什么情节可言。而一切真的、善的、美的,在黑白颠倒的现实世界里,都注定要归于毁灭。这种象征主义戏剧的特点,在于它不是现实生活在舞台上的忠实再现,而是作者个人哲学思想的一种表达手段。因此梅特林克笔下的人物总是定型的,概念化的。20世纪初,随着梅特林克哲学思想的变化,他的后期剧作也逐渐明朗和乐观起来。在1901年发表的《阿里亚娜和蓝胡子》这部童话剧里,主人公一反软弱怯懦的常态,竟成了战胜恶魔的英雄。此时期,除代表作《青鸟》(1908) 外,较优秀的作品还有《莫娜·瓦娜》 (1902),以及《圣安东的显灵》 (1920)。前者描写女主人公莫娜·瓦娜为避免生灵涂炭,毅然作出自我牺牲。后者抨击争夺遗产的种种丑态。
尽管梅特林克的剧作带有忧伤的情调,悲观的色彩和显而易见的宿命观点,但并不能因此否定它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梅特林克的主人公虽然由于弱小而被死亡吞没,但他们的善良、纯洁和美的形象仍然活在读者的心里,从而激起人们对丑恶的憎恨,以及战胜黑暗势力的决心。梅特林克用象征的手法给现实生活以折光的反映,他以丰富的想象将抽象的、无形的事物按其特征赋予生命和个性。这种对现实生活和自然界事物的描述方式颇能引人深思、促人思考。他的剧作以似真非真、似梦非梦的画境、诗一般的语言,富有寓意的独白,以及发人深省的结局而充满魅力。
梅特林克在19世纪末所表现出的对人类命运的忧虑,对世界与人生的荒谬感,在二次大战后法国兴起的荒诞派戏剧中仍然可以找到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