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生会的经历对找工作有帮助吗?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在学生会的经历对找工作有帮助吗?

从收作业的组长;到帮老师发卷子的课代表;再到组织活动的部长。我们从小到大都在和各种各样的学生干部打交道,到了大学更是如此。

前有查寝的霸道学姐张美玉;后有没收电脑的嚣张学长花臂哥。

学生会的风评也因此颇受影响。

那么,在找工作时,学生会的工作经历到底有没有帮助呢?

HR会怎么看待呢?

先说结论吧,没有什么影响。

大部分HR对同学们在学生会的经历并不是很care。淘汰和录用的标准往往是根据申请岗位和简历总体内容匹配度来决定的。

01 学生会经历到底有什么用?

在参加校招前,很多同学都觉得自己在学生会的经历很有用,但实际情况可能正好相反。

首先,在校招期间,一个HR要看成百上千份简历。这其中,学生会主席都很常见,更别说什么干部了。

所以,阅“历“无数的HR早就无感了。

其次,同学们在学生会期间策划并举办过活动,拉过赞助,跑过流程,开过很多会,客观上做了一些实际的工作。在具体的工作沟通和技巧方面有一些优势,但这些优势只会后置地体现在参加求职结束后,并不能直接帮助大家在校招中脱颖而出。

最后,真正对大家有帮助的并不是单纯的学生干部经验,而是由此培养出来的思维能力、变通能力、沟通能力和执行能力。

所以,所谓的学生会经历并不是一种神奇的光环,在求职过程中,真正起作用的是你自身的能力和积累与企业的人才诉求是否契合!

02 经历比头衔重要

很多同学在简历中强调了自己在学生会的职位和头衔,但是没有写出相关的经历去配合这个头衔。

这就会给HR一种“头重脚轻”的感觉,让他们觉得你似乎并没有做什么实际的事情,只是在白混资历而已。

这可是一个大大的减分项啊。

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在简历中丰富自己在学生会的经历,以此来增强说服力。

我们仔细看过很多最终被录用的同学的简历,他们的简历上同样会有“主席”、“部长”之类的字眼,但是他们写了很多实际经历在下面作补充说明,通过校园经历包装了自己的能力:

而这四点能力,在职场上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被当做职场“元能力”了。

对于这样的人,企业当然会觉得更合适,因此也会更愿意发放啊。

我们写简历是为了找工作,而HR看简历是为了判断我们是否适合这个工作,所以我们在写经历的时候一定要先考虑如何做到人岗匹配,考虑HR到底想了解些什么经历的内容,依照岗位的要求来表达自己的校园经历。

03 简历到底应该怎么写?

没有数字的简历不是好简历!有数字的经历看起来更真实,数字也让我们可以横向对比,更精确的感受程度和水平。

比如一段社团(打杂)经历,如果把数字加进去,描述为“联系23个参演社团的200多名工作人员,共通知了6次会议,记录会议摘要1万多字,协调排练场地34次”,就清晰地表现出了执行力。

任何一段文字内容的安排顺序,如果不符合人的思维习惯,读起来就会很吃力。下面两种叙述方式是最适合校园经历的:

时间顺序

也可以叫做流程顺序。如果要描述地是一个独立的项目,可以把先做了什么后做了什么依次写出来,交代清楚。

逻辑顺序

如果在一个组织中参与了多个项目,或者做了很多彼此关联度不大的事情,可以一句话写一个项目,描述清楚做了什么、怎么做的、结果如何。一件事写清楚,另起一点写下一件事。

其实,就算没有实习经历,只要写好校园经历,我们的简历一样可以脱颖而出,关键是如何梳理和描述经历去打动HR。

“学生会主席、干部”并不是加分/扣分项,重要的是你在其中所锻炼的能力是否匹配岗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