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
作者: 曾华鹏
多响往旧日的世界,
你读破了名人传记:
一片月光、一瓶萤火
墙洞里搁一顶纱帽。
在鼻子前挂面镜子,
到街坊去买本相书。
谁安于这淡茶粗饭,
脱下布衣直上青云。
千担壮志,埋入书卷,
万年历史不会骗人。
但如今你齿落鬓白,
门前的秋叶没了路。
这件旧长衫拖累住
你,空守了半世窗子。
杭约赫
这首诗的作者杭约赫,原名曹辛之,他既是诗人又是画家,由于作家自身文化结构的这一特点,由于绘画意识参与诗的创造,他的诗时常呈现出鲜明的画面感。《知识分子》一诗就具有这种特点。
在这首诗里,作者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一幅知识分子的肖像画。他信仰“学而优则仕”的说教。古代那些借着月光或借着萤火苦读的穷书生走向成功的生活道路,那凿壁借光读书终于戴上纱帽的动人故事,都在他的眼前闪烁着迷人的光彩,使他异常向往,并成为他仿效的楷模。他还迷信命运的安排,他到街坊买来相书,整天对着镜子研究自己的面相,焦急地等待好运的到来,以便脱离这淡茶粗饭的穷困日子,脱下布衣直上青云。他相信历史不会欺骗人,命运不会戏弄人,因而将“千担壮志,埋入书卷”,为此付出了自己的全部青春。但是到头来一切都落空,如今他已经“齿落鬓白”,老之将至,仍然没有金榜题名,官服加身,他的门前也看不到车水马龙,有的只是“秋叶没了路”的冷落。作者运用这种略带夸张的笔致,描绘了一个带有悲剧性的知识分子的人生图画。并在最后发出感慨:“这件旧长衫拖累住/你,空守了半世窗子。”
面对着这一幅肖像画,人们所看到的难道仅仅是作者所描写的这一个特定的知识分子的人生悲欢吗?不,它蕴涵着的是比它丰富得多的内容。人们完全有理由对这幅画作多样的解释:或者这是对那些迷恋仕途的知识分子的嘲讽;或者这是对深受历史作弄的知识分子的同情;或者是对那些“向往旧日的世界”的人们的鞭挞;或者这是对那件拖累知识分子的“旧长衫”所象征的沉重历史积淀的否定。作者在写这首诗半年后又写了一首《启示》,他在这首诗里批评“我们常常迷失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的现象,赞扬“抛弃了心爱的镜子,/开始向自己的世界外去找寻世界”的行动,这或者也可以看作是他写作《知识分子》时的心态。总之,形象的确定性和含义的不确定性,使这首诗具有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