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岭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作品:梅花岭记
简介
本篇选自《鲒埼亭集》。作者全祖望(1705—1755),字绍衣,号谢山,学者称谢山先生,浙江鄞县人,清代史学家和文学家。学术上推崇黄宗羲,并受万斯同影响,精研宋末及南明史事,并留意乡土文献。《鲒埼亭集》共九十八卷,包括文集三十八卷,《经史问答》十卷,外编五十卷。本篇并非记游梅花岭,而是着力描绘抗清英雄史可法的壮烈事迹,颂扬其为国殉难、正气浩然的崇高气节。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
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诸将果争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被执至南门,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①。
或曰:“城之破也,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乘白马,出天宁门投江死者,未尝殒于城中也。”自有是言,大江南北,遂谓忠烈未死。已而英、霍山师大起,皆托忠烈之名,仿佛陈涉之称项燕。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问曰:“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孙公答曰:“经略从北来,审知故松山殉难督师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承畴大恚②,急呼麾下驱出斩之。
呜呼!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蜕,实未尝死③。不知忠义者圣贤家法,其气浩然,常留天地之间,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即如忠烈遗骸,不可问矣。百年而后,予登岭上,与客述忠烈遗言,无不泪下如雨,想见当日围城光景。此即忠烈之面目,宛然可遇,是不必问其果解脱否也,而况冒其未死之名者哉!
注释
①衣冠:这里指史可法的衣帽之类,史德威没有找到史可法的尸首,于是以其衣冠代之,葬在梅花岭上,所以,史可法的坟墓叫做衣冠冢。 ②恚(huì):愤怒、怨恨。 ③颜太师:唐朝的颜真卿,为叛将李希烈所杀;文少保: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抗元被俘殉难。这里是说他们在死后都得到了解脱。
译文
顺治二年(乙酉年)的四月,扬州被围,形势十分危急。扬州督帅忠烈公史可法知大势已去,召集众将对他们说:“我发誓以身殉城,但是不能在城陷的仓皇之中落入敌人的手里而死,谁愿意为我在紧要关头成全我这一大节?”副将军史德威慷慨激昂地答应接受这个任务。忠烈公高兴地说:“我还没有儿子,你正好因为与我同姓,可做我的后嗣。我将写信禀明太夫人,把你写进我家家谱,列入太夫人的孙儿辈中。”
二十五日,扬州城陷落了,忠烈公拔刀自杀,众将领果然争着向前抱住他。忠烈公大声呼喊史德威,史德威热泪纵横举不起刀来,忠烈公于是被众将簇拥而行。走到小东门,大队清兵蜂拥而至。副使马鸣騄、太守任民育和都督刘肇基等将领都战死了。史忠烈公瞪圆双眼说:“我就是史可法。”于是被押至南门,和硕豫亲王以“先生”称呼他,劝他投降。忠烈公大骂而死。当初,史忠烈公留下遗嘱:“我死后葬在梅花岭上。”到这时,史德威没有找到史忠烈公的尸骨,于是就拿他的衣冠代之将其埋葬。
有人说:“扬州城被攻陷时,有人亲眼看到史忠烈公穿着青衣,戴着黑帽,骑着白马,出天宁门投江而死,并未死在城里。”自从有了这种传说,大江南北就说忠烈公并没有死。不久,英山、霍山一带反清义兵大规模兴起,都假托史忠烈公的名义,就像当年陈涉假称项燕的名号一样。苏州志士孙兆奎起兵抗清失败,被俘押到南京。经略洪承畴跟他有老交情,问他说:“先生一向在军队里,一定确知原来在扬州的阁部史公是真的死了,还是没死呢?”孙公回答说:“经略从北方来,一定确知原来在松山殉国的督师洪公是真的死了,还是没死呢?”洪承畴大怒,连忙呼手下人推出去斩杀。
唉!一些成仙成神的诡怪荒诞的传说讲,颜太师因被杀而成仙,文少保也因通晓大光明的佛法而获得解脱,其实并没有死。殊不知忠义是圣贤的传统美德,它正气浩然,长存在天地之间,又何必拘泥于成仙、为人这样的形式呢?关于成仙之类的说法,正是所谓的画蛇添足。就是史忠烈公的遗骸也不可能打听到了。百年之后,我登上梅花岭,同朋友谈起忠烈公的遗嘱,没有不泪如雨下的,可以想象当年扬州被围的情景,忠烈公的音容状貌似乎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根本就不必追问他是否获得解脱,更何必去假冒他没死的名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