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学《生之忍第五十七》译文与赏析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忍学《生之忍第五十七》译文与赏析

生之忍第五十七

生之忍第五十七

所欲有甚于生,宁舍生而取义。

故陈容不愿与袁绍同日生,而愿与臧洪同日死。元显和不愿生为叛臣,而愿死为忠鬼。天下后世,称为烈士。读史至此,凛然生风。

苏武生还于大汉,李陵生没于沙漠,均为之生,而不得并记于麟阁。噫,可不忍欤!

【译文】

孟子认为,人们都愿意活着而讨厌死去,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所希望的东西超越了生存的本能时,与其损害道义地活着不如合乎道义地死去,因此,宁愿舍生而取义。

东汉陈容眼睁睁地看着袁绍违背道义杀害了忠臣臧洪,发出了宁与臧洪同日死,也不与袁绍同日生的感慨,于是被杀。北魏元显和因不愿活着当叛徒、宁愿死后做忠鬼的豪言,招致杀害。陈容、元显和等人如此忠烈,后世百代之人称他们为烈士。他们的言行被载入史册,后世之人仍然能通过史书感受到他们的高风亮节、凛然正气。

西汉苏武,保持节操不屈服于匈奴,北海牧羊19年,终于回到汉朝;而李陵变节投敌,保全性命。二人均得以生还,但李陵却不能像苏武一样被供奉在麒麟阁上受人敬仰。啊!生命诚可贵,但在道义面前,人们又怎能苟且偷生呢?

【评析】

孟子说:“活着,是我所希望的;道义,也是我所希望的。当两者不可以同时得到时,我就舍生取义。所抱志向超过生命,就不能苟且偷生。”喜欢生而厌恶死,这是人之常情。人有生就有死,切不可把生看得过重,也不可把死看得过重,有道之士,就能怡然自得的生存。生死皆能忍,就能舍生取义,也可存命保身,不留骂名。

典例阐幽 舍生取义,不留骂名

东汉兴平二年,吕布与曹操争夺兖州失败后,逃到下邳,依靠刘备,刘备盛情接纳了他,并将他安顿在沛城。不料,刘备在抵御袁术进攻的时候,吕布却在袁术的怂恿之下,袭取了刘备的下邳,自称徐州牧,反而把刘备赶到了小沛。

吕布与袁术为了各自的利益,几度联合,又多次反目对抗。东汉建安三年,吕布与袁术再次联合在一起,进攻驻扎在沛城的刘备。刘备急忙派人向曹操求救。曹操派军前往救援,曹操救兵到达沛城,立足未稳,就被击败。吕布军队乘机攻破沛城。刘备不得已单骑出逃,投奔曹操。曹操闻知兵败,立即率大军征讨吕布,途中遇到刘备,合兵一起前往沛城。

吕布得到探报,知曹操大军已到,谋士陈宫说:“我们应该出兵迎战,以逸待劳,定能取胜。”吕布见曹军声势夺人,就说:“不如等曹操大军前来,我将他们都赶人泗水。”但是由于胆怯,吕布数战连败。曹军已进于下邳,他只好退入城中。这时曹操又写信劝降吕布,吕布想出城请降。陈宫劝道:“曹操远道而来,很难持久作战,君若带兵到城外屯扎,我在城内坚守,内外配合,互相呼应,等到曹军粮尽,那时内外夹击,必破曹军无疑。”吕布决定依计而行。

两军相持日久,曹操想退军,谋士郭嘉劝他:“吕布有勇无谋,屡战皆败,锐气尽丧,三军以将为主,主将无斗志,全军必定无奋勇作战之心。陈宫虽然多智谋,但预见迟缓,计谋未定,我军加紧急攻,其城可拔。”曹操采纳了此计。吕布登上白门城楼朝曹军士兵大喊:“你们不要再围困我了,我明天向明公自首。”陈宫一把拉开他:“什么明公?是逆贼曹操。你若降他;犹羊入虎口,岂能保全?”于是吕布天天借酒解愁,动辄责打士兵。吕布的暴虐终于激起兵变,侯成等人捉住陈宫,高顺也投降了曹军。吕布听到消息,无奈也只能降曹。

吕布见到曹操大声地说:“从今以后,天下可定了。”曹操说:“为什么?”吕布回答:“明公最担心的就是我吕布,现在我已归降了,如果让我率领骑兵,您率领步兵,天下还不能定吗?”吕布欲求生,又向坐在一旁的刘备求情说:“如今你是座上客,我是投降的俘虏,皇叔就不能替我说句话?”曹操笑着说:“缚虎不得不紧些。”曹操有心收降吕布,问刘备如何。刘备说:“明公不会不知道丁原、董卓的下场吧?”曹操知道吕布先后拜丁、董二人为义父,后又杀了他们,于是点头称是,当即让士兵将吕布拉下去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