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楷硬笔格言作品合集3篇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正楷硬笔格言作品合集3篇

沁园春雪 硬笔正楷

《沁园春 雪》编排在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册第六单元,是教读课文,居单元之首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沁园春·雪》硬笔正楷图片,供大家赏析。

  《沁园春·雪》硬笔正楷图片

  《沁园春·雪》原文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余 通:馀)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原驰 原作:原驱)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红装 一作:银装)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沁园春·雪》写作背景

《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所作。“沁园春”为词牌名,“雪”为词名。当时,毛泽东和彭德怀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这白雪皑皑的塬地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

毛泽东作为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其诗词中大都写及历史与战争。学者王克煜通过深入研究分析认为,《沁园春·雪》可谓写得最为出色的一首。它既不像有些篇什直抒胸臆,也不是一般地运用中国诗歌传统的比兴手法,而是“比”“赋”得体,善于将“赋”的陈述方式融于“比”之中,从而形成了比较雄浑的词风与宽阔深厚的境界。

历来诗词咏雪的很多。“雪”,是富有诗意的自然景物,不少诗人对“雪”都成功地作了新的发掘。毛泽东这首词因“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而起兴。1958年12月21日,毛泽东又作过批注:“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从延安飞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四十三天的谈判。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十月七日,毛书此词回赠。随即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本词作于1936年2月初,当时毛泽东同志在陕西清涧袁家沟,正准备亲率红一方面军(1935年11月,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与红十五军团会师后,恢复此番号)渡黄河东征,开赴河北抗日前线。毛泽东同志1945年10月7日致柳亚子先生书中说:“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即谓此阕。1958年12月21日又批注道:“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本篇首次正式公开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1945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重庆曾手书此词赠柳亚子先生,11月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据传抄件刊出。其后,一些报纸相继转载。但多有讹误,不足为据。1951年1月8日,《文汇报》附刊曾将毛泽东同志赠柳的墨迹制版刊出。

  《沁园春·雪》整体分析

《沁园春·雪》分上下阕。上阕因雪起兴,借雪景抒写情怀。起笔不凡,“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不先写“雪”字,而首推“北国风光”,不仅突出了诗人对北方雪景的感受印象,而且造境独到优雅,可以冠结全篇。接着是对雪景的大笔铺陈,“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大雪覆盖了一切,黄河也失去了滔滔流动貌,无边无际的茫茫雪景。这里“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十分准确、传神,凸现了北方雪景的深度。“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可谓静中写动,披满白雪、连绵起伏的群山,像银蛇舞动,而白雪皑皑的高原丘陵地带,像蜡白色的象群在奔兀。群山高原与低垂的冬雪云天相连成一片,因而作者信手拈来“欲与天公试比高”之句。“银蛇”“蜡象”两个生动比喻,一下子赋予雪境以生命感,且有动中见静的艺术效果。这就“水到渠成”地引出“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多么自然巧妙的联想,使雪境发生阴晴之间的转化,一个“红装素裹”的美人的象征,初步形成这首词的意境。

下阕首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可谓承上启下,将全词连接得天衣无缝。“江山”这一双关语词,与上片中的“长城”“大河”相融合,具有画龙点睛之意,“江山如此多娇”,可以理解为这首词的基本构架。作为政治家的`词人,对“北国风光”的抒怀,最终还是对江山社稷的关怀。1935年末,毛泽东领导中央红军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中国革命有了新的转机。毛泽东怀着拯救中华民族、创建新中国的政治抱负和雄才大略,必然会在这首词中曲折地反映出来,并且不同凡响。古往今来,无数英雄豪杰为江山社稷奔走操劳。“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成为六七十年代称誉“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绝句。

《沁园春·雪》突出体现了毛泽东词风的雄健、大气。作为领袖毛泽东的博大的胸襟和抱负,与广阔雄奇的北国雪景发生同构,作者目接“千里”“万里”,“欲与天公试比高”;视通几千年,指点江山主沉浮。充分展示了雄阔豪放、气势磅礴的风格。

全词用字遣词,设喻用典,明快有力,挥洒自如,辞义畅达,一泻千里。毛泽东讲究词章格律,但又不刻意追求。全词合律入韵,似无意而为之。虽属旧体却给人以面貌一新之感。不单是从词境中表达出的新的精神世界,而首先是意象表达系统的词语,鲜活生动,凝练通俗,易诵易唱易记。

《沁园春雪》教案

导语:自古以来,无数骚人墨客的作品中,都郁积着浓浓的悲秋情结。下面是yjbys小编精选的优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沁园春雪》教案

【第1句】:导入:

现在,老师想请大家来猜一个人名,谜面是一首诗,谜底是一位领袖的名字:(出课件

1)他是领袖/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更是诗人/他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轻易不朗诵/天安门城楼上只那一句/便成了世界的诗眼/嘹亮了东方//梅花瑞雪/战地黄花/残阳如血/击水新唱/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一代风流人物//同学们,你们猜到了吗,老师所说的这位领袖是谁?

【第2句】: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第1句】:听读诗歌,注意字音,划出节奏;初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豪迈、热爱、赞美„„)

【第2句】:学生大声朗读诗歌,思考:本文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板书上:写景 下:论史) 文中哪一句话讲将上下阕内容联系起来的?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第3句】:品读诗歌,想象画面

【第1句】:过渡:“江山”的 “娇”体现在哪些具体的景物上?(长城、大河、群山、高原„„)

这些景物,为我们展现了许多画面,请选择你最喜欢的画面,朗读相关语句,借助联想与想象,用所给的句式描绘出来。

“读 ,我的眼前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 示例:

读“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我的眼前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祖国北方,辽阔大地,坚冰封冻,雪花飞舞在万里长空,是那样的白,天地间纯然一色,好一个玉砌银装的冰雪世界!

(备用:等到放晴的日子,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雪山巍巍,云海茫茫,苍松郁郁。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妍丽动人了!)

【第2句】:过渡:通过想像和再现画面,我们读懂了诗人,读出了自己。文中许多词语形象,精辟,优美,找出你最欣赏的词语,品味其妙处。

老师觉得:

“山舞银蛇”的“舞”用得妙,因为它富于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既写出了大雪飘飞中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的动感,又写出了诗人情感的跃动,使我们眼前展现出了一幅的生气勃勃,奋发向上自然图景。

【第3句】:纵观上阕,作者笔下的北方雪景有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板书 壮丽 雄奇 热爱 赞美 )

过渡: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品读把握诗情。

【第4句】:悟读诗歌,理解主旨

【第1句】:过渡:是啊!“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哪些英雄?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他们的态度?(随机引导到历史人物)

【第2句】:在作者眼中他们并不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英雄是谁?明确:“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齐读。

【第3句】:如何理解这句话?下面我们看一段材料,请结合材料中有关写作背景,同桌讨论,说说你们对这句话的理解。

背景链接——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也是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从此,红军肩负起抗日救国的伟大使命。1936年1月,红军在党和毛泽东的领导下,准备渡黄河东征。2月准备率领抗日先锋队开赴抗日最前线,渡河前适逢大雪,毛泽东于雪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观察地形,面对苍茫大地和祖国的大好河山,胸中豪情激荡、心潮起伏,满怀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诗人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词。

【第4句】:交流后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三句,读出后来居上的伟大气概,无产阶级革命必胜的信念。

(理答并归纳板书:歌颂当代英雄 必胜信念)

【第5句】:小结:

正因为作者有这样的伟大气概和必胜的信心,所以他眼中的雪景才会如此大气磅礴、宏伟壮观、雄奇壮丽。正如王国维所论: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也就是景中寓情、情景交融。结合板书讲述:所以,本文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 齐读全词,体会作者博大宽广的胸怀和雄伟旷达的气魄!

【第6句】:老师寄语

是的, “天下者,我们的天下;

国家者,我们的国家;

社会者,我们的社会;

我们不说,谁说;

我们不干,谁干!”

同学们,让我们庄严地向世界宣告——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第5句】:布置作业

课后搜集诵读毛泽东诗词,准备开一次朗诵会。

二:《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教学目标:

【第1句】: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诵读,通过重点词语的品味,体会词中描绘的鲜明意象。

【第2句】:理解本词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从而感受毛泽东早年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

【第3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进而能对诗歌作出正确的评价。

【第4句】:教育学生倍加珍惜今天的一切,并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情怀和高尚的爱国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第1句】:体会毛泽东这首词在意象选择上的特点及意义,从而把握词人的宽广胸怀和深沉的`思绪。 【第2句】: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出这些词语的丰富含义。

教学方法:【第1句】:语言品读法;【第2句】:点拨法;【第3句】:讨论法。教时:1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

【第1句】:导入新课.展示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的手迹,让学生初步感知毛泽东诗词豪放的艺术风格.

【第2句】:研习课文

(一)齐读课文,初步感知本首诗词豪放的艺术风格.

主要问题设计:⑴诗词上、下片在表达方式上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写景和抒情]

诗人具体描绘了哪些景物?分别从那些视角来写的?["看"统领的内容]

⑶面对如此壮丽的景象诗人想到了什么?[怅,问] 其含义是什么?[(联系历史背景),实质为思考革命的领导权的问题]

⑷诗人提出的问题回答了没有?(过渡到下篇的分析)

⑸下片所写的内容在时间与上片有何不同?[(引导学生抓住"忆"字),回忆]

①具体回忆了哪些内容?["恰"统领的内容]

②写出了"同学少年"怎样的精神面貌、斗争生活和志趣?"粪土当年万户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意气风发、热情澎湃、才华横溢、以天下为己任、奋笔疾书、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 ⑹"到中流击水"这一情景蕴含了"同学少年"怎样的感情?[乘风破浪、立誓振兴中华的气概豪情] ⑺词写到这里,有没有回答上片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呢?[联系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诗句,总结答案―――艺术的回答了问题]

⑻该词的主旨是什么?(小结,见板书设计二)

(二)体会炼字炼意的艺术特征 (学生齐读课文后讨论、归纳,体会下列词句中划线字的好处) 主要抓住:【第1句】:"独立寒秋"

【第2句】:"层林尽染"

【第3句】:"鹰击长空"

【第4句】:"鱼翔浅底"

(三)听朗诵录音,学生再次齐读,深刻领会诗词的思想情感和艺术特征.

【第3句】:延伸拓展 (通过选词填空,进一步体会毛泽东诗词十分讲究练字练意的艺术特征)

附:板书设计(投影显示):

【第1句】:诗词结构:

【第2句】:主 旨:全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教学后记

从今天的上课情况和听课领导邹主任和其他语文老师的评价来看,这份教案设计还是成功的,思路清晰,抓住了诗词的重点内容,拓展内容较好.讲课的条理清晰.问题在于:【第1句】:课堂调控得不够好,老师紧张,学生也紧张,整个气氛有些沉闷,师生配合不默契,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第2句】:设计教学程序时,应把写作背景的知识介绍放在课文理解的前面,这样学生理解课文就容易得多.【第3句】:诵读训练时,应该点个别学生朗诵,或自己示范朗诵,营造出一种气氛.【第4句】:对字词的讲解过细,教学语言应简洁一些.

沁园春雪教案

【第1句】:预习完成

【第1句】:搜集作者及有关本文写作背景常识,了解清楚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作了本词?本词公开发表后有怎样的社会反响?

【第2句】:字词练习

(1)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意

红装素guǒ( ) 稍逊( )风骚 一代天jiāo( )

分( )外妖娆 成吉思汗( ) 原chí( )蜡象

(2)选出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惟余莽莽(只) 大河上下(黄河)

B、略输文采(差、失) 稍逊风骚(差、失)

C、须晴日(必须) 俱往矣(都)

D、数风流人物(数得上、点算) 原驰蜡象(奔跑)

【第3句】: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1)《沁园春•雪》的词牌是 ,题目是 。一首词的词牌决定了词的 ,题目决定了词的 。

(2)历史上,宋代是词的繁荣期,涌现出了以 、 等为代表的豪放派词人,和以 、 为代表的婉约派词人。

(3)词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沁园春•雪》属于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属于 。

(4)秦皇汉武指的是 ;唐宗宋祖重要的历史事迹分别有“贞观之治”和 等。

【第2句】: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第1句】:学生自由读完全文,思考问题

(1)词的上片写什么内容?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感,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2)词的下片写什么内容?又可以从哪些词句看出作者的情感思想?

(3)上下片之间有怎样的关联?过渡的词句是什么?全词表现了怎样的主旨?

【第2句】:交流质疑

小组交流学习结果;探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

【第3句】:再读学习表达方式

细民课文,小组讨论本词是如何把写景、议论和抒情三种表达方式有机结合起来的?

【第1句】:写景部分,写出了怎样的美景?哪些形象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富有表现力的词或句子有哪些,说说你的理解?

【第2句】:对历史人物作者发表了怎样的看法?借此抒发了自己什么样的情怀?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第3句】:文章上下两片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第4句】:班级交流学习结果。

【第4句】:诵读体味

词人在中国革命的光荣征程中,于雪后有感而发,表现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远大的抱负和雄伟的气魄,我们读本词时,该怎样把握词的重音、停顿、语气调子准确地传达出作者的情感思想呢?

【第1句】:听录音范读

【第2句】:练习朗读,用铅笔在课本上标出读法(节奏、重音、语气调子等)并在小组内进行比赛评比,看谁读得最好。

【第3句】:各小组派代表到讲台表演词朗诵,他组学生点评。

【第4句】:练习背诵、

【第5句】:练习巩固

【第1句】:按要求默写

(1)写北国风光静态之美的句子是 。

(2)想象雪后美景的.句子是 。

(3)表现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第2句】:选择题

(1)下列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C、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D、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对这首词的表达方式理解正确的是( )

A、上片侧重议论,下片重写景、抒情贯穿全词。

B、上片侧重写景、抒情,下片重写景。

C、上片重议论、抒情,下片重写景。

D、上片重写景,下片重议论,抒情贯穿全词。

【第3句】:这首词上片写的是 ,下片写的是 。联结上下两片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 。

【第4句】:仔细品读下面的句子,然后做题。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1)对加点的词进行品析

(2)作者对这些古代英雄评价的目的是什么?

【第5句】:读“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思考:

(1)词中“风流人物”指的是谁?

(2)作者为何有如此的自信呢?

(3)请你推举一个当代风流人物,并说说你推举他(她)的理由。

沁园春雪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