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诫兄子严敦书》译文与赏析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古文观止·诫兄子严敦书》译文与赏析

诫兄子严敦书

诫兄子严敦书

东汉·马援

【题解】

马援,字文渊,先仕王莽,后归顺光武帝刘秀,历任陇西太守、伏波将军,还被封为新息侯。本文选自《后汉书·马援传》,是马援在任伏波将军率兵镇压交趾征侧、征贰起义时写给侄子们的信,信中对两个侄子好议论人是非、结交轻薄侠客的不良行为,作了谆谆的训诫。

【原文】

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67]。援前在交趾,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68],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69],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注释】

[66]通轻:通,结交。轻,轻薄。

[67]妄是非:妄,胡乱。是非,讨论好坏。

[68]施衿结缡:衿,带子。缡,古代女子出嫁时系的佩巾。

【译文】

马援哥哥的儿子马严、马敦都喜欢讥讽和议论别人,并且还和一些轻薄的侠士结交。马援以前在交趾的时候,就写信训诫他们:“我希望你们听到别人的过失,如同听到父母的名字一样:耳朵可以听,但嘴不可以说。喜欢议论他人长短,妄自褒贬朝廷的法度,这是我最厌恶的。我宁死也不愿意听见自己的子孙有这样的行为。你们知道我对这种行径有多么的厌恶,我之所以一再强调,就像女儿出嫁时父母为女儿系上衣带和佩巾,又训诫她到夫家不要出差错一样,是想让你们不要忘记而已。

【原文】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70]。父丧致客,数郡毕至[71]。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72]’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73]’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74],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注释】

[69]清浊无所失:与人交往,不分善恶,都不疏远。

[70]数郡毕至:数郡的客人全都赶来了。

[71]鹄:天鹅。鹜:野鸭子。此句比喻虽仿效不及,尚不失其大概。

[72]画虎不成反类狗:比喻弄巧成拙。

[73]下车:指官员初到任。

【译文】

“龙伯高为人敦厚又周到谨慎,嘴里从来不说可以挑剔的话,谦虚节俭,廉洁公正,待人又不失威严。我非常喜欢他,敬重他,我希望你们可以向他学习。杜季良豪放侠义,把别人的忧愁当做自己的忧愁,把别人的快乐当做自己的快乐,无论他人是何身份他都愿意结交。为父亲办丧事的时候,数郡的客人全都赶来了。我虽然喜欢他,敬重他,但不希望你们向他学习。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起码还是谨慎谦虚的人,正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而学习杜季良不成功,那你们就会堕落为世上的轻薄子弟,正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如今,杜季良的未来还不可预料,新郡县官刚上任就已经对他咬牙切齿,州郡的官员也对他议论纷纷,我常常为此感到寒心,这就是我不希望子孙向他学习的原因。”

【评析】

全信开门见山,针对侄子们“并喜讥议、通轻侠客”的弊病,马援没有直接指斥侄子的毛病,却以表达期望的方式进行引导,对症下药,义正词严地声明自己的态度:自己“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表现了马援敦厚守法的为人处世原则。

文章最后写到马援对侄子们以“汝曹”相称,这种非正式的称呼显得随和、亲切,充分表现了长者对晚辈的无限关切与爱护。接着马援以龙伯高和杜季良两人为例,用简括的语言、对照的方式对他们进行了评述,一个“敦厚周谨”,一个“豪侠好义”,暗含教育严、敦应如何待人之意。而后,在讲应效何人而不应效何人时,因为涉及教育侄子如何做人的问题,且又牵扯到政治等因素,于是马援又表现了明确的取舍:多向伯高学习,而不要学习季良。

整封信情感真挚,字里行间饱含了长辈对晚辈的深切关爱和殷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