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慎《游点苍山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杨慎《游点苍山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杨慎:游点苍山记

杨慎

自余为僇人,所历道途,万有余里,齐、鲁、楚、越之间号称名山水者、无不游。已乃泛洞庭,逾衡、庐,出夜郎,道碧鸡而西也。其余山水,盖饫闻而厌见矣。及至楪榆之境,一望点苍,不觉神爽飞越。比入龙尾关,且行且玩,山则苍龙叠翠,海则半月拖蓝,城郭奠山海之间,楼阁出烟云之上,香风满道,芳气袭人。余时如醉而醒,如梦而觉,如久卧而起作,然后知吾曩者之未尝见山水,而见自今始。

嘉靖庚寅,约同中溪李公为点苍之游。二月辛酉,自龙尾关窥天生桥,夜宿海珠寺,候龙关晓月。两山千仞,中虚一峡,如排闼然。落月中悬,其时天在地底。中溪与予各赋一诗。诗成,而月犹不移,真奇观也。下山乘舟至海门阁小饮。

壬戌,复行入关,由混混亭而升觉真庵,北折入谷口,观宝林寺山茶。因叩圆海寺,瀹茗煮泉,坐于万松之阴。已乃拄杖下北涧,渡石关,至鹤顶寺,松林荫轩,洱波在席,相与趺坐酌酒。时夕阳已沉西,山缺处犹露日影,红黄一线,本细末宽,自山而下,直射洱波。僧曰:“此即鸳浦夕阳也。余波皆碧,独此处日光涌金,有鸳鸯群浴。今则网罟太密,此景时有时无,不常然也。”曰:“但观于涌金流采,已自胜耳。”……

壬辰登帝释寺,松萝苍翠,固止宿焉。夜中静默,聆丁东琳琅,如琵琶笙箫,又如琴瑟。有顷而寂。旧闻兹地夜聆天乐,故名其峰曰“应乐”。中溪曰:“岂山腹空洞,万窍递响耶?”予曰:“如此则不应有作止也。”僧曰:“世传空中陨石,上有帝释像,今所奉者是已。帝释为天主中最尊,故有天乐随之。”予曰:“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言。此亦世外事,不可以臆见度其是非也。”

癸已,北渡两涧,乃至无为寺。有汝南王碑,声如玉磬,清越可听。因以木击之,歌少陵“春山相求”之诗。闻北冈有元世祖驻跸台,后人屋之。方至其处,大雨忽至,遂趋屋下避雨。轩窗洞豁,最堪游目。则见满川烈日,农人刈麦。予曰:“异哉,何晴雨相兼也?”中溪曰:“此点苍十景之一,所谓‘晴川秧雨’者是已。……

自念放逐以来,得此佳游,真如隔生事矣。中溪与予赓和诗若干首,汇为一帙,题曰《点苍杂咏》云。

点苍山,又名灵鹫山,也作苍山。在云南大理洱海之西。自古以来,苍山洱海,为西南胜概。杨慎这篇《游点苍山记》,以饱游中原山水的眼光,渊博的学识,简练的文笔,即兴的议论,优美的描绘,向读者展示出苍山洱海的美丽风光,令人读后不觉神思飞越,欲作一朝畅游之想。

点苍山,南北长四十多公里,东西宽二十多公里,偌大一座名山,要将众多景点一一介绍给读者,而不繁杂失统,是一件颇费踌躇的事情。作者采用了一种极简捷的手法,就是以自己的游踪为线索,串连各个景点,纚纚如贯珠而出之:山形曲折,山色葱笼;一小溪,一山涧,一寺宇,一田畴;或深临百仞之洞穴,或俯瞰万顷之海波,皆有亲临其境之感。同时,作者又有意识地以时间为叙,形成全文张弛有致的节奏,很自然地将游踪所及划分为几个大的景区,以此来安排详略。一般每一景区,皆有一描写之重点,余则略写。在简略之处,惜墨如金;亦不忘随处点染,或写景物,或道掌故,皆能涉笔成趣。详处则不惜重彩浓墨,而又能富于变化:龙关晓月,直写眼前所见之实景;鸳浦夕阳,则借僧语,补出未能获见之胜概;夜听仙乐处,巧设疑窦;晴川秧雨处,故为问答,皆能极尽变化,多角度,多侧面地写出点苍山气象万千的风光。

但是,以游踪为线索,眼光则易于局限,故作者时而宕开一层,拓开境界。开篇总写一笔,遥望点苍,已见其压倒中原诸名山之秀,而“山则苍龙叠翠,海则半月拖蓝”数句,以简练形象之笔,活画出一座点苍山的全部精神。篇末又专写跳出远观,卧数溪峰一节。这样的安排,犹如画龙点晴,作者游程所历景点风光,皆一齐生气贯注,飞动起来,点苍山不是作为碎拆下来的七宝楼台,而是作为一个整体,留在了读者的心目之中。

《明史·杨慎传》称慎“记诵之博,著作之富”,为明代第一人。以杨慎之博学,发而为文,直有一种书卷秀气,此文亦不例外,或考订古迹,或引用故典,既增添了山水的文化内涵,亦令人读来觉含蓄有味。歌少陵春山相求之诗,则“伐木丁丁山更幽”的句子,益显出汝南王碑“声如玉磬,清越可听”之美,尤其增加了苍山的幽邃清绝之感。晴川秧雨的描述,则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者以得罪放逐之身,漫游点苍,却能摆脱宦途不顺的烦恼,写出如此优美动人的文字,皆在于他能以全身心去聆味自然之美,寄满腔热忱于山水楼阁之间,故能情与景会,情景交融。因此,作者的一切叹赏,惊愕、顿悟、疑惑,乃至默默的涵咏,平静的叙述,皆能使人见其性灵,并能引起读者的认同,情不自禁地与作者一起陶醉于云海丘壑之间。对于作者,欣赏山水胜景,固然是他藉以摆脱人生鸡虫得失,求得心理平衡的一种手段,而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讲,则无疑有助于我们了解故土山水,有助于我们对自然美审美能力的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