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和钱钟书的爱情作品解读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杨绛和钱钟书的爱情作品解读

第二部分 杨绛和钱钟书的爱情

小马哥:

在杨绛的一生中,最广为人知的,恐怕就是她和钱钟书的爱情故事了。安子,给我们讲一讲杨绛和钱钟书相识相遇、相爱相守的故事吧。

安子:

钱钟书给杨绛的评价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1932年春天,杨绛考入清华大学,与钱钟书相识。两个人第一次见面时,钱钟书就说:“我没有订婚。”杨绛回答:“我也没有男朋友。”

1935年,杨绛和钱钟书成婚。婚后,杨绛陪钱钟书到英国牛津就读。初到牛津时,杨绛很不习惯异国的生活。一天早上,杨绛还在熟睡,钱钟书就“拙手笨脚”地煮鸡蛋、烤面包、热牛奶,还做了红茶。杨绛被钱钟书叫醒的时候,看见一张用餐小桌支在床上,美味的早餐放在小桌上,杨绛禁不住幸福地说:“这是我吃过的最香的早饭。”

学习之余,杨绛和钱钟书展开读书竞赛,比谁读的书多。通常情况下,两人所读的册数不相上下。两人看完书,还交流读书心得,两个人守在一起,志趣相同,婚姻非常完美。

两个人的宝贝女儿钱瑗出生时,钱钟书致“欢迎辞”,他说:“这是我的女儿,我喜欢的。”杨绛则说,这是自己“平生唯一的杰作”。

杨绛和钱钟书的婚姻生活,一直过得很平淡,很甜蜜。杨绛后来在《我们仨》里,描写了他们三口之家朴素、单纯的美好,非常温暖,非常感人。

小马哥:

钱钟书之所以能够创作出《围城》,杨绛功不可没。

安子:

没错。杨绛快百岁的时候,在《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中,解释了对丈夫的爱,她说:“我爱丈夫,胜过自己。我了解钱钟书的价值,我愿为他研究著述志业的成功,为充分发挥他的潜力、创造力而牺牲自己。这种爱不是盲目的,是理解,理解愈深,感情愈好。相互理解,才有自觉的相互支持。我与钱钟书是志同道合的夫妻。我们当初正是因为两人都酷爱文学,痴迷读书而互相吸引走到一起的。钟书说他‘没有大的志气,只想贡献一生,做做学问。’这点和我志趣相同。”

事实上,杨绛比钱钟书成名要早。早期,她写的几个剧本被搬上舞台后,钱钟书在文化圈里被人介绍为“杨绛的丈夫”。但是杨绛始终把钱钟书看得比自己重要,比自己有价值。所以,钱钟书说想写一部长篇小说,杨绛不仅赞成,还很高兴。她让他减少了课时,致力于写作。为节省开销,她辞掉女佣,心甘情愿做饭洗衣。她干粗活儿时伤痕累累,劈柴手扎了木刺,做饭手烫了泡。

钱钟书和杨绛相敬相爱,钱钟书知道杨绛爱面子,大家闺秀第一次挎个菜篮儿出门买菜,难免有点抹不开,就陪她一起去买。两人有说有笑买了菜,也见识了市井的众生百态。

语录:1997年早春,阿媛去世。1998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现在,只剩下我一个。

——杨绛《我们仨》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杨绛《我们仨》

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杂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

——杨绛《我们仨》

钱钟书心疼杨绛,总怕她太劳累,还曾经关上卫生间的门悄悄洗衣服。当然洗得一塌糊涂,统统得重洗,不过杨绛却感动不已。

杨绛深爱着钱钟书,钱钟书也深爱着杨绛。不论是生活操劳或是写作,两个人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在共同的志趣和爱好中,两个人相濡以沫,一辈子不离不弃。

语录: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钟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

——杨绛《我们仨》

小马哥:

好美的爱情故事啊。然而生死离别,人生无常。《我们仨》在海内外风靡一时,当时杨绛先生已经93岁了,还笔耕不辍,真让人敬佩啊。

安子:

杨绛一生以读书、创作为乐趣。

1997年,钱钟书和杨绛的女儿去世;1998年12月,钱钟书去世。此后,杨绛的生活就更加简单,读书和创作,成了她每天的必修课。2001年,她出版了《从丙午到流亡》。2003年,她的散文集《我们仨》出版。2007年,也就是她96岁时,出版了《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一书。2011年,杨绛100岁,检查出有心衰,但她依旧乐观豁达,每天读书写作从不间断。

2013年,杨绛还亲自校订了她的妹妹杨必翻译的《名利场》,上面用铅笔做了很多修改。

2014年,杨绛出版了《洗澡之后》。

2015年7月17日,杨绛104岁生日时,仍然思路清晰、精神矍铄。

小马哥:

学习的人永远年轻,思考的人永远不老,创作的人永远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