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子敏《“纯眞”好》抒情散文鉴赏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台湾〕子敏《“纯眞”好》抒情散文鉴赏

作者: 〔台湾〕子敏

【原文】:

智慧高的人,从生活中吸收种种的养分,保持自己的纯真。智慧低的人,从生活中吸收种种的毒素,使自己的内心跟面貌越变越丑。

“成熟”的含义,是常常被误解的。

最常见的误解,就是把“待人越来越刻薄”,“对人越来越怀疑”,“心胸越来越狭窄”,“行为越来越自私”,“态度越来越虚假”,“脾气越来越暴躁”,“热情越来越冷却”,全部当做“成熟”来看待。我认为这种成熟是很“丑”的。

“成熟”应该是青草更青、绿叶更绿、苹果更红、蓝天更蓝、白云更白。

我们可以找出种种理由来同情一个“从此脸上不再有笑容”的人;但我并不认为这个人是智慧很高的人。

我的心中藏着一幅秘密的画像。这是一位老太太的画像。她脸上都是“岁月的车轮印子”,但是她的微笑像纯真的少女,眼中有晶莹的光彩。我在她的笑容中找到了“成熟”的真正含义:智慧培植起来的纯真。

她是我学生时代的国文老师。我最后一次跟她见面是为了拿一首我看不懂的诗去请教她。

“我看不懂的诗比你还多。”她说,“这个诗人一定是有了某一种非常独特的经验,不过他却在‘语言’方面发生了点儿困难。这种情况有时候也是很美的,对不对?”说完这句话,她就笑了。

在她的笑容里,我看不到有“我的师丈因为肺病去世”的那一层阴影,也看不到有“饱受折磨把四个淘气的孩子教养成人”所凝聚起来的一层积劳怨恨的冷霜。

现实生活的艰苦,像一捆粗糙的绳子,紧紧地捆住她像捆住天使。天使却从绳索中飞出来,轻轻落在绳索上,唱她应该唱、想唱的歌。

在“请教一首诗”以前,我还拜访过她一次。那一次,我看到了现实生活的真面目。她有两个淘气的孩子刚打过架,饭桌也没有收拾,屋里是那两个可以说是完完全全不懂事理的孩子的哭声,一起一落,连我听了也心烦。

不过,我并没看见她满脸怒容,也没听到她摔饭碗拍桌子怒骂:“你父亲丢下这一副担子,自己先走了,让我一个人在这活受罪。你们还有心打架?打吧,打死好了,也让我少受点儿罪!”

我想,这应该是一幅令人同情的“人间地狱”图,如果我所看到的真是这样,我也不会觉到她有什么不对。

可是我看到的跟前面的描写完全相反。她并不发怒。她十分镇静。

“两个孩子刚刚比过力气,我也都分别安慰过了。”她说,“现在屋里有点乱。最好先把饭桌收拾收拾,改变改变屋里的气氛。到厨房来谈谈吧!”

她一边跟我谈话,一边收拾饭桌,把碗拿到厨房去洗,洗过碗又把厨房收拾干净,然后替我沏好一杯茶,请我到客厅去坐。

“有时四个孩子捉对儿打,可以算是一部‘四国演义’。我总是耐心地一个一个去安慰,避免发脾气,再写出一部‘五国演义’来。孩子打架,最基本的原因是迷信暴力。其实孩子要让兄弟姐妹对自己好,还有更好的办法。”

我很好奇地等着听下文。“请兄弟姊妹吃糖”,她说“不过这只是个比喻。”她笑了。

她用无法形容的耐性来治家,来对付现实生活。她所得到的报酬是很大很大的,那就是获得了丰富的人生智慧而且保持了自己的纯真。

如果用梁启超那篇《最苦与最乐》文章里的自问自答的笔法,来写出我的感想,那么我就要这么写:

人生什么事最使我难过呢?穷吗?不是。累吗?不是。我说人生最使我难过的,是看到美丽的母亲当了几年母亲以后,有一张恶狠狠的脸;美丽的主妇当了几年主妇以后,脸上有严冷的表情。

我有一个当主管的朋友,天天在发威,说是可以镇慑部下,结果眼中布满凶光,毁掉自己美好的容貌,也失去了内心的纯真。其实一个好主管,应该对部下亲切。因为替部下解决困难,鼓励部下发挥创造精神,才是他应负的责任。也许“凶光”真能帮他击败自己的部下,但是一头怒狮率领着一群绵羊,又能创造出什么事业?

生活的艰难有时候也能毁掉自己的纯真,我对天天上菜市场买菜的先生或太太,心中怀着敬意。但是我常常祈祷:菜市场里讲价杀价的活动,不要毁坏他的面容,使他脸上凝聚锱铢必较、淡漠无情的冷霜。

不该去责备一个朋友说:“你太天真了,你太缺乏社会经验了,你太不知道现实社会的可怕了。”

我觉得只有一种“天真”是应该受责备的。天真得认为自己的可以不尊重别人,天真得认为别人应该毫无条件地接受自己的意见,天真得认为自己永远比别人高明,天真得只想享受权利、不尽义务,天真得把团队的成就认为是自己一个人的成绩……这些“天真”,是应该受责备的。

以真诚待人的那种天真,在低待遇下努力工作的那种天真,为了助人不怕吃亏的那种天真,耐心想去感化恶人的那种天真,对待不听话的孩子慈爱的那种天真,喜欢跟小孩子接近的那种天真,热心而被人拒绝却不气恼的那种天真,人生以服务为目的的那种天真,为了尽责任而吃苦的那种天真,都是应该受鼓励的;因为这些“天真”能保持住一个人内心的纯真,能使个人的容貌永远那么可爱亲切。

我怜悯一个有了成就,却失去了纯真的人,因为我觉得他所得到的跟他所失去的相比,实在少得可怜。失去纯真,也就失去了幸福人生的一切。

有一次我拜访一个8年没见面的好朋友。我们握手的时候,他并没有问我现在在哪儿做事,待遇好不好,一个月可以拿多少钱,住的是公家的房子还是自己买的,孩子念私立还是公立?他问的是:“还那么喜欢看电影吗?还那么不喜欢穿西服上装吗?早餐还是在办公桌上吃的吗?还那么不喜欢理发吗?”

他连茶都不给我倒。

我问他:“你还是那么喜欢逛旧书摊吗?你过了五月节还穿棉毛裤上班吗?你还念西班牙文吗?你还写稿写到午夜,肚子饿偷吃儿子的生日蛋糕吗?你还跳你自己发明的摇摆舞吗?”

我们心情都很愉快。因为能在艰难困苦或一帆风顺中保持自己的纯真,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

【作者简介】:

于敏(1924·10·10——),儿童文学家,原名林良,祖籍福建省同安县,但没有回去过。他当过小学教师、新闻记者、副刊编辑、杂志主编、广播节目主持人,出版经理等职务,但主要还是从事写作。主要作品有:散文《小太阳》(1972年纯文学出版社)、《和谐人生》(1973年纯文学出版社)、《在月光下织锦》(1974年纯文学出版社)、《陌生的引力》(1975年纯文学出版社)、《乡情》(1982年妇书出版社)、儿童文学《一颗红宝石》等。

【鉴赏】:

有人说,生活是眼泪和血的混和体。这篇散文却抒发了作者另一种情怀,生活中需要每个人的纯真,失去纯真就失去人生的幸福。

成熟是令人想往的人生境界,是越来越冷漠、疑虑、虚假,还是伴着智慧的纯真,这是令人思考的。“国文老师”的耐性出奇地制服了许多生活波澜,不仅赢得家庭和谐、孩子们的尊敬而且让人觉得生活中纯真的魅力,同那些面带“凶光”却自以为成熟的俗气满身的人相比,真有天壤之别。

全文情真意切,呼唤纯真,保持纯真,无疑在当今社会注入新的人生观和人生感受,耐人寻味。把怎样对待人生,作为散文的主题,是一种新的现象,独抒性情,另具一番情致。亲爱的读者,在当今人与人的关系中,纯真对于每个人来讲是否需要保持和发扬呢?

作者语气真率诚挚,论述精辟,很有说服力;把对纯真的赞美融入了议论之中,情理交织,读来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