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强弱
强弱
强弱
【原文】
知有所甚爱,知有所不足爱,可以用兵矣。故夫善[128]将者,以其所不足爱者,养其所甚爱者。
士之不能皆锐,马之不能皆良,器械之不能皆利,固也,处之而已矣。兵之有上、中、下也,是兵之有三权[129]也。孙膑有言曰:“以君下驷[130]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此兵说也,非马说也。下之不足以与其上也,吾既知之矣,吾既弃之矣。中之不足以与吾上,下之不足以与吾中,吾不既再胜矣乎?得之多于弃也,吾斯从之矣。彼其上之不得其中、下之援也,乃能独完耶?故曰:兵之有上、中、下也,是兵之有三权也。三权也者,以一致三者也。
管仲曰:“攻坚则瑕[131]者坚,攻瑕则坚者瑕。”呜呼!不从其瑕而攻之,天下皆强敌也。汉高帝之忧在项籍耳,虽然,亲以其兵而与之角[132]者盖无几也。隋何[133]取九江,韩信取魏、取代、取赵、取齐,然后高帝起而取项籍。夫不汲汲于其忧之所在,而彷徨乎其不足恤之地,彼盖所以孤项氏也。秦之忧在六国,蜀最僻、最小,最先取;楚最强,最后取。非其忧在蜀也。诸葛孔明一出其兵,乃与魏氏角,其亡宜[134]也。取天下、取一国、取一阵,皆如是也。
范蠡曰:“凡阵之道,设右以为牝,益左以为牡[135]。”春秋时楚伐隋,季梁曰:“楚人上左,君必左,无与王遇。且攻其右,右无良焉,必败。偏败,众乃携。”盖一阵之间,必有牡牝左右,要当以吾强攻其弱耳。唐太宗曰:“吾自兴兵,习观行阵形势,每战,视敌强其左,吾亦强吾左;弱其右,吾亦弱吾右。使弱常遇强,强常遇弱。敌犯吾弱,追奔不过数十百步,吾击敌弱,常突出自背反攻之,以是必胜。”后之庸将,既不能处其强弱以败,而又曰:吾兵有老弱杂其间,非举军精锐,以故不能胜。不知老弱之兵,兵家固亦不可无。无之,是无以耗敌之强兵,而全吾之锐锋,败可俟矣。
故智者轻弃吾弱,而使敌轻用其强。忘其小丧而志于大得,夫固要其终而已矣。
【注释】
[128]善:善于。
[129]权:权变,灵活应付随时变化的情况。
[130]驷:马匹。
[131]瑕:薄弱的部分。
[132]角:角逐,作战。
[133]隋何:汉刘邦的谒者之一,负责接待宾客。后受命说服九江王英布叛楚归汉。
[134]宜:是必然的。
[135]牝牡(pìn mǔ):指阴阳。泛指与阴阳有关的如雌雄、男女等。
【译文】
懂得哪些东西是应当十分爱惜的,哪些东西是不值得爱惜的,这样的人可以带兵打仗。所以那些善于指挥的将帅,总是牺牲不值得爱惜的东西,来养护十分值得爱惜的东西。
士兵不可能都是精锐,马匹不可能都是优良的,兵刃器械不可能都是坚固锋利的,这是事物固有的道理,要看使用它的人如何处置了。士兵分为上、中、下三等,这样,用兵也就有三种变化。孙膑曾经说过:“用你的下等马与对方的上等马比赛,用你的上等马与对方的中等马比赛,再用你的中等马与对方的下等马比赛。”这实质上讲的是用兵作战,并不只是在讲赛马。下等马不能够赛过对方的上等马,这个我们是早已明白的;这样安排是故意放弃这次取胜的机会。对方的中等马不能赛过我们的上等马,对方的下等马不能赛过我们的中等马,这样不就可以取得两次胜利吗?从总体上看,得胜的次数比失败的次数要多,所以应该选择这种比赛办法。对方的上等马得不到他的中等马和下等马的援助,虽然胜了一次,岂不白搭?对方最后还是以失败而告终。所以我说:士兵有上、中、下三等,因而用兵之道也就有三种权变。三种权变,就是用放弃一次胜利的手段,来达到三次交锋总体胜利目标。
管仲说:“攻击对方坚固的部分,那对方薄弱的部分也就变成坚固的了;攻击对方薄弱的部分,那对方坚固的部分也就变成薄弱的了。”这话说得好极了,不选择敌人薄弱的地方来攻击,那么天下的敌人都变成强敌了。汉高祖的忧虑主要在项籍,但他率领军队直接同项籍作战却没有几回,等到隋何取了九江,韩信击破魏国、消灭代国、攻取赵国、破了齐国,然后汉高祖才大举进攻项籍,并最终取得胜利。汉高祖之所以不急急忙忙地去对付他所忧虑的项籍,而是长时间地在那些不值得忧虑的地方作战,其目的就是要用这种策略使项籍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秦统一前,秦国的主要忧虑是六国,而蜀国最偏僻、最弱小,秦国却最先攻灭了它;楚国最强大,却几乎是最后才攻取了它;这并不是因为秦国的主要忧虑在蜀国!诸葛亮每次出兵都是同强大的魏国相较量,所以他的失败是必然的。无论是夺取天下、攻取一个侯国、赢得一场战斗,都是这样。
范蠡说:“大凡作战布阵的原则,是充实左翼,使之成为坚强难破的雄军,设立较弱的右翼为配合作战的雌军。”春秋时期,楚国攻打隋国,季梁对隋君说:“楚国人以左为上,国君一定在左翼军中,您不要正面和楚王相遇。要攻击楚军的右翼,右翼军中没有良将精兵,一定会被我们打败。偏师一旦战败,它的整个军队就瓦解了。”大凡一个军阵之中,必定会有强弱不同的雄雌左右两翼,关键是应当用我军的强大主力去攻击敌人薄弱的一翼。唐太宗说:“我自从兴兵打仗以来,经常仔细观察军阵形势,每次作战,发现敌人加强他的左翼,我也加强我的左翼:敌人减弱他的右翼,我也减弱我的右翼。使我军的弱翼经常对着敌军的强翼,我军的强翼经常对着敌军的弱翼。敌人进犯我军的弱翼,前进不过数百步;我军攻击敌人的弱翼,总是突破敌人的阵线,然后再掉转头来从背后攻击敌人的强翼,所以每战必胜。”后世那些平庸无能的将领,不善于运用强弱之势,因而常打败仗,却说:“我的军队中掺杂着老弱的士兵,并非全部是精兵,因此不能够打胜仗。”不懂得老弱的士兵,本来也是军事指挥家所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老弱的士兵,就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引诱消耗敌人的强兵,从而保全我军的精锐,这样,等待我军的就是失败的结局。
所以聪明的统帅,总是舍得牺牲自己的弱兵,而使敌人轻易地消耗他的强兵;不计较小的损失,而用心于取得大的胜利。指挥战争的要领,本来就不过是以追求最后胜利为目标罢了。
【解析】
本文针对宋朝时弊,讲述转弱为强的用兵方法,希冀宋朝统治者能以此为鉴,制定积极的策略,使宋朝逐渐强盛起来。文章从孙膑教田忌赛马写起,即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一负;再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一胜;又用自己的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二胜。于是田忌以两胜一负的成绩胜了齐威王。苏洵将赛马方法用在军事上,主张在用兵强弱上采取技巧,并引用范蠡、唐太宗等的言行和历史上的战例,说明自己的方法在实践中是可行的。清人林纾言:“苏家议论,善用譬,又善引故事,读之爽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