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章(原第二章)》原文鉴赏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先秦散文·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章(原第二章)》原文鉴赏

《先秦散文·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章(原第二章)》原文鉴赏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注释】 ①斯恶已:这就产生了对丑恶的认识。已,虚词。 ②不善:不好的东西。 ③相形:互相比较而显示。 ④倾:帛书为“盈”,充实,包含之义。 ⑤音:回声。声:人或物体发出的声响。⑥恒:常,普遍规律。 ⑦作:产生、兴起。弗始:不倡导。 ⑧弗有:不据为已有。 ⑨弗居:不居功自骄。 ⑩不去:不失去功绩,不失去威名。

【今译】 天下的人都知道美的东西是美的,这就产生了对丑的认识;都知道好的东西可爱,这就有了对不好的东西的认识。所以,有和无相依赖而产生,难和易相对立而形成,长和短相比较两显现,高和低相矛盾而包含,音和声相应和而谐调,前和 对立而顺随,过是自然的普遍规律。因此,圣人以“无为”而行事,从不发号施令。任万物自生而不倡导,生成之后而不占确,引导万物而不夸耀,功业成就而不自娇。正因为不居功,所以威名才会永久不废。

【集评】 元·喻清中:“……合首尾而并观,则一章大旨脉胳联属。末复提起两语曰:‘夫惟弗居,是以不去’,非特作文之妙处,而教人之意可谓深切著明矣。”(见刘惟永《道德真经集义》)

元·吴澄《道德真经注》:“《老子》一书之中,凡诸章所言皆不出乎此章之意。”

【总案】 大干世界纷杂的事物与现象均处于对立统一的矛盾体中,老子以美与丑、善与恶、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音与声、前与后等相反而又相成的具体现象阐发了这一普遍的自然规律,充分显示了老子作为一个哲学家的辩证思维。它教人们在认识具体事物或现象时,不仅看重其表面优势,而更应当注重其反面的积极因素,并充分利用往往被别人所忽略的这些因素达到自己的目的。老子以此来说明“圣人”处世治国,不应唯图名利,不应居功自伐,而要反其意而行之,不求名利而名利自在,不居功伐而业绩自现,不发号令而政绩斐然。正因不居功,所以也不会有丧失威名的危险。

本章句式三排,长短句并用,韵散相间,忽缓忽急,颇富韵律感,充满谐和之美。立意不露,先道人所熟知之事,继之归于“圣人”治国,结尾点睛,方知前后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