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肩吾·座右铭》原文注释与译文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施肩吾·座右铭》原文注释与译文

《施肩吾·座右铭》原文注释与译文

元气真精,能得万形。其聚则有,其散则零。我气内闭,我心长宁。至人传授,小兆谛听。如病得愈,如醉得醒。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心澹而虚,则阳和集。意躁而欲,则阴气入。心悲则阴集,志乐则阳散。不悲不乐,恬澹无为者(11),谓之元和(12)。清静无为(13),不以外物累心,则神全而守固。

【注释】

①元气:产生和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或阴阳二气混沌未分的实体。真精:指精气,一种精灵细微的气。《易·系辞上》:“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孔颖达疏:“云精气为物者,谓阴阳精灵之气,氤氲积聚而为万物也。”《管子·内业》认为精气“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是世界的本原。后来的思想家一般都把精气看作构成人的生命和精神的东西。精气,有时亦单称“精”。

②万形:犹万物。

③零:零落,消失。

④至人:古代指思想道德等方面达到最高境境的人。

⑤小兆:小民。兆:指兆民,即百姓。谛(di)听:仔细听,注意听。

⑥愈:痊愈,病好了。

⑦形:形体,即身体。

⑧澹(dan):恬静,安定。虚:空闲,安闲。

⑨阳和:阳气。

⑩志:神志。

(11)恬澹:清静淡泊。无为:道家主张清静虚无,顺应自然,称为“无为”。《老子》:“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12)元和:犹言太和,天地间冲和之气。表现在人的心理状态上,则高度平和。

(13)清静无为:春秋时期道家的一种哲学思想,主张心灵虚寂,坚守清静,消极无为,复返自然。《老子》:“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与注(11)的意思是一样的。

【译文】

元气真精,能形成万物。凝聚在一起,就有物;消散了,就没有了。我用道家特殊的呼吸方法养生,我的心长久安宁。是高人传授的,小民要仔细听。如同有病得到治愈,如同酒醉得以清醒。心安宁而不恐惧,身体勤劳而不疲倦。心情恬静安闲,则阳气聚集。心情急躁而有欲望,就会进入阴气。心情悲哀,则阴气聚集;心情快乐,则阳气消散。不悲哀,也不快乐,清静淡泊而无为,这是一种高度平和的心理状态。清静无为,不因外物而连累内心,则精神饱满,操守坚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