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散文·刘义庆·华歆王朗乘船避难》原文鉴赏
《汉魏六朝散文·刘义庆·华歆王朗乘船避难》原文鉴赏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1,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2。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注释】 1王朗(?-228):原名严,后改名朗,字景兴,东海郯(今山东郯城西)人。魏文帝时曾任御史大夫、司空。魏明帝时,转为司徒。2辄(zhe):即,就。
【今译】 华歆、王朗一同乘船逃难,有一个人要搭船相随,华歆立刻就表示难以接受。王朗却说:幸好船还容纳得下,为什么不让他上来呢?”后来,强盗追上来了,王朗又想把搭船的人丢下不管。华歆说:“我当初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考虑到这种情况。如今既然已以接受了他的请求,难道能够因为情况紧急就扔下不管吗?”于是仍然象当初那样携带救助那个搭船人。世人便根据这件事来判定华歆、王朗的高低上下。
【集评】 清·章炳麟《荆汉昌言》五曰:“汉、魏废兴之际,陈群所为,未若华歆之甚也。及魏受禅,群与歆皆有戚容,时人议群者犹曰‘公惭卿,卿惭长’,独于歆,魏、晋间皆颂美不容口。曹植亦不慊于其兄之夺汉者,然所作《辅臣论》。称歆‘清素寡欲,聪敏特达,志存太虚,安心玄妙。处平则以和养德,遭变则以义断事’。然则歆之矫伪干誉,有非恒人所能测者矣。”
今人·余嘉锡:“自后汉之末,以至六朝,士人往往饰容乒、盛言谈,小廉曲谨,以邀声誉。逮至闻望既高,四方宗仰,虽卖国求荣,犹翕然以名德推之。华歆、王朗、陈群之徒,其作俑者也。观《吴志·孙策传》注引《献帝春秋》,朗对孙策诘问,自称降虏,稽颡乞命。《蜀志·许靖传》注引《魏略》,朗与靖书,自喜目睹圣主受终,如处唐虞之世。其顽钝无耻,亦已甚矣。特作恶不如歆之甚耳,此其优劣,无足深论也。”(上二条俱见《世说新语笺疏》)
【总案】 古往今来,新旧王朝交替时期,总有一些留恋旧王朝的人,也有一些率先投靠新王朝的人,皆无可厚非。所以余氏“卖国求荣”之论,未免危言耸听。本篇通过危急时刻对人的态度,来显现人品的优劣。而言而有信,始终如一,应该是做人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