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道元《河水注·孟门山》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郦道元《河水注·孟门山》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郦道元:河水注·孟门山

郦道元

河水南径北屈县故城西,西四十里有风山。上有穴如轮,风气萧瑟,习常不止。当其冲飘也,略无生草,盖常不定,众风之门故也。风山西四十里,河南孟门山,与龙门山相对。《山海经》曰:“孟门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黄垩涅石。”《淮南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灭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故《穆天子传》曰:“北登孟门九河之隥。”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阨,兼孟门津之名矣。

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叠,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晋成公绥的《大河赋》,第一次以文学笔调从总体上展现出黄河壮美的风采,而郦道元的《孟门山》以特写的镜头,为写黄河流经孟门山的壮观景象,投下了精彩的第一笔。

本文节选于《水经注·河水》中的两段,前段写山,后段写水;山水互映生辉,奇山以生险水,水险更显山奇。

第一段写孟门山,扣住处于黄河险要地段的特征,由地理位置、地质、来历、地势,依次写来,具体而真实。首先详细地介绍了孟门山位于北屈县(今山西吉县东北)故城西面八十里处,这里特地点出近旁风山“略无生草”的恶劣环境,为写孟门山的神奇作了反衬。接着引《山海经》的记载,说明孟门山“多金玉”“多黄垩、涅石”的地质地貌,犹如镶嵌在万里长河上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又引《淮南子》的记载,介绍孟门山神奇的来历,当龙门山、吕梁山没有开辟的时候,黄河从孟门山上流过,洪水泛滥,淹没了山陵高丘,后经大禹治水疏通了河道,才称为孟门山。孟门山同大禹的名字连在一起,富有不朽的传奇风采。再引《穆天子传》进一步证实孟门山的由来已久。这里三次引用古书的记载,既真实具体,又丰富了记游山水的内容,突出了孟门山悠久的文明史。最后简笔交待孟门山地势的险要:“实为河之巨阨。”可以想见,孟门山是黄河最大的阻塞地段,那“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河水,一旦受阻,必然“突怒无畏”,奔腾咆哮。因而,这险要山势的描写,为下文写水势的壮观,蓄足了气势。

第二段写水,着墨于黄河流过孟门山时的三大特征:神奇的水力,壮丽的景象,迅猛的势态。孟门山自从大禹开辟以来,经过千百年的急流冲刷,“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两岸山谷高峻陡峭,石崖倾斜遮蔽了黄河,巨大的山石凌空而出,依附着峭壁,欲坠不落。这奇险山势的形成,正是河水的造化,作者引用“水非石凿而能入石”的古人之言,说明了黃河凿空孟门石壁的无坚不摧的伟大力量。接着从遥观者的目见和感受写孟门河水的奇异景象:“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窺深悸魄。”河水经过孟门峡谷时,水流迅猛,互相冲击,扬起的白色雾气,仿佛是天上的云在飘动,甚而远处观看的游客,身上好象被露水沾湿的一样,看久了令人惊心动魄。这里用天上的云、地下的雾两个比喻和游观的心理感受,真切地再现了河水所形成的奇异雾气。这是记实,又是侧面烘托,未见河水则令人惊心,那河水势态的壮观可以想见了。接下由远而近,从正面描写孟门河水的迅猛势态:“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贔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叠,迄于下口。”孟门水势异常汹猛,万丈巨浪,腾空而起,一落千丈,从天而降;巨大的水差掀起了涛峰层迭,好象群山在奔腾,咆啸怒吼,直下龙门。这是孟门河水最壮观的一幕,因而作者先用奇山异露作侧面渲染,再用夸张、比喻、拟人从正面描写,最后又用《慎子》之言来证实,临近观看,方可理解《慎子》所说的话,黄河下龙门,流水比竹箭还迅疾,不是驷马所能追上的。

本文以正面描写为主,又多有引证,写来真实而神异,生动而典雅,既有身临其境的真切感,又能引起丰富的联想。这是作者实地考察和博览群书所形成的特点,它启发人们,读书而不旅游则不能真切领会山水美,旅游而不读书又会身临山水不知其所以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