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断想
五四断想
闻一多
旧的悠悠死去,新的悠悠生出,不慌不忙,一个跟一个,——这是演化。新的已经来到,旧的还不肯去,新的急了,把旧的挤掉,——这是革命。挤是发展受到阻碍时必然的现象,而新的必然是发展的,能发展的必然是新的,所以青年永远是革命的,革命永远是青年的。新的日日壮健着(量的增长),旧的日日衰老着(量的减耗),壮健的挤着衰老的,没有挤不掉的。所以革命永远是成功的。革命成功了,新的变成旧的,又一批新的上来了。旧的停下来拦住去路,说:“我是赶过路程来的,我的血汗不能白流,我该歇下来舒服舒服。”新的说:“你的舒服就是我的痛苦,你耽误了我的路程,”又把他挤掉,……如此,武戏接二连三的演下去,于是革命似乎永远“尚未成功”。让曾经新过来的旧的,不要只珍惜自己的过去,多多体念别人的将来,自己腰酸腿痛,拖不动了,就赶紧让。“功成身退”不正是光荣吗·“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这也是古训啊!其实青年并非永远是革命的,“青年永远是革命的”这定理,只在“老年永远是不肯让路的”这前提下才能成立。革命也不能永远“尚未成功”。几时旧的知趣了,到时就功成身退,不致阻碍了新的发展,革命便成功了。旧的悠悠退去,新的悠悠上来,一个跟一个,不慌不忙,那天历史走上了演化的常轨,就不再需要变态的革命了。但目前,我们用“挤”来争取“悠悠”,用革命来争取演化。“悠悠”是目的,“挤”是达到目的的手段。于是又想到变与乱的问题。变是悠悠的演化,乱是挤来挤去的革命。若要不乱挤,就只得悠悠的变。若是该变而不变,那只有挤得你变了。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古训也发挥了变的原理。原载1945年5月联大《悠悠体育会周年五四纪念特刊》
〔鉴赏〕 这篇短文写在1945年,距五四运动已经过去26年。虽然只有674个字,却以诗一般的语言阐发着深刻而隽永的哲理。借着对五四运动的缅怀,表明了作者对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看法,体现出一种进步的历史观。五四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大事件,是我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太平天国的农民战争与戊戌变法运动及辛亥革命,这几次运动各有各的特点,参加的阶级不同,影响的范围和深度也不同。辛亥革命虽说推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胜利果实却落入了军阀的手中。政局动荡,民生痛苦,外侮依然加剧,还上演了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的闹剧。旧民主主义革命运动的失败,原因固然多样,最根本的原因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薄弱,没能发动广大群众参与。五四运动前,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时期。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在怀疑、思考中觉醒、成长起来了。他们从船坚炮利、声光化电与政治制度方面走出来,开始从思想文化的深层次去探究国强民富的道理。陈独秀的“吾人最后之觉悟”正是这样转变的标识,让新的思想与学说层出不穷。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的知识界和中国人民。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忙于欧战,暂时放松了对东方的侵略;而日本帝国主义却乘机加紧了对中国的进攻,提出不平等的二十一条,占据青岛,竭力扶植傀儡势力,暴露出吞并中国的狼子野心。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法、美、日、意等国家于1919年1月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北洋政府在人民的压力下,向和会提出希望帝国主义放弃在华特权,要求取消“二十一条”和收回被日本夺去的原德国在山东的权利,遭到与会帝国主义国家的拒绝。消息传出,举国愤怒,学生、工人、商人,以及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等纷纷行动起来,走上街头,直接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这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也是中国人民的一次空前的觉醒运动。五四运动的发生,其意义和影响是不可低估的,表明新生的革命力量在不断地成长。它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进一步深入发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两年之后,兴业路上石库门房内的灯火终于点亮,南湖的红船终于启航,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终于波澜壮阔地发展起来,中国的命运也由此而改变。作者是那个时代的人,亲身经历和参与了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期间,激励着清华学子精神的岳飞《满江红》手抄稿,就是闻一多在清华园贴出的。后来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亲历者回想起来,当然会有许多感慨。他紧紧地抓住了一条主线,那就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新生事物与力量,会不断地产生和成长,陈旧腐朽的东西,总归趋于衰落和消亡。新陈代谢乃是宇宙间和人类社会历史中,一条不可抗拒的普遍规律,并由此而生发开去。所谓规律,是事物与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是一种必然要贯彻下去的趋势,人类社会就是在新旧矛盾的曲折斗争中,为自己寻找和开辟前进的道路的。“旧的悠悠死去,新的悠悠生出,不慌不忙,一个跟一个,——这是演化。”“新的已经来到,旧的还不肯去,新的急了,把旧的挤掉,——这是革命。”“悠悠”、“不慌不忙”、“一个跟一个”,这些语词表现出一副从容不迫、气定神闲的姿态,表现出作者相信进化论的坚定意念。当新生力量已经产生,旧的势力还不肯离去,那情形就不同了,会逼着新生力量采取革命行动把旧的势力“挤掉”。社会进步始终交替地采用着温和的“演化”和暴力“革命”这样两种手段。一个“挤”字,笔力千钧,意味无穷,仅寥寥数语便把社会历史的进化进程表达得淋漓尽致,这需要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和高超的文字水平。作者接着分析说,新生力量一开始的时候,不会十分强大完善,旧的腐朽力量也不会轻易地退出历史舞台,彼此之间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力量消长过程,但新生力量日日地壮健着,而陈旧势力日日地衰退着。一旦双方的力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新生力量战胜腐朽力量的日子也就到来了。所以,旧东西没有挤不掉的,“革命永远是成功的”,世界的前途和人类的未来也必然是光明的。同时也要看到,新与旧是相对而言的,革命成功了,新的会变成旧的,又有一批更新的力量会跟着上来。如果那批曾经赶过路、流过血汗的人,以功臣自居,想停下来舒服舒服休息休息,拦着了更新的力量的前进脚步,那又只能再被挤掉。这样,“革命似乎永远‘尚未成功’”。人类社会新与旧的矛盾斗争永远不会完结,也只能永远地在新与旧的矛盾斗争中寻求进步。一般而言,青年是新生力量革命力量的代表,尽管他们也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作者深信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旧的知趣了,功成身退了,不致阻碍新的发展了,历史会走上演化的常轨;而在“老年永远是不肯让路的”前提下,青年人也就只能采取革命的手段,也就是用“挤”的方式来争取演化和进步。演化和进步是目的,“挤”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作者并非一味地宣扬暴力,相反,他反对那种“乱是挤来挤去的革命”,但“若是该变而不变,那只有挤得你变了”。虽说是一篇散文,却贯穿着作者对整个人类历史演进进程的看法。在坚持进化论的同时,也蕴含着一些辩证法的因素,像新旧矛盾的斗争、新事物总要战胜旧事物、从量变到质变、渐进与突变、和平手段与暴力革命等。言简而意赅,很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