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书”的成语大全(197个)
小编为您整理了书不释手、仰屋著书、寝馈书中等含“书”的成语197个,其中“书”开头的29个,“书”结尾的79个,“书”在中间的89个,及其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书”开头的成语
【第1句】:书不释手[shū bù shì shǒu]
【解释】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勤学或看书入迷。
【出处】《北史·牛弘传》:“[牛弘]性宽厚,笃志于学,虽职务繁杂,书不释手。”
【第2句】:书不尽言[shū bù jìn yán]
【解释】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出处】《易·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示例】书不尽言,死待来命。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
【第3句】:书香人家[shū xiāng rén jiā]
【解释】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六回:“原来是个仕宦书香人家,怪不的他得夫人那样明理。”
【示例】你看,全是这样的子弟,诗礼人家,书香人家,还有什么希望? ——巴金《秋》三
【第4句】:书缺简脱[shū quē jiǎn tuō]
【解释】简:古代供书写用的竹、木简;脱:丢失。指书简散佚残缺。
【出处】《汉书·楚元王传》:“礼坏乐崩,书缺简脱,朕甚闵焉。”
【第5句】:书声琅琅[shū shēng láng láng]
【解释】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出处】宋·李昭玘《上眉扬先生》:“每相过者,论先生德义,诵先生文章,堂上琅琅,终日不绝。”
【示例】明季有书生独行丛莽间,闻书声琅琅,怪旷野那得有是。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三
【第6句】:书香铜臭[shū xiāng tóng chòu]
【解释】书香:读书的家风;铜臭:铜钱上的臭味。指集书香和铜臭于一体的书商。
【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逮社》:“何物充栋汗车牛,混了书香铜臭。贾儒商秀,怕遇着秦皇大搜。”
【第7句】:书生气[shū shēng qì]
【解释】书生:读书人。常用来形容看问题简单、幼稚,对实际问题缺乏了解。
【出处】宋·范成大《次韵宋佛阅番乐》:“洗净书生气味酸。”
【示例】钱兄,这四个字请你来写,我们的字有书生气,不像带兵的武人。 ——金庸《鹿鼎记》第四十回
【第8句】:书不尽意[shū bù jìn yì]
【解释】指文辞难充分达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出处】《北齐书·文苑传·祖鸿勋》:“与阳休之书曰:'……已矣哉,书不尽意。’”
【第9句】:书空咄咄[shū kōng duō duō]
【解释】为叹息、愤慨、惊诧的的典实。
【出处】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示例】书空咄咄知谁解,击缶呜呜却自惊。 ——金·元好问《镇平县斋感怀》诗
【第10句】:书记翩翩[shū jì piān piān]
【解释】书记:记事的书面文字;翩翩:举止、风貌的洒脱优美。形容风格隽雅,文辞优美。
【出处】《史记·平原君传赞》:“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体。”《汉书·贾山传》:“山受学祛,所言涉猎书记,不能为醇儒。”
【示例】公干有逸气,但未遒耳,其王言之善者,妙绝时人,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也。 ——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
【第11句】:书符咒水[shū fú zhòu shuǐ]
【解释】书:画;符:符箓;水:神水。泛指道士作法的迷信活动。
【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秦少游》:“高斋以谓'少游尝为道士,书符咒水’,又诬也。”
【示例】算命发课,书符咒水,没工夫得吃点心,因此出名。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九
【第12句】:书不尽言,言不尽意[shū bù jìn yán,yán bù jìn yì]
【解释】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指语言、文字不容易完全确切地表达思想内容。
【出处】《周易·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
【第13句】:书香门户[shū xiāng mén hù]
【解释】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出处】沙汀《祖父的故事·老太婆》:“[丈夫]是个所谓书香门户子弟。”
【第14句】:书通二酉[shū tōng èr yǒu]
【解释】比喻读书甚多,学识丰富精湛。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
【出处】语出《太平御览》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
【示例】[陈宗阮]到一十六岁,果然学富五车,书通二酉。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
【第15句】:书香门第[shū xiāng mén dì]
【解释】旧时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四十回:“如今眼看着书香门第是接下去了,衣饭生涯是靠得住了。”
【示例】她每天一想到自己出身于书香门第,哥哥是个举人,却落入贼人之手,已够丢尽了祖宗的人。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七章
【第16句】:书同文,车同轨[shū tóng wén,chē tóng guǐ]
【解释】车轨相同,文字相同。比喻国家统一。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
【示例】太康之中,天下书同文,车同轨,牛马被野。 ——晋·干宝《晋纪总论》
【第17句】:书生气十足[shū shēng qì shí zú]
【解释】比喻政治上糊涂,看问题单纯、幼稚,书呆子气很足。
【出处】宋·范成大《次韵宋佛阅番乐》:“洗净书生气味酸。”
【示例】他哪里知道,书生气十足也会误事,过于善良也会上当! ——马辂《国共和谈演义》第三十八回
【第18句】:书囊无底[shū náng wú dǐ]
【解释】指古今书籍不可胜数。
【出处】宋·黄庭坚《送王郎》诗:“连床夜语鸡戒晓,书囊无底谈未了。”
【示例】叔爹,书囊无底,如何读得尽? ——明·苏复之《金印记·刺股读书》
【第19句】:书画卯酉[shū huà mǎo yǒu]
【解释】犹言上下班。卯时签到,酉时签退。
【出处】《水浒传》第五一回:“依旧每日县中书画卯酉,听候差使。”
【第20句】:书生之见[shū shēng zhī jiàn]
【解释】指读书人不切实际或不合时宜的见解。
【出处】宋·邵博《闻见后录》卷一:“予谓议者以本朝养兵为大费,欲复寓兵于农之法,书生之见,可言而不可用者哉。”
【示例】其中有些话都是窒碍难行,毕竟书生之见,全是纸上谈兵。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
【第21句】:书香世家[shū xiāng shì jiā]
【解释】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出处】高云览《小城春秋》第十三章:“刘眉尽管把鼻子都气歪了,也还是保持着书香世家的风度。”
【第22句】:书读五车[shū dú wǔ chē]
【解释】形容读书多,知识丰富。
【出处】《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示例】我好痴,教孩儿学甚文章。比似我书读五车,那曾上金马玉堂。 ——明·范受益《寻亲记·局骗》
【第23句】:书剑飘零[shū jiàn piāo líng]
【解释】书剑:书籍和宝剑,指读书做官,仗剑从军。本指做官或从军,离乡背井,飘流在外。后指因求取功名而出门在外、久游未归。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小生书剑飘零,功名未遂,游于四方。”
【示例】明·胡文焕《群音类选·<玉簪记·旅邸相思>》:“痴呆,柯于无言难打孩,哀哉,书剑飘零甚日回。”
【第24句】:书呆子[shū dāi zǐ]
【解释】指只知读书而缺乏实际知识的人。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40回:“老夫素日常听人说,读书人每每读到后来入了魔境,要变成'书呆子’。”
【示例】科甲出身的,总不免书呆子的味道。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
【第25句】:书读百遍,其意自见[shū dú bǎi biàn,qí yì zì xiàn]
【解释】见:显露。指书读的次数多了,其意思就自然显露出来了。
【出处】《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意自见。”
【第26句】:书功竹帛[shū gōng zhú bó]
【解释】把功绩写在竹简绢帛上。比喻载入史册。
【出处】《三国志·蜀志·先主传》:“今欲为使君合步骑十万,上可以匡主济民,成五霸之业,下可以割地守境,书功于竹帛。”
【第27句】:书缺有间[shū quē yǒu jiàn]
【解释】泛指古书残缺已有多年。
【出处】《史记·五帝本纪》:“《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
【第28句】:书声朗朗[shū shēng lǎng lǎng]
【解释】形容读书声音清朗而响亮。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三回:“ 走过闹市,只听那些居民人家,接二连三,莫不书声朗朗。”
【第29句】:书富五车[shū fù wǔ chē]
【解释】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出处】《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示例】真个胸中书富五车,笔下句高千古。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五
“书”结尾的成语
【第1句】:仰屋著书[yǎng wū zhù shū]
【解释】仰:脸向上;著:写。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
【出处】《梁书·南平元襄王伟传》:“下官历观世人,多有不好欢乐,乃仰眠床上,看屋梁而著书。千秋万岁,谁传此者。”
【第2句】:目不识书[mù bù shí shū]
【解释】指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
【出处】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六:“李士宁者,蓬州人,自言学多诡数,善为巧发奇中,目不识书,而能口占作诗,颇有才思。”
【示例】伯之目不识书,一切予夺,俱取决幕僚。 ——蔡东藩《南北史演义》第四十回
【第3句】:史不绝书[shǐ bù jué shū]
【解释】书:指记载。史书上不断有记载。过去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鲁之于晋也,职贡不乏,玩好时至,公卿大夫相继于朝,史不绝书。”
【示例】子弑父,父杀子,兄弟互相残杀,史不绝书。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七章
【第4句】:据鞍读书[jù ān dú shū]
【解释】在马背或驴背上读书。后多形容学习勤奋。
【出处】《北史·樊深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
【示例】江邻几调蓝山尉,骑驴赴官,每据鞍读书,至迷失道,家人求之乃觉。 ——《渊鉴类函·驴三》
【第5句】:磬笔难书[qìng bǐ nán shū]
【解释】极言事实多,即使用完笔也难写全。磬,通“罄”。
【出处】《吕氏春秋·明理》:“此皆乱国之所生也,不能胜数,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旧唐书·李密传》:“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第6句】:仗气直书[zhàng qì zhí shū]
【解释】仗:凭借。坚持正义,如实地把事实写出来。
【出处】唐·刘知己《史通·直言》:“若南、董之仗气直书,不避强御;韦、崔之肆情奋笔,无所阿容。”
【示例】唐·刘知几《史通·直书》:“若南董之仗气直书,不避强御。”
【第7句】:枕经籍书[zhěn jīng jí shū]
【解释】枕着经,垫着书。形容酷嗜读书,以书为伴。
【出处】《文选·班固〈答宾戏〉》“徒乐枕经籍书,纡体衡门,上无所蒂,下无所根。”吕向注:“枕经典而卧,铺诗书而居也。”
【第8句】:黄耳寄书[huáng ěr jì shū]
【解释】黄耳:犬名;书:书信。黄耳为主人传递家信。指传递家信。
【出处】《晋书·陆机传》:“初机有骏犬,名黄耳,甚爱之。……其后因以为常。”
【示例】黄耳寄书并不神奇。
【第9句】:官样文书[guān yàng wén shū]
【解释】指堂皇典雅的应试文字。袭用固定格式而内容空虚的文章。
【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59回:“但也只是官样文书,掩人耳目罢了。”
【第10句】:公车上书[gōng chē shàng shū]
【解释】公车:汉代官署名,后也代指举人进京应试。原指入京请愿或上书言事,也特指入京会试的人上书言事。
【出处】《史记·东方朔传》:“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汉书·张敞传》:“天子思敞攻效,使使者即家所在召敞。敞……即装随使者诣公车上书。”
【示例】制台原是不得已之举,台民不甘臣日,公车上书反抗,列名的千数百人。 ——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二回
【第11句】:胜读十年书[shèng dú shí nián shū]
【解释】胜:超过。超过苦读十年书的收获。形容思想上收益极大。
【出处】《二程全书·遗书二十二上·伊川语录》:“古人有言曰:'共君一夜话,胜读十年书。’若一日有所得,何止胜读十年书也。”
【示例】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九回:“与君一夕话,胜读十年书,真是闻所未闻!”
【第12句】:走笔疾书[zǒu bǐ jí shū]
【解释】走笔:笔行得很快;疾书:快速地写。形容写字熟练、快速。也形容文思敏捷,文章写起来很快
【示例】他走笔疾书,很快完成一篇大作
【第13句】:囊萤照书[náng yíng zhào shū]
【解释】囊萤: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出处】《晋书·车胤传》:“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第14句】:狐鸣鱼书[hú míng yú shū]
【解释】指起事者动员群众的措施。
【出处】《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閒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示例】如狐鸣鱼书之类,至诈为吉兆以动众。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第15句】:衡石程书[héng shí chéng shū]
【解释】用以形容君主勤于国政。同“衡石量书”。
【出处】宋·李纲《建炎进退志·总叙下之上》:“近君子而远小人,虽不亲细务,大功可成;不然,虽衡石程书,卫士传餐,亦无益也。”
【示例】卫士传餐,衡石程书,如此其敬且勤也,奈何一再世而遂亡也耶? ——明·李贽《答周柳塘》
【第16句】:左图右书[zuǒ tú yòu shū]
【解释】周围都是图书。指嗜书好学。也指一种有插图的读物。
【出处】明·郑棠《长江天堑赋》:“桂楫兰舟,左图右书。”
【示例】其与都邑之士,隐囊麈尾,裙屐风流,左图右书,古今博达,不几若人禽之别欤! ——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一章
【第17句】:临池学书[lín chí xué shū]
【解释】临:靠近,挨着;池:砚池;书:书法。指刻苦练习书法。
【出处】《后汉书·张芝传》:“尤好草书,学崔、杜之法,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临池学书,水为之黑。”
【示例】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 ——明·张岱《家传》
【第18句】:与君一夕话,胜读十年书[yǔ jūn yī xī huà,shèng dú shí nián shū]
【解释】与你谈一晚上话,让我受益匪浅。形容跟别人交谈的时间虽短,受益却很多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九回:“子平听说,肃然起敬道:'与君一夕话,胜读十年书!真是闻所未闻!’”
【示例】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3章:“军区司令的这番谈话,给我莫大的欣喜,真是'与君一夕话,胜读十年书’了。”
【第19句】:闭户读书[bì hù dú shū]
【解释】关着门在家里埋头读书。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第八》卷三:“盖须切磋起明也。见闭户读书,师心自是。”
【示例】思道读之,多所不解,于是感激,闭户读书,师事河间邢子才。 ——《隋书·卢思道传》
【第20句】:咫尺之书[zhǐ chǐ zhī shū]
【解释】书信。古代书写用木简,信札之简长盈尺,故称。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而后遣辩士奉咫尺之书,暴其所长于燕,燕必不敢不听从。”宋·苏洵《上欧阳内翰第一书》:“欲徒手奉咫尺之书,自托于执事,将使执事何从而知之,何从而信之哉?”
【示例】闻得钱騕智勇足备,明公若驰咫尺之书,厚具礼币,只说越州贼寇未平,向董昌借钱騕来此征剿。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二十一卷
【第21句】:无巧不成书[wú qiǎo bù chéng shū]
【解释】没有巧事就编不成书。比喻事情十分凑巧。
【出处】清·洪楝园《后南柯·招附》:“东宫巧于捉弄,公主巧于动人,田生巧于委禽,宫女巧于假冒,所谓无巧不成书也。”
【示例】真是无巧不成书,说曹操,曹操就到。
【第22句】: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yǔ jūn yī xí huà,shèng dú shí nián shū]
【解释】君:尊称对方;胜:胜于。和您谈了一会儿,受益比读了十年书还多。形容与别人交谈的时间虽短,收获却很大。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九回:“子平听说,肃然起敬道:'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真是闻所未闻。’”
【示例】如何是与人乐乐?曰: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如何是众乐乐?曰:此中空洞原无物,何止容卿数百人。 ——南怀瑾《学而第一·谁来了解你》
【第23句】:大书特书[dà shū tè shū]
【解释】书:写。大写特写。指对意义重大的事情特别郑重地加以记载。
【出处】唐·韩愈《答元侍御书》:“而足下年尚强,嗣德有继,将大书特书,屡书不一书而已也。”
【示例】倘令为林文忠作传,则烧鸦片一事,固当大书特书。 ——清·吴汝纶《答严几道》
【第24句】:郝隆晒书[hǎo lóng shài shū]
【解释】指人腹中装书,很有学问。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郝隆七月七日日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曰:'我晒书。’”
【示例】郝隆晒书的故事让人发笑。
【第25句】:秉笔直书[bǐng bǐ zhí shū]
【解释】秉:持,握住。写史书根据事实记录,不隐讳。
【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五回:“我是秉笔直书,悬之国门,不能增损一字。”
【第26句】:伴食中书[bàn shí zhōng shū]
【解释】指执政大臣庸懦而不堪任事。
【出处】《宋史·胡铨传》:“孙近傅会桧议,遂得参知政事,天下望治有如饥渴,而近伴食中书,漫不敢可否事。”
【示例】人有投匿名诗云:“文章声价斗山齐,伴食中书日又西;回首湘江春水绿,鹧鸪啼罢子规啼。” ——明·郎瑛《七修类稿·事物·李西涯》
【第27句】:蒲牒写书[pú dié xiě shū]
【解释】蒲:蒲草;牒:片、竹片等。编蒲为牒,用以写书。
【出处】《汉书·路温舒传》:“路温舒牧羊。温舒取泽中蒲,截以牒,编用写书。”
【第28句】:寄雁传书[jì yàn chuán shū]
【解释】指传递书信。
【出处】宋·黄庭坚《寄黄几复》诗:“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第29句】:皮里晋书[pí lǐ jìn shū]
【解释】晋书:唐朝房玄龄等撰写的一部史书。比喻博学。
【出处】《梁书·刘孝绰传》:“孝绰子谅,字求信,少好学,有文才,尤博悉晋代故事,时人号曰'皮里晋书’。”
【第30句】:鱼笺雁书[yú jiān yàn shū]
【解释】泛指书信。
【出处】明·史叔考《醉罗歌·题情》套曲:“泪痕一线罗裙绣裾,相思两字鱼笺雁书。”
【第31句】:振笔疾书[zhèn bǐ jí shū]
【解释】振笔:挥笔。挥动笔杆,急速地书写。形容书写速度很快。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取下》:“东向伏几,振笔如调文者,不如木索之急,棰楚之痛者也。”
【示例】两个人刚刚跨进房门,只见秋谷正坐在那里,低着头振笔疾书,不知写些什么。(清·张春帆《九尾龟》第一百五十五回)
【第32句】:雁足传书[yàn zú chuán shū]
【解释】雁:大雁;书:书信。大雁能传递书信。
【出处】《汉书·苏武传》:“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示例】人言雁足传书,待尽写、相思寄与。又怎生、说得愁肠,千丝万缕。 ——宋·袁去华《宴清都》词
【第33句】:徒读父书[tú dú fù shū]
【解释】徒:只。父书:父亲之言论。白读父亲的兵书。比喻人只知死读书,不懂得运用知识,加以变通。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括徒能读其父书,不知合变也。”
【示例】括徒读父书,不知变通,非将才,愿王勿遣。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八回
【第34句】:坑儒焚书[kēng rú fén shū]
【解释】坑:活埋;焚:烧。焚毁书籍,坑杀书生。
【出处】汉·孔安国《〈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第35句】:雁足留书[yàn zú liú shū]
【解释】雁:大雁;书:书信。大雁能传递书信。
【出处】《汉书·苏武传》:“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第36句】:磬竹难书[qìng zhú nán shū]
【解释】罄:用尽;竹:竹简,用以写字;书:写。用尽竹子也难写完。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后泛指事实多,写不完。
【出处】《吕氏春秋·明理》:“此皆乱国之所生也,不能胜数,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旧唐书·李密传》:“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示例】三臣罪状,磬竹难书。 ——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
【第37句】:悬石程书[xuán dàn chéng shū]
【解释】形容勤于政事。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示例】清·钱谦益《向言上》:“是故悬石程书,损撤膳服,忧劳日昃,而天下滋乱。”
【第38句】:然荻读书[rán dí dú shū]
【解释】然:“燃”的本字,燃烧;荻:芦苇一类的植物。燃荻为灯,发奋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梁世彭城刘绮,交州刺史勃之孙,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尺寸折之,然明夜读。”
【第39句】:黄耳传书[huáng ěr chuán shū]
【解释】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出处】《晋书·陆机传》:“初机有俊犬,名曰黄耳,甚爱之。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机乃为书以竹筩盛之而系其颈,犬寻路南走,遂至其家,得报还洛。其后因以为常。”
【第40句】:识礼知书[shí lǐ zhī shū]
【解释】懂得礼仪,熟知诗书。
【出处】《野叟曝言》第五八回:“此乃罪臣家属,籍没入官,姓木名难儿,温柔贤淑,识礼知书,兼通数学。”
【第41句】:凿楹纳书[záo yíng nà shū]
【解释】指藏守书籍以传久远。
【出处】《晏子春秋·杂下三十》:“晏子病,将死,凿楹纳书焉。谓其妻曰:'楹语也,子壮而示之。’”
【第42句】:仰屋着书[yǎng wū zhù shū]
【解释】仰:脸向上;着:写。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
【出处】《梁书·南平元襄王伟传》:“下官历观世人,多有不好欢乐,乃仰眠床上,看屋梁而着书。千秋万岁,谁传此者。”
【第43句】:十年读书[shí nián dú shū]
【解释】指长期努力于学业。
【出处】《宋书·沈攸之传》:“攸之晚好读书,手不释卷,《史》、《汉》多所谙忆,常叹曰:'早知穷达有命,恨不十年读书。’”
【示例】他发奋“十年读书”,长期钻研学问。
【第44句】:鱼信雁书[yú xìn yàn shū]
【解释】鱼信、雁书:古代指书信。后多用以指书信。
【出处】南朝·梁·王僧孺《捣衣》诗:“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
【第45句】:罄竹难书[qìng zhú nán shū]
【解释】罄:尽,完;竹:古时用来写字的竹简。形容事实多得写不完。
【出处】《旧唐书·李密传》:“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示例】沦陷区的同胞在抗战中所表现的奇迹,真是所谓罄竹难书。 ——邹韬奋《抗战以来》
【第46句】:平安家书[píng ān jiā shū]
【解释】报告家人平安的书信。
【出处】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十之二》:“十年不归,得家问见上有平安二字。即投之涧中,不复展读。”
【第47句】:不刊之书[bù kān zhī shū]
【解释】指不能更改或磨灭的有关帝王的记载、钦定典制。
【出处】汉·扬雄《答刘歆书》:“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
【示例】《礼记》,不刊之书也。 ——宋·欧阳修《食货志论》
【第48句】:凿柱取书[záo zhù qǔ shū]
【解释】指秉承先人的遗训。
【出处】王闿运《常公神道碑》:“公体山川之醇气,禀玉石之上灵,凿柱取书,安弦习礼。”
【第49句】:老虎借猪,相公借书[lǎo hǔ jiè zhū,xiàng gōng jiè shū]
【解释】相公:旧指读书人。比喻东西正合自己的心愿,到手后就据为己有。也比喻各有各的爱好。
【第50句】:共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gòng jūn yī xí huà,shèng dú shí nián shū]
【解释】和您谈一次话,胜过自己读十年书。形容对方学识渊博,见解高超,从谈话中使自己获益非浅。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所谓共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若说到透彻处,何止十年之功也。”
【第51句】:目不知书[mù bù zhī shū]
【解释】指不会读书写文章。
【出处】《旧唐书·哀帝纪》:“楷目不知书,手仅能执笔,其文罗衮作也。”
【示例】禄山目不知书,虽有军功,岂即可升为宰相?此制若下,臣恐四夷将轻视朝廷呢。 ——蔡东藩《唐史演义》第四十九回
【第52句】:奋笔直书[fèn bǐ zhí shū]
【解释】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同“奋笔疾书”。
【出处】清·墨憨斋《醒名花》第十四回:“贤侄今日,奋笔直书,如行云流水,珠玑错落,俊爽之才,有同健鹰之摩秋汉,真命世杰也,与古人何多让焉,将来正未可量。”
【示例】于是那幕友奋笔直书:“春霆军门雅蜀”,见了的人,无不是想笑不敢笑。 ——高阳《慈禧全传》十九
【第53句】:牛角挂书[niú jiǎo guà shū]
【解释】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新唐书·李密传》:“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示例】我们要学习他牛角挂书的读书精神。
【第54句】:蒋干盗书[jiǎng gàn dào shū]
【解释】蒋干:《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蒋干盗去书信回到曹营杀自己大将。比喻中别人的反间计。
【示例】蒋干盗书的故事不能忘。
【第55句】:由窦尚书[yóu dòu shàng shū]
【解释】比喻没有真才实学,专靠奉承往上爬的人。
【出处】《宋史·许及之传》:“居亡何,同知枢密院事。当时有'由窦尚书、屈膝执政’之语,传以为笑。”
【第56句】:尽信书不如无书[jìn xìn shū bù rú wú shū]
【解释】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出处】语出《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宋·陆九渊《政之宽猛孰先论》:“鸣呼,尽信书不如无书。”
【示例】历史可信吗?我们只能说:大体可信。如果说完全不可信,那就成了虚无主义。但尽信书不如无书的古训, 还是有道理的。 ——孙犁《我的史部书》
【第57句】:挟筴读书[xié cè dú shū]
【解释】挟:夹持;筴:同“策”,指简册,书籍。手拿书籍,一心读书。形容勤奋学习。
【出处】《庄子·骈拇》:“臧与榖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筴读书;问榖奚事?则博塞以游。”
【第58句】:临阵带兵书[lín zhèn dài bīng shū]
【解释】比喻平时不学习,临到出阵作战才去学习兵法。
【出处】清·翟灏《通俗编·武功》:“此非俗语所云临阵带兵书乎。”
【第59句】:铁券丹书[tiě quàn dān shū]
【解释】铁券:用铁制的凭证;丹书:用朱砂写字。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
【出处】《后汉书·祭遵传》:“丹书铁券,传于无穷。”
【示例】铁券丹书家世,朱阁青毡步武,名字在尧聪。 ——宋·李曾伯《水调歌头》词
【第60句】:不可胜书[bù kě shèng shū]
【解释】不是文字所能写完的。形容要写的事情很多。
【出处】唐·权德舆《齐成公神道碑铭序》:“其他推毂荐士为汉廷臣,成天下重名硕望者,不可胜书。”
【示例】诸署、诸局、诸库等官至掾吏之属,其目甚多,不可胜书。然其俸数之多寡,亦皆以品级之高下为则。 ——《元史·食货志四》
【第61句】:奋笔疾书[fèn bǐ jí shū]
【解释】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
【出处】宋·张克庄《题方汝一班师赞后》:“或隐匿未彰,而奋笔疾书;或一语之乖谬,或一行之谄曲,虽其人之骨已朽,必绳以《春秋》之法,读之使人汗出。”
【示例】世贞昼夜伏案,奋笔疾书,日书一回,不得片刻喘息。 ——《金瓶梅传奇》第二十七回
【第62句】:映月读书[yìng yuè dú shū]
【解释】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形容家境清贫,勤学苦读。
【出处】《南齐书·江泌传》:“泌少贫,昼日斫屧为业,夜读书随月光,光斜则握卷升屋,睡极堕地则更登。”
【示例】休强呵映月读书,且免了这扫雪烹茶。 ——元·苏彦文《冬景》
【第63句】:三余读书[sān yú dú shū]
【解释】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
【出处】《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示例】余尝以三余读书,讲习之暇,读其文。 ——晋·陶潜《感士不遇赋序》
【第64句】:儒家经书[rú jiā jīng shū]
【解释】中国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示例】我最喜欢研究儒家经书。
【第65句】:衡石量书[héng shí liàng shū]
【解释】古时文书用竹简木札,以衡石来计算文书的重量,因用以形容君主勤于国政。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於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第66句】:识字知书[shí zì zhī shū]
【解释】指有文化知识。
【出处】清·李渔《奈何天·虑婚》:“莫说别个,就是阙忠辈呵,一般也貌昂藏,识字知书,怎奈这命低微,执镫随鞭。”
【示例】一百多代表中,'识字知书’的很少,可是穿着倒还不错。 ——瞿秋白《饿乡纪程》十五
【第67句】:博览群书[bó lǎn qún shū]
【解释】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出处】《周书·庾信传》:“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也。……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
【示例】我们要博览群书来充实自己。
【第68句】:洪乔捎书[hóng qiáo shāo shū]
【解释】指言而无信的人。
【示例】我已经很久没有收到家信了,不由得想起“洪乔捎书”的故事
【第69句】:闭门读书[bì mén dú shū]
【解释】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原意是独自学习,而不与别人切磋。后也用以形容专心埋头苦读。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盖须切磋相起明也。见闭门读书,师心自是。稠人广坐,谬误差失者多矣。”
【第70句】:手不释书[shǒu bù shì shū]
【解释】犹手不释卷。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出处】《北史·序传·李义雄》:“义雄有识悟,勤学,手不释书。”
【示例】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
【第71句】:枕籍诗书[zhěn jí shī shū]
【解释】籍:通“藉”,铺垫。以经书、史书作为枕头和铺垫。形容沉湎于图书资料中。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殊路》:“夫重怀古道,枕籍诗书,危不能安,乱不能治。”
【第72句】:映雪读书[yìng xuě dú shū]
【解释】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出处】南朝·梁·任彦升《为萧扬州荐士表》:“至乃集萤映雪,编蒲缉柳。”注引《孙氏世录》:“晋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介,交游不杂。”
【示例】孙康,晋京兆人,性敏好学,家贫无没,尝于冬月映雪读书。 ——明·廖用贤《尚友录》卷四
【第73句】:黄麻紫书[huáng má zǐ shū]
【解释】皇帝的文告,用黄麻纸书写,用紫泥封缄,故称。同“黄麻紫泥”。
【出处】清·钱谦益《福建道监察御史赠通议大夫太仆寺卿谥忠毅李公墓志铭》:“黄麻紫书,照耀夜壑。”
【第74句】:五车书[wǔ chē shū]
【解释】形容书读的非常多。
【出处】《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示例】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唐·杜甫《题柏学士茅屋》
【第75句】:折节读书[zhé jié dú shū]
【解释】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改变旧习,发愤读书。
【出处】《后汉书·段颎传》:“颎少便习弓马,尚游侠,轻财贿,长乃折节好古学。”
【示例】四十年,方遇张憬藏,谓臣当以文学备位将相,无为自弃。尔来折节读书。 ——唐·吴竞《开元升平源》
【第76句】:满腹诗书[mǎn fù shī shū]
【解释】比喻博学多才,知识丰富。
【出处】宋·陆游《长相思》词:“面苍然,鬓皤然,满腹诗书不直钱。官闲常昼眠。”
【示例】何老爷一表人才,满腹诗书,当然是好的。 ——高阳《状元娘子》六
【第77句】:罄笔难书[qìng bǐ nán shū]
【解释】罄:尽,完。砍完所有的竹子做成书简也难以写完。形容事情多得写不完。
【出处】郭沫若《洪波曲》第八章:“他们分发到战区以后,所经历的各种艰难困苦,那真是罄笔难书。”
【第78句】:刺股读书[cì gǔ dú shū]
【解释】比喻刻苦攻读。
【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
【第79句】:骑牛读汉书[qí niú dú hàn shū]
【解释】形容刻苦攻读。
【出处】《新唐书·李密传》:“(李密)闻包恺的缑山,往从之。以蒲韀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书”在中间的成语
【第1句】:寝馈书中[qǐn kuì shū zhōng]
【解释】馈:吃饭。读书很专心,吃饭睡觉都忘记了。
【示例】他积极备考,寝馈书中,我们为他捏一把汗。
【第2句】:虫书鸟篆[chóng shū niǎo zhuàn]
【解释】书:字体。字体像鸟虫。借指外国文字。
【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50回:“巡捕传进一个洋式片子来,上面写着虫书鸟篆,说有位洋老爷拜会大人。”
【第3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dú shū bǎi biàn,qí yì zì xiàn]
【解释】见:显现。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示例】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话一点不假。
【第4句】:有脚书橱[yǒu jiǎo shū chú]
【解释】比喻学识渊博的人。也指脱离实际食古不化的书呆子。
【出处】宋·龚明之《中吴记闻》:“程信民记闻精确,乡人号为有脚书厨(橱)。”
【第5句】:惟有读书高[wéi yǒu dú shū gāo]
【解释】只有读书以求进取,才是高尚的途径。
【出处】元·柯丹丘《荆钗记·会讲》:“世上般皆下品,思量惟有读书高。”
【示例】明·范受益《寻亲记·劝勉》:“有人来就学,不肯好相交,只把家私来比并,不思量惟有读书高。”
【第6句】:知书通礼[zhī shū tōng lǐ]
【解释】有文化,懂礼仪。形容有教养。同“知书达礼”。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十六回:“看了柴进、燕青出言不俗,知书通礼,先自有八分欢喜。”
【第7句】:知书识礼[zhī shū shí lǐ]
【解释】有文化,懂礼仪。形容有教养。同“知书达礼”。
【出处】清·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一回:“媳妇虽不敢说知书识礼,然而'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句俗话,是从小儿听到大的。”
【示例】文君,你是知书识礼的人,我万不想出你,替我卓门闹出这样伤风败俗的丑事! ——郭沫若《卓文君》第三景
【第8句】:丹书白马[dān shū bái mǎ]
【解释】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享有世袭爵位和免罪等特权的证件时,宰白马歃其血,以示坚守誓约,后人称为“丹书白马”。
【出处】《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申以丹书之信,重以白马之盟。”颜师古注:“白马之盟,谓刑白马歃其血以为盟也。”
【示例】开国承家,丹书白马。 ——唐·杨炯《后周青州刺史齐贞公宇文公神道碑》
【第9句】:知书知礼[zhī shū zhī lǐ]
【解释】有文化,懂礼仪。形容有教养。同“知书达礼”。
【出处】明·高明《琵琶记·牛氏规奴》:“更羡他知书知礼,是一个不趋跄的秀才。”
【示例】他日到人家,知书知礼,父母光辉。这都是你娘亲失教也。 ——明·汤显祖《牡丹亭·训女》
【第10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dú shū pò wàn juàn,xià bǐ rú yǒu shén]
【解释】将万卷书读破了,下笔写文章就如有神助。比喻要想写好文章,就要多读书。
【出处】唐·杜甫《奉赠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示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前程事业,岂期中路惹灾迍。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第十八出
【第11句】:著书立言[zhù shū lì yán]
【解释】立:创立、提出;言:主张,学说。从事写作,提出自己的主张和学说。
【出处】唐·陈黯《言风》:“扬雄亦慕仲尼之教者,以著书立言为事,得自易哉。”
【示例】盖是晦庵早年登朝,茫茫仕宦之中,著书立言,流布天下,自己还有些不慊意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
【第12句】:邪书僻传[xié shū pì zhuàn]
【解释】淫邪不正的书籍,冷僻怪异的传记。指内容荒诞不经的书籍。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九回:“如今稍知些事,又看了些邪书僻传,凡远亲近友之家所见的那些闺英闱秀,皆未有稍及黛玉者,所以早存一段心事,只不好说出来。”
【第13句】:一介书生[yī jiè shū shēng]
【解释】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出处】唐·王勃《秋日登洪州滕王阁饯别序》:“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示例】读书人又称书生。这固然是个可以骄傲的名字,如说“一介书生”、“书生本色”,都含有清高的意思。 ——朱自清《论书生的酸气》
【第14句】:白面书郎[bái miàn shū láng]
【解释】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出处】唐·白居易《重过秘书旧房因题长句》:“昔为白面书郎去,今作苍颜赞善来。”
【第15句】:通书达礼[tōng shū dá lǐ]
【解释】指通诗书,懂礼仪。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二卷:“原来田氏是东村田贡元的女儿,倒有十分颜色,又且通书达礼。”
【第16句】:能书不择笔[néng shū bù zé bǐ]
【解释】写字好的人不计较笔的优劣。
【出处】明·王肯堂《郁冈·斋笔》:“能书不择笔,此浪语也。古来唯称率吏不择笔。”
【第17句】:善书不择纸笔[shàn shū bù zhé zhǐ bǐ]
【解释】工于书法的人,不会过于选择纸和笔。比喻功力深厚,易见实效。
【出处】唐·张怀瓘《书断列传》卷三:“曰:'何如欧阳询?’曰:'闻询不择纸笔,皆能如志,官岂得若此。’”宋·陈师道《后山谈丛》:“善书不择纸笔,妙在心手,不在物也。”
【第18句】:左书右息[zuǒ shū yòu xī]
【解释】比喻倒行逆施。
【出处】《管子·七法》:“不明于法而欲治民一众,犹左书而右息之。”尹知章注:“息,止也……人右手能书,而左手不能书也。今反用左手书而右手息而不动倒行逆施之譬。”
【第19句】:知书识字[zhī shū shí zì]
【解释】指有文化修养。
【出处】明·冯惟敏《朝天子·自遣》曲:“海翁,命穷,百不会,千无用。知书识字总成空。”
【示例】你是个知书识字之人,难道'覆水难收’四个字也不知道么? ——清·李渔《奈何天·计左》
【第20句】:鱼书雁足[yú shū yàn zú]
【解释】鱼书、雁足:古代传说指书信的传递者。后多用以指书信。
【出处】南朝·梁·王僧孺《捣衣》诗:“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
【第21句】:咄咄书空[duō duō shū kōng]
【解释】形容失志、懊恨之态。
【出处】《晋书·殷浩传》载殷浩虽被黜放,口无怨言,但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
【示例】[梁鼎芬]既失志,有咄咄书空之感,去秋,遂因政变作符命数篇,诗以记之。 ——章炳麟《梁园客》诗自注
【第22句】:飘零书剑[piāo líng shū jiàn]
【解释】古时谓文人携带书剑,游学四方,到处飘泊。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56回:“如今虽是飘零书剑,家里也还有一百亩田,三四带房子住着。”
【第23句】:车同轨,书同文[chē tóng guǐ,shū tóng wén]
【解释】同文:全国所用的文字相同;同轨:全国车辙阔狭相同。统一文字,统一车辙。比喻国家统一。
【出处】《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第24句】:立地书厨[lì dì shū chú]
【解释】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渊博。
【出处】《宋史·吴时传》:“时敏于为文,未尝属稿,落笔已就,两学目之曰'立地书厨’。”
【第25句】:裁书叙心[cai shu xu xin]
【解释】写了这封信表述心意。
【第26句】:月书赤绳[yuè shū chì shéng]
【解释】月书:月下老人的婚书;赤绳:月下老人用以牵系婚姻的红绳。指已定下的婚约。
【出处】明·胡文焕《群音类选·四喜记·大宋毕姻》:“幸蓝桥玉杵先投,信月书赤绳难换。”
【第27句】:丹书铁券[dān shū tiě quàn]
【解释】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
【出处】《后汉书·祭遵传》:“丹书铁券,传于无穷。”
【示例】先朝赐有丹书铁券,安居乐业。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七回
【第28句】:读书种子[dú shū zhǒng zǐ]
【解释】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出处】宋·周密《齐东野语·书种文种》:“山谷云:'士大夫子弟,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当名世矣。’”
【示例】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 ——《明史·方孝孺传》
【第29句】:知书达礼[zhī shū dá lǐ]
【解释】知、达:懂得。有文化,懂礼貌。形容有教养。
【出处】元·无名氏《冯玉兰》第一折:“只我这知书达礼当恭谨,怎肯着出乖露丑遭谈论。”
【示例】老师希望我们健康成长,要知书达礼,全面发展。
【第30句】:摊书傲百城[tān shū ào bǎi chéng]
【解释】比喻藏书之富或嗜书之深。
【出处】北魏李谧博览群书,无意做官,将家产都花在收罗书籍上。经他细加审订的书有四千卷之多。他有句名言:“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意即只要有万卷书,又何必做管辖百城的官。事见《魏书·李谧传》。
【第31句】:两脚书橱[liǎng jiǎo shū chú]
【解释】指读书很多但不善于应用的人。
【出处】《南史·陆澄传》:“澄当世称为硕学,读《易》三年不解文义,欲撰《宋书》竟不成。王俭戏之曰:'陆公,书厨也。’”
【示例】俗谚谓为两脚书橱,记诵日多,多益为累,及伸纸落笔时,胸如乱丝。 ——清·叶燮《原诗·内篇下》
【第32句】:郢书燕说[yǐng shū yān shuō]
【解释】郢:春秋战国时楚国的都城;书:信;燕:古诸侯国名;说:解释。比喻牵强附会,曲解原意。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示例】是不必然,亦不必不然,郢书燕说,固未为无益。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四
【第33句】:诗书礼乐[shī shū lǐ yuè]
【解释】六代儒家六经的名称,即《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乐经》。
【出处】《礼记·王制》:“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
【示例】诗书礼乐,定自孔子,发明章句,始于子夏。 ——清·朱彝尊《文水县卜子祠堂记》
【第34句】:白面书生[bái miàn shū shēng]
【解释】指缺乏阅历经验的读书人。也指面孔白净的读书人。
【出处】《宋书·沈庆之传》:“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
【示例】雪儿呵,偏则把白面书生奚落。 ——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十二出
【第35句】:家书抵万金[jiā shū dǐ wàn jīn]
【解释】比喻家信的珍贵。
【出处】唐·杜甫《春望》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示例】家书抵万金,更何况是久盼方至! ——桑逢康《洁光——郭沫若与安娜在上海》
【第36句】:鱼书雁帖[yú shū yàn tiě]
【解释】泛指书信。
【出处】明·高濂《绛都春序·题情》套曲:“空接,鱼书雁帖,反教人添哽咽。”明·王九思《绛都春序·四时闺怨》套曲:“盼征鸿在天外,行列,烦寄却鱼书雁帖。”
【第37句】:乡书难寄[xiāng shū nán jì]
【解释】乡书:家书。家书很难寄回家中。比喻与家乡消息隔绝。
【出处】唐·韦庄《章台夜思》:“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第38句】:名书锦轴[míng shū jǐn zhóu]
【解释】锦轴:古代把历史写在带轴的锦缎上,代称历史。将名字写在史书上。
【出处】《神童诗·劝学》:“遗子黄金宝,何如教一经。姓名书锦轴,朱紫佐朝廷。”
【第39句】:废书而叹[fèi shū ér tàn]
【解释】废:放下。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发出感叹。形容读书时对其内容有所感触而置书兴叹。
【出处】《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
【示例】而良史书之,题以巧宦之目,未尝不慨然废书而叹。 ——晋·潘岳《闲居赋》
【第40句】:琴棋书画[qín qí shū huà]
【解释】弹琴、弈棋、写字、绘画。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五:“唐高测,彭州人。聪明博识,文翰纵横。至于天文历数,琴棋书画,长笛胡琴,率梁朝朱异之流。”
【示例】不拘描龙绣凤,件件皆精,琴棋书画,般般都会。 ——清·张南庄《何典》第七回
【第41句】:著书等身[zhù shū děng shēn]
【解释】形容著述极多,迭起来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
【出处】《宋史·贾黄中传》:“黄中幼聪悟,方五岁,玭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
【示例】黟汪先生南士,绩学敦行,著书等身,以稽古余力,重为蒐补。(鲁迅《古集序跋集·关于汪辑本〈谢承后汉书〉》)
【第42句】:丹书铁契[dān shū tiě qì]
【解释】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高帝纪下》:“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
【示例】你就是有丹书铁契,我也不怕你。
【第43句】:文弱书生[wén ruò shū shēng]
【解释】文弱:文雅而体弱。举目文雅,身体柔弱的读书人。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下》:“士龙为人,文弱可爱。”
【第44句】:读书得间[dú shū dé jiàn]
【解释】间:间隙。比喻窍门。读书得了窍门。形容读书能寻究窍门,心领神会。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4回:“你真可谓读书得间了!你说的一点不错。”
【示例】古人说的'读书得间’这也许可以说是要'看题得间’。 ——邹韬奋《经历·大声疾呼的国文课》
【第45句】:摊书拥百城[tān shū yōng bǎi chéng]
【解释】比喻藏书之富或嗜书之深。同“摊书傲百城”。
【第46句】:燔书坑儒[fán shū kēng rú]
【解释】焚毁典籍,坑杀书生。同“焚书坑儒”。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下》:“并六国,称皇帝,负力怙威,燔书坑儒,自任私智。”
【第47句】:世代书香[shì dài shū xiāng]
【解释】世世代代都是读书人家。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林家虽贫到没饭吃,也是世代书香人家,断不肯将他家的人丢给亲戚,落的耻笑。”
【示例】跟你谈起郑家的事,你就满口世代书香,家学渊源。 ——巴金《秋》
【第48句】:着书立说[zhù shū lì shuō]
【解释】着:写作;立:成就;说:学说。写书或文章,创立自己的学说。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5回:“将南京元(玄)武湖赐与庄尚志着书立说,鼓吹休明。”
【示例】乃吾一切先哲着书立说之宗旨。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自序》
【第49句】:鹅笼书生[é lóng shū shēng]
【解释】比喻幻中生幻,变化无常。
【出处】晋·荀氏《灵鬼志》
【第50句】:借书留真[jiè shū liú zhēn]
【解释】指借别人的书,抄写后留下正本,把抄本还给别人。
【出处】《汉书·河间献王传》:“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
【第51句】:上书言事[shàng shū yán shì]
【解释】指向朝廷书面提出对国家大事的看法或建议。现多指向上级写信提建议或意见。
【出处】《资治通鉴·汉纪十》:“临菑人主父偃、严安,无终人徐乐,皆上书言事。”
【示例】天下幕职、州县官上书言事,凡民俗利害,政令否臧,并许于本州附传置以闻。 ——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卷十二
【第52句】:画瓦书符[huà wǎ shū fú]
【解释】旧时迷信,在瓦上画图像,在黄表纸上画符箓,所说可以驱鬼避邪。泛指各种迷信活动。
【出处】旧时迷信,在瓦上画图像,在黄表纸上画符箓,所说可以驱鬼避邪。泛指各种迷信活动。
【第53句】:鱼书雁帛[yú shū yàn bó]
【解释】泛指书信。
【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器玩·制度》:“则笺简二字中,便有无穷本义,鱼书雁帛而外,不有竹刺之式可为乎?”
【第54句】:燔书阬儒[fán shū gāng rú]
【解释】焚毁典籍,坑杀书生。同“焚书坑儒”。
【出处】《汉书·地理志下》:“昭王曾孙政并六国,称皇帝,负怙威,燔书阬儒,自任私智。”
【第55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dú wàn juàn shū,xíng wàn lǐ lù]
【解释】读万卷书,如同行万里路一样。形容多读书,则见多识广。
【出处】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五:“《眼镜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耀自他,我得其助。”
【第56句】:有脚书厨[yǒu jiǎo shū chú]
【解释】戏称记闻精确、知识渊博的人。
【出处】宋·龚明之《中吴纪闻·有脚书厨》:“[龚程]自幼读书于南峰山先都官墓庐,攻苦食淡,手未尝释卷。记问精确,经传子史,无不通贯。,乡人号为'有脚书厨’。”
【第57句】:谤书一箧[bàng shū yī qiè]
【解释】谤书:毁谤别人的文书;箧:箱子。比喻私下对人攻击。
【出处】《战国策·秦策三》:“魏文侯令乐羊将攻中山,三年而拔之。乐羊反而语功,文侯示之谤书一箧。乐羊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主君之力也。’”
【第58句】:鱼书雁信[yú shū yàn xìn]
【解释】泛指书信。
【出处】《雍熙乐府·古调石榴花·闺思》:“总是伤情别离,则这鱼书雁信,冷清清杳无踪迹。”
【第59句】:读书三到[dú shū sān dào]
【解释】形容读书十分认真。
【出处】宋·朱熹《训学斋规》:“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紧。”
【示例】我们要学古人读书三到的学习方法。
【第60句】:立地书橱[lì dì shū chú]
【解释】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
【出处】《宋史·吴时传》:“每于为文,未尝属稿,落笔已成,两学目之曰立地书橱。”
【第61句】:中书君[zhōng shū jūn]
【出处】宋·苏轼《自笑》:“醉笔得天全,宛宛天投霓。多谢中书君,伴我此幽栖。”
【示例】管城子、中书君,悉为笔号;石虚中、即墨侯,皆为砚称。(明·程登吉《幼学琼林·器用》)
【第62句】:学书不成,学剑不成[xué shū bù chéng,xué jiàn bù chéng]
【解释】学习书法没学好,学习剑术也没学到手。指学习一无所成。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籍(羽)少,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第63句】:著书立说[zhù shū lì shuō]
【解释】立:创立、提出;说:主张,学说。从事写作,提出自己的主张和学说。
【出处】唐·陈黯《言风》:“扬雄亦慕仲尼之教者,以著书立言为事,得自易哉。”
【示例】将南京元武湖赐与庄尚志著书立说,鼓吹休明。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五回
【第64句】:读书破万卷[dú shū pò wàn juàn]
【解释】破:突破;卷:书籍册数。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
【出处】唐·杜甫《奉赠韦左丞文二十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示例】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便指的是学力。 ——茅盾《杂谈思想与技巧、学力与经验》
【第65句】:燕颔书生[yàn hàn shū shēng]
【解释】有封侯之相的读书人。亦用以称美志在建立军功的士人。同“燕颔儒生”。
【第66句】:牛角书生[niú jiǎo shū shēng]
【解释】比喻勤奋读书的人。
【出处】《新唐书·李密传》:“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示例】牛角书生,虬髯豪客,谈笑皆堪折简招。 ——宋·刘克庄《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词
【第67句】:读书三余[dú shū sān yú]
【解释】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指读好书要抓紧一切闲余时间。
【出处】《三国志·魏志·董遇传》云:“人有从学者,……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
【第68句】:废书长叹[fèi shū cháng tàn]
【解释】废:放下。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发出感叹。形容读书时对其内容有所感触而置书兴叹。
【出处】《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
【示例】仆每读至此,未尝不废书长叹,伤岁月不我与也。 ——元·王恽《上张右丞书》
【第69句】:焚书坑儒[fén shū kēng rú]
【解释】焚:烧;坑:把人活埋;儒:指书生。焚毁典籍,坑杀书生。
【出处】汉·孔安国《〈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示例】满清入主中原,焚书坑儒多少次,杀了民族思想的人。 ——梁斌《红旗谱》四二
【第70句】:知书达理[zhī shū dá lǐ]
【解释】知、达:懂得。有文化,讲道理。形容有教养。
【出处】元·无名氏《冯玉兰》第一折:“只我这知书达礼当恭谨,怎肯着出乖露丑遭谈论。”
【示例】一个人知书达理,就该往上巴结才是。(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六回)
【第71句】:蠹书虫[dù shū chóng]
【解释】蛀书的虫子。比喻读死书的人。
【出处】唐·韩愈《杂诗》:“岂殊蠹书虫,生死文字间。”
【示例】他是个蠹书虫,不知变通。
【第72句】:学书学剑[xué shū xué jiàn]
【解释】学文练武。
【出处】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学书不成,去,学剑。”
【示例】柳亚子《次韵分寄康弼大觉》:“学书学剑成何济,闲煞屠龙倚马才。”
【第73句】:知书明理[zhī shū míng lǐ]
【解释】有文化,懂礼仪。形容有教养。同“知书达礼”。
【出处】清·坑余生《续济公传》第三回:“那素秋本是知书明理之人,见郑氏说的很好,自己也愿意。”
【示例】仿佛谁都是混帐,只有他自己是知书明理的君子人。 ——老舍《骆驼祥子》二一
【第74句】:殷浩书空[yīn hào shū kōng]
【解释】借指事情令人惊奇诧异。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示例】流水不鸣而似鸣,高山是寂而非寂。坐客别去者,皆作殷浩书空,谓咄咄怪事无有过此者矣。 ——清·李渔《闲情偶寄·居室·墙壁》
【第75句】:以书为御[yǐ shū wéi yù]
【解释】按照书本上学来的知识去驾驭马匹。比喻死守教条,难以成事。
【出处】《战国策·赵策二》:“谚曰:'以书为御者,不尽于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达于事之变。’”
【第76句】:拥书百城[yōng shū bǎi chéng]
【解释】比喻藏书极其丰富或嗜书之深。
【出处】魏书·逸士传·李谧》:“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
【示例】沈砺《年来所志百不遂而书籍藏日富》诗:“黄泥亭子白茆堂,拥书百城南面王。”
【第77句】:四书五经[sì shū wǔ jīng]
【解释】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出处】汉·班固《白虎通·五经》:“五经何谓?谓《易》、《尚书》、《诗》、《礼》、《春秋》也。”宋·朱熹著有《四书集注》。
【示例】君子是只读四书五经,做八股,非常规矩的。 ——鲁迅《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
【第78句】:拥书南面[yōng shū nán miàn]
【解释】比喻藏书极其丰富或嗜书之深。同“拥书百城”。
【出处】《魏书·逸士传·李谧》:“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清·归庄《感怀》诗:“捉鼻东山关气运,拥书南面足经纶。”
【示例】高枕北窗寻乐地,拥书南面作长城。 ——清·赵翼《消闲》诗
【第79句】:闲话休题,书归正传[xián huà xiū tí,shū guī zhèng zhuàn]
【解释】题:通“提”,提说。指不要紧的话不必说了,还是回到正题上来。
【出处】鲁迅《呐喊·阿Q正传》:“便从不入三教九流的小说家所谓'闲话休题,书归正传’这一句套话里,取出'正传’两个字来,作为名目。”
【第80句】:诗书发冢[shī shū fà zhǒng]
【解释】比喻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作风。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外物》:“儒以诗礼发冢。”
【示例】不止诗书发冢,《周官》资篡而已。 ——清·高珩《<聊斋志异>序》
【第81句】:闲话休提,书归正传[xián huà xiū tí,shū guī zhèng zhuàn]
【解释】提:提说。指不要紧的话不必说了,还是回到正题上来。
【出处】王朝闻《论凤姐》第16章:“闲话休提,书归正传;看来袭人自己,日子也并不太好过。”
【第82句】:名书竹帛[míng shū zhú bó]
【解释】书:书写,记载;竹帛:史书。把名字留在史书上。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
【出处】唐·吴兢《贞观政要·任贤》:“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名书竹帛。”
【第83句】:曝书见竹[pù shū jiàn zhú]
【解释】指睹物思人。
【出处】清·浦起龙《<史通通释>序》:“网搜佣钞,敦复力最勤,未卒事病亡,每一展卷,不胜曝书见竹之感。”
【第84句】:坐拥书城[zuò yōng shū chéng]
【解释】比喻藏书丰富。同“坐拥百城”。
【出处】孙百刚《郁达夫外传·风雨茅庐》:“达夫的书,我们一向知道是多的……但从前住的都是弄堂小房子,没有一间正式的书房,所以未窥全豹。经现在这么陈列一番,真是坐拥书城,洋洋大观了。”
【第85句】:弃书捐剑[qì shū juān jiàn]
【解释】比喻胸怀大大志的人不屑于小事。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第86句】:掉书袋[diào shū dài]
【解释】掉:摆动,摇动。指说话或写文章好引用古书言词来卖弄自己的学识渊博。
【出处】《南唐书·彭利用传》:“对家人稚子,下逮奴隶,言必据书史,断章破句,以代常谈,俗谓之'掉书袋’。”
【示例】不事斧凿,高则高矣,但时时掉书袋,要是一癖。 ——宋·刘克庄《跋刘叔安感秋八词》
【第87句】:飞书走檄[fēi shū zǒu xí]
【解释】迅速地书写文件。
【出处】唐·李白《送程刘二侍御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诗:“绣衣貂裘明积雪,飞书走檄如飘风。”
【示例】论都及政者宗班张,飞书走檄者征陈琳。 ——唐·崔祐甫《穆氏四子讲艺记》
【第88句】:读书君子[dú shū jūn zǐ]
【解释】旧时称有志操有学问的人。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末云]敢问小姐常出来么?[红怒云]先生是读书君子,孟子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也。’”
【示例】高赞见女儿人物整齐,且又聪明,不肯将他配个平等之,定要拣个读书君子、才貌兼全的配他,聘礼厚薄到也不论。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七卷
【第89句】:金书铁券[jīn shū tiě quàn]
【解释】铁券:古代帝王赐给功臣的铁制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
【出处】唐·罗隐《代武肃王钱缪谢赐铁券表》:“赐臣金书铁券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