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攻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唐宋八大家·攻守

攻守

攻守

【原文】

古之善攻者,不尽兵以攻坚城,善守者,不尽兵以守敌冲[136]。夫尽兵以守坚城,则钝兵、费粮,而缓于成功。尽兵以守敌冲,则兵不分,而彼间行袭我无备。故攻敌所不守,守敌所不攻。

攻者有三道[137]焉,守者有三道焉。三道:一曰正,二曰奇,三曰伏。坦坦之路,车毂击,人肩摩,出亦此,入亦此,我所必攻,彼所必守者,曰正道。大兵攻其南,锐兵出其北,大兵攻其东,锐兵出其西者,曰奇道。大山峻谷,中盘绝径,潜师其间,不鸣金,不挞鼓[138],突出乎平川以冲敌人腹心者,曰伏道。故兵出于正道,胜败未可知也,出于奇道,十出而五胜矣,出于伏道,十出而十胜矣。何则?正道[139]之城,坚城也,正道之兵,精兵也。奇道之城,不必坚也,奇道之兵,不必精也。伏道则无城也,无兵也。攻正道而不知奇道与伏道焉者,其将木偶人是也。守正道而不知奇道与伏道焉者,其将亦木偶人是也。今夫盗之于人,抉门斩关而入者有焉,他户之不扃键[140]而入者有焉,乘坏垣坎墙趾[141]而入者有焉。抉门斩关而主人不之察,几希矣。他户之不扃键而主人不之察,大半矣。乘坏垣坎墙趾而主人不之察,皆是矣。为主人者宜无曰门之固,而他户墙隙之不恤焉。夫正道之兵,抉门之盗也,奇道之兵,他户之盗也,伏道之兵,乘垣之盗也。

所谓正道者,若秦之函谷[142],吴之长江,蜀之剑阁是也。昔者六国尝攻函谷矣,而秦将败之;曹操尝攻长江矣,而周瑜走之;钟会尝攻剑阁矣,而姜维拒之。何则?其为之守备者素也。刘濞反,攻大梁,田禄伯请以五万人别循江淮,收淮南、长沙、以与濞会武关。岑彭攻公孙述,自江州溯都江,破侯丹兵,径拔武阳,绕出延岑军后,疾以精骑赴广都,距成都不数十里。李攻蔡,蔡悉精卒以抗李光颜而不备,自文成破张柴,疾驰二百里,夜半到蔡,黎明擒元济。此用奇道也。汉武攻南越,唐蒙请发夜郎兵,浮船牂牁江,道番禺城下,以出越人不意。邓艾攻蜀,自阴平由景谷攀木缘磴[143],鱼贯而进,至江油而降马邈,至绵竹而斩诸葛瞻,遂降刘禅。田令孜守潼关,关之左有谷曰禁而不之备,林言、尚让入之,夹攻关而关兵溃。此用伏道也。

吾观古之善用兵者,一阵之间,尚犹有正兵、奇兵、伏兵三者以取胜,况守一国、攻一国,而社稷之安危系焉者,其可以不知此三道而欲使之将耶?

【注释】

[136]敌冲:出击的地方。

[137]道:战术。

[138]挞鼓:击鼓。

[139]正道:正兵,主力部队。

[140]扃键:门户关锁。

[141]乘坏垣坎墙趾:翻墙穿洞进入。

[142]函谷:函谷关,古关名,在今河南省灵宝市。

[143]缘磴:缘着险恶的石径。

【译文】

古时候善于进攻的人,不把全部兵力用来攻打防守坚固的城池;善于防守的人,不把全部兵力用于守备敌人出击的地方。把全部兵力用来攻打防守坚固的城池,就会挫伤士兵的锐气,浪费粮食军备,因而延缓胜利的到来;把全部兵力用于防守敌人出击的地方,那样士兵就不能分开作战,敌人就会秘密行动,偷袭没有设防的地方。所以进攻时应该攻击敌人不设防的地方,防守时也应该防守敌人所不攻打的地方。

进攻有三种战术,防守也有三种战术。这三种战术一是正兵,二是奇兵,三是伏兵。宽广平坦的道路,战车交错,人肩相摩;出征经过这条道路,回来也经过这条道路;我军一定进攻的地方,正是敌人一定防守的地方,这就叫做正兵战术。用大军进攻敌人的南边,用精锐部队袭击敌人的北边;用大军进攻敌人的东边,用精锐部队袭击敌人的西边,这就叫做奇兵战术。在高山深谷之中,在盘曲绝险的半道上,埋伏军队,不敲锣,不击鼓,然后突然出现在平原上,出击敌人的心腹之处,这就叫做伏兵战术。用正兵的战术打仗,胜败不可预料;用奇兵的战术打仗,十次战斗可以取胜五次;用伏兵的战术打仗,打十次而十次都可取胜。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用正兵所攻击的对象一定是敌人防守坚固的城池;用正兵所攻击的军队,一定是敌人的精锐军队。用奇兵所攻击的城池,不一定是敌人防守坚固的城池;用奇兵所攻击的军队,不一定是敌人的精锐军队。如果用伏兵,那么敌人就无城可守,无兵可用。只会用正兵进攻,而不懂得用奇兵和伏兵进攻,这样的将帅就和木偶人一样。只会用正兵防守,而不懂得用奇兵和伏兵防守,这样的将帅也和木偶人一样。现在那些做盗贼的人,有的是毁门撬锁进去行窃,有的是从没有上锁的旁门进去行窃,有的是翻墙穿洞而进去行窃。毁门撬锁而主人不觉察的,情况很少;从不上锁的旁门而入,而主人不觉察的,有一大半的比率;翻墙穿洞而入,而主人不觉察的,则是到处都可见到的事。做为主人,不应当说:“只要大门关锁牢固,旁边的小门和墙上的小洞就不必忧虑了。”用正兵的战术,就好比毁门撬锁为盗一样,成功与否不可预料;用奇兵的战术,就好比从没上锁的旁门为盗一样,大半是可以成功的;用伏兵的战术,就好比翻墙穿洞为盗一样,十次有九次可以成功的。

所谓正兵战术,像战国时秦国的函谷关,三国时吴国的长江天险、蜀国的剑阁险隘,都是其例。战国时期中原六国多次进攻函谷关,都被秦国将军所打败。曹操曾经攻打长江,被周瑜击溃败逃。钟会曾经进攻剑阁,被姜维所阻击。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地方预先就设有守备。刘濞反叛汉朝,北上进攻大梁,田禄伯向刘濞请求给他五万人马,沿着长江淮河从另一路进攻,等收取淮南、长沙以后,再到武关与刘濞会合。岑彭攻打公孙述,从江州沿岷江逆水而上,大破侯丹军队,直接攻取武阳,绕到延岑军队的后面,以精锐的骑兵急速奔赴广都,距离成都不过数十里。李愬攻蔡州,蔡州的所有精锐部队都用来抵抗李光颜,不防备李愬。李愬从文城出发,攻破张柴村之后,急速奔驰二百里,半夜抵达蔡州,黎明就擒获了吴元济。这些,都是用奇兵战术的例子。

汉武帝攻打南越,唐蒙请求发动夜郎军队,乘船从牂牁江沿水路而下,直抵番禺城下,突然出现,南越人根本没有料到。邓艾攻打蜀国从阴平县出发,经由景谷,将士们攀援树木,缘着险恶的石径,鱼贯而进,到了江油县降服了马邈,到了绵竹县斩其守将诸葛瞻,接着又迫使刘禅投降。田令孜率军把守潼关,关的左边有个大山谷,名叫禁谷,没有派兵把守。黄巢部将林言、尚让便从山谷中进入关内,夹攻潼关,守关的唐朝军队被击溃。这些,都是伏兵战术的例子。

我考察古代那些善于用兵的人,他们在一次战役之中,尚且要用正兵、奇兵、伏兵三种策略,来取得胜利,何况是守卫一个国家、攻打一个国家这类关系着整个天下安危的战争,难道可以用那些不懂得这三种用兵战术的人为将帅吗?

【解析】

本文主要讲述用兵的进攻和防守问题。苏洵在文中归纳出三条进攻和防守的道路:一是正道,即我所必攻彼所必守者也;一是奇道,即大部队从正面进攻,精锐部队从反面偷袭者也;一条是伏道,即潜师以行,从敌后背插入腹心者也。他主张应避实就虚,以奇道、伏道制胜,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他大量引证古代军事战例,如六国攻秦之函谷关、岑彭攻公孙述、汉武攻南越等。明人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卷一百十三:“按古传记论奇道、伏道处,古今名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