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八思巴传》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作品:《元史》
简介
《元史》,明宋濂、王祎等撰。二百十卷。其中本纪四十七卷、志五十八卷、表八卷、列传九十七卷。记述元太祖称成吉思汗(1206年)至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间163年的史事。
宋濂(1310—1381),明浦江(今属浙江)人。因李善长之荐,充明太祖文学侍臣,官至学士承旨,深得太祖信任。以“为文醇沉演迤”闻名于世。王祎(1322—1373),义乌(今属浙江)人。元末隐居青岩山,以文章名世。明初征为中书省掾,官至翰林待制。
洪武元年(1368年)十二月朱元璋下令尽快纂修元史,二年二月即设史局,至三年七月已基本修成。实际纂修仅历时331天。是二十四史中修纂最及时、费日最短的一部史书。朱元璋想通过此举说明明朝是奉天承运,天命所归。同时也想以元朝灭亡为鉴戒,巩固朱明天下。
《元史》本纪和志,主要取材于元十三朝实录和《经世大典》,列传的一部分依据元朝官修的《后妃功臣列传》,一部分采自私人家传、神道碑和墓志铭等。其修纂方法,多是对原始资料的直接摘抄,一般不作认真熔铸和润色。《元史》的可靠性和史料价值较高,但“文芜”、“体散”是其缺点。
八 思 巴 传
帝师八思巴者,土番萨斯迦人,族款氏也。相传自其祖朵栗赤以其法佐国主霸西海者十余世。八思巴生七岁,诵经数十万言,能约通其大义,国人号之圣童,故名曰八思巴。少长,学富五明,故又称曰班弥怛。岁癸丑,年十有五,谒世祖于潜邸①,与语大悦,日见亲礼。
中统元年②,世祖即位,尊为国师,授以玉印。命制蒙古新字。字成,上之。其字仅千余。其母凡四十有一。其相关纽而成字者则有韵关之法。其以二合三合四合而成字者则有语韵之法。而大要则以谐声为宗也。至元六年③,诏颁行于天下。诏曰:“朕惟字以书言,言以纪事,此古今之通制。我国家肇基朔方,俗尚简古,未遑制作,凡施用文字,因用汉楷及畏吾字,以达本朝之言。考诸辽金以及遐方诸国,例各有字。今文治寖④兴,而字书有关于一代制度,实为未备。故特命国师八思巴创为蒙古新字,译写一切文字,期于顺言达事而已。自今以往,凡有玺书颁降者,并用蒙古新字,仍各以其国字副之。”遂升号八思巴曰大宝法王,更赐玉印。
十一年,请告西还,留之,不可,乃以其弟亦怜真嗣焉。十六年,八思巴卒。讣闻,赙⑤赠有加。赐号皇天之下一人之上宣文辅治大圣至德普觉真智佑国如意大宝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师。至治间⑥,特诏郡县建庙通祀。泰定元年⑦,又以绘像十一,颁各行省,为之塑像云。
注释
①潜邸:未当皇帝前的住宅。潜,潜龙。 ②中统元年:世祖忽必烈年号,公元1260年。 ③至元六年:至元,世祖忽必烈年号,至元六年为公元1269年。 ④寖:同“浸”,渐渐。 ⑤赙(fù):以财物助人办丧事。 ⑥至治间:至治,元英宗(硕德八剌)年号。至治间,指公元1321—1323年间。 ⑦泰定元年:泰定,元泰定帝(也孙铁木耳)年号,元年为1324年。
译文
帝师八思巴,土番萨斯迦人,属于款氏家族。相传自从他的祖宗朵栗赤以来,用佛法帮助国主称霸于西海十几代。八思巴长到七岁时,能朗诵佛经几十万字,并能大致通晓其中的内容,国人称他为圣童,因此才叫他八思巴。几年之后,对五明学(古印度学者通习的五种基本科目)很有研究,因此又被称为班弥怛。癸丑年,八思巴十五岁,拜谒世祖于藩王府,忽必烈与他谈话非常高兴,越来越同他亲近。
中统元年,世祖即皇帝位,尊八思巴为国师,授给玉印。让他创制蒙古新字,八思巴制成后献给世祖。蒙古新字只有一千多个,有四十一个字母,字母关联纽结成字者,叫作韵关法,用两个字母再加上三个或四个字母而成字者,叫做语韵法,大体上以谐声为准则。至元六年,世祖下诏颁行于天下。诏书说:“朕认为文字是记录语言的,语言又是记录事件的,这是古往今来的通例。我们国家兴起于北方,风俗崇尚简朴,没有制造文字,凡须用文字的地方,都用汉文和畏吾字,以沟通本国的语言。考察辽、金以及周边各国,照例都有文字,如今文治渐渐兴起,但是还缺少文字,对于一个朝代的制度来说,的确说不上完备。因此特命国师八思巴制蒙古新字,用它译写一切文字,仅只希望能够达到语言没有阻隔、办事顺利而已。从今往后,凡应用玺书发布诏令者,一律用蒙古新字,仍旧以各国的文字作为附录。”于是把八思巴升号大宝法王,更换赏赐玉印。
至元十一年,八思巴请求返回萨斯迦,世祖挽留他,八思巴不从,世祖便让他的弟弟亦怜真继承他的位置。至元十六年,八思巴去世。噩耗传到世祖那里,送去了很多钱作为丧葬的费用,赐号为皇天之下一人之上宣文辅治大圣至德普觉真智佑国如意大宝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师。至治年间,特地下诏让各郡县建庙祭祀。泰定元年,又绘像十一幅,颁发到各行省,为他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