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蹇叔哭师》译文与赏析
蹇叔哭师
蹇叔哭师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题解】
烛之武退秦军后,秦穆公派遣杞子等人驻扎在郑国。秦穆公轻信杞子从郑国送来的情报,兴师动众远袭郑国,结果消息泄露,无功而返。秦穆公出兵之前征求蹇叔的意见,却又不顾其劝阻,执意出师伐郑,导致了秦、晋崤之战和秦国在这次战争中的惨败。
【原文】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94]:“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95],若潜师以来[96],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注释】
[94]杞子:秦国大夫,留在郑国帮助戍守的将领。
[95]管:钥匙,此指防守。
[96]潜:秘密地。
【译文】
秦国大夫杞子从郑国派人密告秦穆公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此时秦国秘密派军队前来攻打郑国,就定能占领郑国。”秦穆公为此事来征询蹇叔的意见。蹇叔说:“让军队跋山涉水去进攻远方的国家,这是我从来听说过的事情。军队长途跋涉,到达郑国时必定是精疲力竭,而远方的郑国又有防备,这大概不可行吧?我们的军队如此兴师动众,郑国一定会察觉。让士兵们辛苦一场却一无所得,他们一定会有怨恨之心。况且,军队要远行千里,还有谁会不知道呢?”
【原文】
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97],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98],尔墓之木拱矣[99]!”
【注释】
[97]孟子:即孟明。“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98]中寿:六七十岁。
[99]拱:两手合抱。
【译文】
秦穆公却不听蹇叔的劝告。他召集孟明、西乞和白乙三位将领,命令他们率兵从东门出师。蹇叔为他们而哭,说:“孟明啊!我只能看着秦军出师,却看不到秦军回师了!”秦穆公派人对蹇叔说:“你懂什么!你若是活到六七十岁的话,你坟墓上种的树该长到两手合抱粗了(意思是你早该死了)!”
【原文】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100];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注释】
[100]殽:同“崤”,山名。崤山有两陵,南陵和北陵,相距三十五里,地势险要。
【译文】
蹇叔的儿子也在出征的队伍中。他哭着送儿子,说:“晋军必定在崤山狙截我们的军队。崤山共有两座山峰:南面那座是夏王皋的坟墓;北面那座是周文王当年避雨之地。你们必定会在这两峰之间丧命,到时候我就去到那里给你收尸骨!”秦国的军队于是就向东出发了。
【评析】
本文记叙了秦、晋殽之战前,秦国蹇叔老臣在大军出征郑国之前劝阻的事。
文中秦穆公执迷不悟,不听蹇叔的劝阻,一意孤行,劳师攻郑,最终招致惨败。蹇叔三次痛哭:一是为国家,既慨叹秦师的有去无回,又是提醒统帅要高度谨慎。高度肯定了他的忠君爱国、料事如神、深谋远虑;二是为自己的家,为儿子上战场送死而满腔悲痛;三是哭“谏”,一心希望秦穆公早日醒悟,来停止这三军之行。一句“余收尔骨”,更是将其因诀别爱儿而无比痛楚的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讥讽和批判了秦穆公的贪功心切、粗陋浅薄、刚愎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