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人间训·塞翁失马》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淮南子·人间训·塞翁失马》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作品:《淮南子》

简介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在刘安主持下,由他和他的门客苏飞、李尚、伍被等集体编撰而成的。原著录内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现仅存内二十一篇。全书的主旨是以老庄思想为主干,吸收、融合各家学说,从而形成一种综合性的理论,是对先秦诸子学说的一次全面的总结。

刘安(前179—前122),沛郡丰(今江苏丰县)人,西汉哲学家、文学家,袭父封为淮南王。

人间训·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注释

①胡:指少数民族。 ②吊:慰问。 ③髀:大腿骨。 ④十九:十分之九。

译文

在靠近边塞的居民中,有一个擅长术数的人。一次他家养的马无缘无故地跑到胡人那里去了,人们都因为此事而来慰问他。他却说:“这事难道就不能变成一件好事吗?”几个月之后,他的马带着一群胡人的骏马回来了。人们因而又去祝贺他,他却说:“这事难道就不能变成一件坏事吗?”果不其然,因为家里有着很多胡人的骏马,他儿子非常喜欢骑着马玩,有一次从马上摔了下来,把大腿骨摔断了。人们又去慰问他,他却又说:“这事难道不能成为一件好事吗?”一年后,胡人大举进攻边塞,当地青壮年都拿起武器参战了,结果边塞附近的居民战死了十分之九。而这户人家却因为儿子腿跛的缘故没有参战,父子的性命都得到了保全。

人间训·弦高犒秦军

秦穆公使孟盟举兵袭郑,过周以东。郑之贾人弦高、蹇他相与谋也:“师行数千里,数绝诸侯之地,其势必袭郑。凡袭国者,以为无备也。今示以知其情,必不敢进。”乃矫郑伯之命,以十二牛劳之。三率相与谋曰:“凡袭人者,以为弗知。今已知之矣,守备必固,进必无功。”乃还师而反。晋先轸举兵击之,大败之殽。郑伯乃以存国之功赏弦高。弦高辞之曰:“诞而得赏,则郑国之信废矣。为国而无信,是俗败也。赏一人而败国俗,仁者弗为也;以不信得厚赏,义者弗为也。”遂以其属徙东夷,终身不反

注释

①孟盟:又作孟明,秦将。公元前628年秦穆公派孟明、西乞、白乙率军袭击郑国。 ②以:而。 ③相与:一起。 ④绝:穿过。 ⑤矫:假托。 ⑥三率:三帅,即孟明、西乞、白乙。 ⑦先轸:晋将;殽:古代著名要塞,在今河南境内。 ⑧诞:欺骗。 ⑨东夷:古代对东方诸民族总称。 ⑩反:同“返”,回来。

译文

秦穆公派孟盟等人率军偷袭郑国,孟盟率领他的部队通过东周的国境后向东进发。郑国的商人弦高和蹇他看到了这种情况,就一起商量:“秦国的军队行军数千里,穿过了那么多诸侯国的国境,看他们的样子,肯定是要去袭击我们郑国了。凡是去偷袭别国的人,总是以为对方是毫无防备的。如今,假如我们有办法让秦军知道郑国是早有防备的,他们就不敢再去袭击了。”于是,弦高就假借郑伯的命令,拿出十二头牛去犒劳秦军。见到这种状况,秦军的三个将领商量说:“本来去偷袭别人,总是觉得别人是不知道自己的军事行动的。现在看来,郑国已经知道了我们的意图,他们防备一定会很严密的,我们如果继续去进攻的话,看来很难取得成功。”因此,秦军便往回撤。途中遇到了晋国先轸军队的袭击,大败于殽山。郑国国君郑伯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认为弦高保全国家有功,就要奖赏他。而弦高推辞说:“我是欺诈了别人的,如果还能得到奖赏的话,那么郑国的信义就会被我破坏了。而一个国家的治理如果不依照信义的原则的话,那么整个社会风气习俗都会被败坏的。奖赏了我一个人,而却因此败坏了整个国家的风气习俗,一个有仁德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以欺诈的行为换取奖赏,讲道义的人不做这种事情。”推辞了奖赏之后,弦高便带着他的宗族迁移到了东夷地区,终身都没有回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