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学《侮之忍第二十九》译文与赏析
侮之忍第二十九
侮之忍第二十九
富侮贫,贵侮贱,强侮弱,恶侮善,壮侮老,勇侮懦,邪侮正,众侮寡,世之常情,人之通患。识盛衰之有时,则不敢行侮以贾怨;知彼我之不敌,则不敢抗侮而构难。
汤事葛,文王事昆夷,是谓忍侮于小。太王事匈奴,勾践事吴,是谓忍侮于大。忍侮于大者无忧,忍侮于小者不败。当屏气于侵杀,无动色于睚眦。噫,可不忍欤!
【译文】
富有者常欺负贫困者,高贵者常欺负低贱者,强壮者常欺负柔弱者,凶残者常欺负善良者,年轻者常欺负年老者,有勇者常欺负懦弱者,邪僻者常欺负正义者,势众者常欺负势弱者,这是世之常情,人之通病。然而也应该认识到,富贵贫贱、强盛衰弱都是相对的,也是可以互相转换的。所以不要欺负别人以结怨,知道自己敌不过对方的时候,也不要顽强对抗对方的欺侮以惹祸。
商汤王不计较葛国的不恭,还送给其牛羊,并派人帮助耕种;周文王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来感化匈奴,使其停止侵略,这是他们忍侮于比自己弱小的对手。古公禀父礼遇入侵的匈奴,势力逐渐强盛;越王勾践忍侮作吴国的奴隶,卧薪尝胆终于灭掉了吴国,这是他们忍侮于比自己强大的对手。忍侮于比自己强大的对手时不会招来灾害;忍侮于比自己弱小的对手时不会失败。应该在面对侵杀的时候,屏住气息,不动怒;面对别人的冷眼的时候,不动声色,不生气。以德报德,是一个君子应该做的;以怨报德,是小人的行为;以怨报怨,是愚蠢之人的做法;以德报怨,是仁者的行为。唉!为了自己不结怨,为了国家不惹祸,面对欺侮,怎能不忍一忍呢?
【评析】
富贵贫贱、强盛衰弱都是相对的,也是可以互相转换的。人的一生就像月亮一样盈亏有常,若是不能估测自身实力、审时度势,受一点欺侮就勃然大怒,势必会招致祸害。所以,面对欺侮时,我们不要计较和反抗,而应压住怒火,在忍耐中寻求突破的时机。
典例阐幽 为国忍侮,知耻后勇
吴王阖闾打败楚国,成了南方霸主。吴国跟附近的越国(都城在今浙江绍兴)素来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吴王趁越国刚刚遭到丧事,就发兵打越国。吴越两国在槜李发生一场大战。
吴王阖闾满以为可以打赢,没想到打了个败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伤,再加上上了年纪,回到吴国,就咽了气。吴王阖闾死后,儿子夫差即位。阖闾临死时对夫差说:"不要忘记报越国的仇。"
夫差记住这个嘱咐,叫人经常提醒他。他经过宫门,手下的人就扯开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杀你父亲的仇吗?"夫差流着眼泪说:"不,不敢忘。"他叫伍子胥和另一个大臣伯嚭(音pǐ)操练兵马,准备攻打越国。
过了两年,吴王夫差亲自率领大军去打越国。越国有两个很能干的大夫,一个叫文种,一个叫范蠡(音lí)。范蠡对勾践说:"吴国练兵快三年了。这回决心报仇,来势凶猛。咱们不如守住城,不要跟他们作战。"
勾践不同意,两国的军队在太湖一带打上了。越军果然大败。越王勾践带了五千名残兵败将逃到会稽,被吴军围困起来。勾践弄得一点办法都没有了。他跟范蠡说:"懊悔没有听你的话,弄到这步田地。现在该怎么办?"
范蠡说:"咱们赶快去求和吧。"勾践派文种到吴王营里去求和。文种在夫差面前把勾践愿意投降的意思说了一遍。吴王夫差想同意,可是伍子胥坚决反对。文种回去后,打听到吴国的伯嚭是个贪财好色的小人,就把一批美女和珍宝,私下送给伯嚭,请伯嚭在夫差面前讲好话。
经过伯嚭在夫差面前一番劝说,吴王夫差不顾伍子胥的反对,答应了越国的求和,但是要勾践亲自到吴国去。文种回去向勾践报告了。勾践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文种,自己带着夫人和范蠡到吴国去。
勾践到了吴国,夫差让他们夫妇俩住在阖闾的大坟旁边一间石屋里,叫勾践给他喂马。范蠡跟着做奴仆的工作。夫差每次坐车出去,勾践就给他拉马,这样过了两年,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他,就放勾践回国。
勾践回到越国后,立志报仇雪耻。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一个苦胆,每逢吃饭的时候,就先尝一尝苦味,还自己问:"你忘了会稽的耻辱吗?"他还把席子撤去,用柴草当作褥子。这就是后来人传诵的"卧薪尝胆"。
勾践决定要使越国富强起来,他亲自参加耕种,叫他的夫人自己织布,来鼓励生产。因为越国遭到亡国的灾难,人口大大减少,他订出奖励生育的制度。他叫文种管理国家大事,叫范蠡训练人马,自己虚心听从别人的意见,救济贫苦的百姓。全国的老百姓都巴不得多加一把劲,好叫这个受欺压的国家改变成为强国。越国很快强盛起来,最终打败了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