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纳”的成语大全(64个)

7875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含“纳”的成语大全(64个)

小编为您整理了纳污藏秽、闭门不纳、招亡纳叛等含“纳”的成语64个,其中“纳”开头的17个,“纳”结尾的7个,“纳”在中间的40个,及其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纳”开头的成语

【第1句】:纳污藏秽[nà wū cáng huì]

【解释】纳:容纳;秽:肮脏,污秽。包藏容纳污浊肮脏的东西。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出处】宋·叶适《东嘉开河记》:“故大川浅不胜舟,而小者纳污藏秽,流泉不来,感为疠疫,民之病此,积四五十年矣。”

【示例】遂使首善贤士之关,翻为纳污藏秽之府。 ——明·谢肇淛《五杂俎·事部》

【第2句】:纳贡称臣[nà gòng chēng chén]

【解释】缴纳贡品,自称为臣下。后来也用以比喻心悦诚服,甘拜下风。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四十八回:“陈柳虽然大卖私盐,谁知这久惯盐徒都与这巡盐的民壮结成一伙,四时八节都与那巡役纳贡称臣,所以任凭那盐徒四处横行,壅阻盐法。”

【示例】宜要其纳贡称臣,以黄河为界。 ——柯劭忞《清史稿·太宗本纪》

【第3句】:纳屦踵决[nà jù zhǒng jué]

【解释】纳:穿;屦:鞋;踵:脚后跟;决:破裂。穿上鞋子,破了后跟。形容衣着褴褛。

【出处】《庄子·让王》:“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屦而踵决。”

【第4句】:纳叛招亡[nà pàn zhāo wáng]

【解释】招收逃亡的人,接纳敌方叛变、归顺的人。

【出处】《资治通鉴·汉纪·太祖高皇帝中五年》:“高祖起丰、沛以来,罔罗豪桀,招亡纳叛,亦已多矣。”

【示例】靳直纳叛招亡,屯留洋海,赝符伪札,布满江湖,应照大逆之条,凌迟不枉。(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三十四回)

【第5句】:纳士招贤[nà shì zhāo xián]

【解释】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出处】《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早则是泽及黎民,又待要招贤纳士礼殷勤,币帛降玄纁。”

【示例】贤士有如此博学广文,高才大德,见如今圣人纳士招贤,何不进取功名。 ——明·无名氏《薛苞认母》第四折

【第6句】:纳污藏垢[nà wū cáng gòu]

【解释】纳:容纳;垢:污秽。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出处】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第四节:“所最可痛者,旧病未去,新病复来,日积月涂,纳污藏垢,驯至良医束手,岌岌待亡。”

【示例】我不想去那纳污藏垢的地方。

【第7句】:纳谏如流[nà jiàn rú liú]

【解释】纳:采纳,接受;谏:旧指规劝君主或尊长,使改正错误;如流:迅速。接受劝谏就像流水那样自然。形容非常乐意听取别人意见。

【出处】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三折:“豁达大度,纳谏如流,为宗而罢刑肉。”

【示例】玄德公纳谏如流,敬贤礼士。 ——明·无名氏《庞掠四郡》第四折

【第8句】:纳履踵决[nà lǚ zhǒng jué]

【解释】纳:穿;履:鞋;踵:脚后跟;决:破裂。提上鞋,鞋的脚后跟处却破裂。形容处境困难。

【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原宪]楮冠黎杖而应门,正冠则缨绝,振襟则肘见,纳履则踵决。”

【第9句】:纳头便拜[nà tóu biàn bài]

【解释】纳头;低头。一见面就低头行下拜礼。形容人谦虚有礼貌。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三回:“武松当下推金山,倒玉柱,纳头便拜。”

【示例】进了大门,二层厅上立定,万中书纳头便拜。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回

【第10句】:纳忠效信[nà zhōng xiào xìn]

【解释】纳;献纳;效:献出。献出忠心和诤言。

【出处】西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材力之誉,自结明主。”

【第11句】:纳污含垢[nà wū hán gòu]

【解释】纳:接受;垢:污秽。包藏容纳污秽的东西。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示例】日本蕞尔小国尔,尚知发奋为雄。独我大国,将纳污含垢以终古哉! ——清·冯桂芬《上制洋器议》

【第12句】:纳民轨物[nà mín guǐ wù]

【解释】纳:容纳;民:老百姓;轨:法度;物:器物。指将百姓纳入遵守法度、惜用器物的正道。

【出处】《左传·隐公五年》:“群将纳民于轨物者也。”

【示例】纳民轨物,驱时仁寿,神化隆平,生灵熙阜。 ——《隋书·卢思道传》

【第13句】:纳奇录异[nà qí lù yì]

【解释】纳:接纳;录:录用。接纳录用有奇异才能的人。

【出处】《三国志·吴志·鲁肃传》:“今主人亲贤贵士,纳奇录异,且吾闻先哲秘论,承运代刘氏者,必兴于东南,推步事势,当其历数,终构帝基,以协天符,是烈士攀龙附凤驰骛之秋。”

【示例】今吾孙将军亲贤礼士,纳奇录异,世所罕有。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九回

【第14句】:纳新吐故[nà xīn tǔ gù]

【解释】原指人呼吸时,吐出浊气,吸进新鲜空气。现多用来比喻扬弃旧的、不好的,吸收新的,好的。

【出处】《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

【示例】夜夜朝朝,纳新吐故,潜收静处功夫。 ——明·陆采《明珠记·买药》

【第15句】:纳履决踵[nà lǚ jué zhǒng]

【解释】纳:穿;履:鞋;决:破裂;踵:脚后跟。穿鞋而后跟即破。比喻穷困、窘迫。

【出处】明·程登吉《幼学琼林·贫富》:“曾子捉襟见肘,纳履决踵,贫不胜言。”

【第16句】:纳垢藏污[nà gòu cáng wū]

【解释】垢、污:肮脏的东西。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

【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薮藏疾。”

【示例】受人钱甘心纳垢藏污。 ——明·陈汝元《金莲记·构畔》

【第17句】:纳污藏疾[nà wū cáng jí]

【解释】污、疾:肮脏的东西。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

【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示例】五岳陵霄,四海亘地,纳污藏疾,无损高深。 ——《资治通鉴·唐纪·太宗贞观十九年》

“纳”结尾的成语

【第1句】:闭门不纳[bì mén bù nà]

【解释】纳:入,进来。关上门不让人进来。

【出处】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四:“欲入城则闭门不纳,将入山则又与贼遇。”

【示例】闭门不纳的鲁男子。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一回

【第2句】:半筹不纳[bàn chóu bù nà]

【解释】筹:古代计算工具,引伸为计策;纳:缴纳。半条计策也拿不出来。比喻一点办法也没有。

【出处】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一折:“往常时我习武艺学兵法,到如今半筹也不纳。”

【示例】万骑交驰,两军相见,咱手里半筹不纳。 ——元·朱凯《昊天塔》第二折

【第3句】:深文周纳[shēn wén zhōu nà]

【解释】周纳:罗织罪名。指苛刻地或歪曲地引用法律条文,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也指不根据事实,牵强附会地给人硬加罪名。

【出处】《史记·酷吏列传》:“与赵禹共定诸律令,务在深文。”《汉书·路温舒传》:“上奏畏却,则锻炼而周纳之。”

【示例】但这也许是“刀笔吏”工的深文周纳。 ——鲁迅《华盖集续编·可惨与可笑》

【第4句】:言从计纳[yán cóng jì nà]

【解释】讲的话、出的主意,都听从采纳。

【出处】汉·蔡邕《司空临晋侯杨公碑》:“及其所以匡辅本朝,忠言嘉谋,造膝危辞,当事而行,言从计纳。”

【第5句】:山容海纳[shān róng hǎi nà]

【解释】形容胸怀宽广,能象山谷和大海一样容物。

【出处】唐·欧阳詹《送张尚书书》:“以尚书山容海纳,则自断于朐襟也,岂在攸攸八行尺牍进退于人乎?”

【第6句】:锻炼周纳[duàn liàn zhōu nà]

【解释】锻炼:锤炼;周纳:罗织。指罗织罪名,设法使之周密而无遗漏。

【出处】汉·陆温舒《上书言宜尚德缓刑》:“故囚人不胜痛,则饰辞以视之,吏治者利其然,则指道以明之,上奏畏却,则锻炼而周纳之。”

【第7句】:格格不纳[gē gē bù nà]

【解释】指难以接受。

【出处】清·昭槤《啸亭杂录·诗文涩体》:“其《新唐书》好用僻字涩句,以矜其博,使人读之,胸臆间格格不纳,殊不爽朗。”

“纳”在中间的成语

【第1句】:招亡纳叛[zhāo wáng nà pàn]

【解释】招引接纳敌方叛逃的人。

【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高帝五年》:“高祖起丰、沛以来,罔罗豪桀,招亡纳叛,亦已多矣。”

【示例】那时安禄山久蓄异志,专一招亡纳叛。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卷

【第2句】:川泽纳污[chuān zé nà wū]

【解释】以湖泊江河能容纳各种水流的特性。比喻人有涵养,能包容所有的善恶、毁誉。

【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第3句】:启宠纳侮[qǐ chǒng nà wǔ]

【解释】指开宠端而招致侮慢。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定公元年》:“启宠纳侮,其此之谓也。”

【第4句】:傅纳以言[fù nà yǐ yán]

【解释】傅:陈述。让人陈述自己的意见而加以采纳。

【出处】《汉书·成帝纪》:“古之选贤,傅纳以言,明试以功。”

【第5句】:去故纳新[qù gù nà xīn]

【解释】犹言去旧迎新。

【出处】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以迎新年,相聚酣饮,留宿岁饭,至新年十二日,则弃之街衢,以为去故纳新也。”

【第6句】:含垢纳污[hán gòu nà wū]

【解释】垢:耻辱;污:污蔑。容忍耻辱和污蔑。指气度大,能包容一切。

【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示例】退而上书数万言,大抵皆劝神宗忠恕仁厚,含垢纳污,屈己以裕人也。 ——宋·苏轼《辩试馆职策问札子》之二

【第7句】:招权纳赂[zhāo quán nà lù]

【解释】把持权势,接受贿赂。

【出处】《元史·朴不花传》:“不花骄恣无上,招权纳赂,奔竞之徒,皆出其门,骎骎有赵高、张让、田令孜之风。”

【示例】皆人间清要之官而招权纳赂,欺世盜名,或于任所阳为廉洁,而阴受苞苴。 ——明·李昌祺《剪灯余话·何思明游酆都录》

【第8句】:藏垢纳污[cáng gòu nà wū]

【解释】垢、污:肮脏的东西。包藏容纳肮脏之物。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

【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示例】大概是明末的王思任说的罢:“会稽乃报仇雪耻之乡,非藏垢纳污之地。” ——鲁迅《且介亭杂文附集·女吊》

【第9句】:招降纳款[zhāo xiáng nà kuǎn]

【解释】招:招引;纳:接纳;款:投诚。指招引接纳敌方投降、叛变的人扩充势力

【出处】宋·何坦《西畴老人常言·明道》:“岂非招降纳款,开之以自新乎!”

【第10句】:招权纳贿[zhāo quán nà huì]

【解释】招权:弄权,揽权;纳贿:接受贿赂。抓权力,受贿赂。

【出处】《汉书·季布传》:“辩士曹丘生数招权顾金钱。”

【示例】他父子济恶,招权纳贿,卖官鬻爵。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四十卷

【第11句】:招降纳附[zhāo xiáng nà fù]

【解释】招:招引;纳:接纳;附:归附。指招引接纳敌方投降、叛变的人扩充势力

【出处】《元史·来阿八赤传》:“今出兵分定其地,招降纳附,勿纵士卒侵掠。”

【第12句】:称臣纳贡[chēng chén nà gòng]

【解释】旧时指小国向大国臣服而年年进贡。

【出处】旧时指小国向大国臣服而年年进贡。

【示例】我们不能干称臣纳贡的事。

【第13句】:招降纳叛[zhāo xiáng nà pàn]

【解释】原指收容接纳敌方投降叛变过来的人,以扩大自己的势力。现指收罗坏人,结党作恶。

【出处】《宋史·刘光世传》:“楚州破,命光世节制诸镇,力守通泰。完颜昌屯承楚,光世知其众思归,欲携贰之。……获敌不杀,令持钱文示其徒,有欲归者,扣江执钱为信。归者不绝。”

【示例】无论谁搞招降纳叛、结党营私的罪恶活动,都没有好下场。

【第14句】:计劳纳封[jì láo nà fēng]

【解释】计:考定,计算;纳封:接受封赏。根据付出的劳动而接受封赏。

【出处】《晋书·虞亮传》:“此之厚幸,可谓弘矣,岂复得计劳纳封,受赏司勋哉。”

【第15句】:铺胸纳地[pū xiōng nà dì]

【解释】一种上半身贴近地面的跪拜礼,表示虔敬与隆重。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六回:“三藏展背舒身,铺胸纳地,望金像叩头。”

【第16句】:芥纳须弥[jiè nà xū mí]

【解释】须弥:传说中的古印度山名。佛教说法,小小的芥子可包容须弥大山或整个世界。

【示例】佛家所说的芥纳须弥包含一个伟大的哲理。

【第17句】:揽权纳贿[lǎn quán nà huì]

【解释】揽:把持。纳:接纳。把持权势,并接受贿赂。

【出处】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六回:“到了湖北,方才晓得李统领因为京里有人参他揽权纳贿等事。”

【示例】他最喜欢揽权纳贿。

【第18句】:养贤纳士[yǎng xián nà shì]

【解释】招养收容有才德的人。

【出处】明·无名氏《孟母三移》第一折:“养贤纳士,修德治民。”

【示例】古代君子靠养贤纳士才取得大的功业。

【第19句】:招门纳婿[zhāo mén nà xù]

【解释】招门:招进门。旧时男子家贫无财,女家无子,招以为婿。

【出处】老舍《骆驼祥子》:“刘老头儿大概是看上了祥子,而想给虎妞弄个招门纳婿的'小人’。”

【示例】刘老头儿大概是看上了祥子,而给虎妞弄个招门纳婿的“小人”。 ——老舍《骆驼祥子》四

【第20句】:招降纳顺[zhāo xiáng nà shùn]

【解释】招收投降的人,接纳敌方归顺的人。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回:“昔高祖之得天下,盖为能招降纳顺,公何拒韩忠耶?”

【第21句】:水底纳瓜[shuǐ dǐ nà guā]

【解释】形容不能容纳。

【出处】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好家私水底纳瓜,亲子父在拳中的这掿沙。”

【示例】我劝他似水底纳瓜,他觑我似镜里观花。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四十一回

【第22句】:贪赃纳贿[tān zāng nà huì]

【解释】贪赃:利用职权非法占有公家或他人的财物;纳:接受;贿:贿赂。指利用职权,贪污受贿。

【示例】已而国用不足,又复思融,意欲再行召入,会有飞状告融,贪赃纳贿,隐没官钱,乃再流巖州,病死途中。 ——蔡东藩《南北史演义》四十四回

【第23句】: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guā tián bù nà lǚ,lǐ xià bù zhěng guān]

【解释】走过瓜田,不要弯下身子提鞋;经过李树下面,不要举起手来整理帽子。比喻避嫌疑。

【出处】《乐府诗集·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示例】俗话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只要自己行得正,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第24句】:凿楹纳书[záo yíng nà shū]

【解释】指藏守书籍以传久远。

【出处】《晏子春秋·杂下三十》:“晏子病,将死,凿楹纳书焉。谓其妻曰:'楹语也,子壮而示之。’”

【第25句】:水里纳瓜[shuǐ lǐ nà guā]

【解释】比喻格格不入,不能相容。

【出处】元·乔孟符《两世姻缘》第三折:“我劝谏他似水里纳瓜,他看觑咱如镜里观花。”

【第26句】:出纳之吝[chū nà zhī lìn]

【解释】舍不得拿出去,出手小气。

【出处】《论语·尧白》:“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内之吝谓之有司。’”

【示例】河北诸路并系灾伤,内定州一路,虽只是雨水为害,然其实亦及五分以上。只缘有司出纳之吝,不与尽实检放,秋税内定州只放二分。 ——宋·苏轼《乞减价粜常平米赈济状》

【第27句】:海纳百川[hǎi nà bǎi chuān]

【解释】纳:容纳,包容。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比喻包容的东西非常广泛,而且数量很大。

【出处】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

【第28句】:正冠纳履[zhèng guàn nà lǚ]

【解释】端正帽子,穿好鞋子。古时讲李树下不要弄帽子,瓜田里不要弄鞋子,以避免有偷李摸瓜的嫌疑。亦作“正冠李下”。

【出处】《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七·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示例】久要心许之信,夷险不爽;正冠纳履之嫌,终始不蹈。 ——晋·李阐《右光禄大夫西平靖侯颜府君碑》

【第29句】:招贤纳士[zhāo xián nà shì]

【解释】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出处】《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早则是泽及黎民,又待要招贤纳士礼殷勤,币帛降玄纁。”

【示例】这里有个招贤纳士好汉柴大官人。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回

【第30句】:按纳不住[àn nà bù zhù]

【解释】心里急躁,克制不住。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不想遇着许仙,春心荡漾,按纳不住,一时冒犯天条。”

【示例】他激动得有些按纳不住了。

【第31句】:招财纳福[zhāo cái nà fú]

【解释】纳:享受。发财享福

【出处】伊索《伊索寓言·赫耳墨斯的雕像》:“他看见自己的像,心想自己是个掌管招财纳福的天使,人们一定要出高价来买,就问值多少钱。”

【第32句】:藏污纳垢[cáng wū nà gòu]

【解释】污、垢:肮脏的东西。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

【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薮藏疾。”

【示例】这个地方曾经是一个藏污纳垢的黑窝。

【第33句】:招权纳赇[zhāo quán nà qiú]

【解释】把持权柄,收受贿赂。同“招权纳贿”。

【出处】《明史·石亨传》:“因劾亨招权纳赇,肆行无忌。”

【第34句】:吐故纳新[tǔ gù nà xīn]

【解释】原指人呼吸时,吐出浊气,吸进新鲜空气。现多用来比喻扬弃旧的、不好的,吸收新的,好的。

【出处】《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

【示例】最人涅伏,吐故纳新,败果既落,新葩欲吐。 ——鲁迅《集外集·说鈤》

【第35句】:穿花纳锦[chuān huā nà jǐn]

【解释】以穿纱的方法做成的刺绣花样。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六回:“行者一一观之,都是些穿花纳锦,刺绣销金之物。”

【第36句】:整冠纳履[zhěng guàn nà lǚ]

【解释】比喻易招惹嫌疑的行动。

【出处】语本《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七·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示例】此所谓蹊田夺牛,岂得谓无过!而整冠纳履,当避嫌疑者也。 ——《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四年》

【第37句】: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guā tián bù nà lǚ,lǐ xià bù zhèng guān]

【解释】比喻避嫌疑。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出处】《艺文类聚》卷四一引三国·魏·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第38句】:按纳不下[àn nà bù xià]

【解释】按纳:抑制,忍耐。无法抑制。多指心里忍耐不住,情绪急躁或忧虑。

【出处】《水浒全传》第五十一回:“朱仝见了,心头一把无明业火高三千丈,按纳不下。”

【第39句】:登庸纳揆[dēng yōng nà kuī]

【解释】登庸:皇帝登基;纳揆:任命宰相。皇帝登基,任命宰相。比喻政权刚刚建立。

【出处】《隋书·高祖纪》:“登庸纳揆之时,草昧经纶之日。”

【第40句】:保纳舍藏[bǎo nà shè cáng]

【解释】收容并窝藏。

【出处】《后汉书·孔融传》:“保纳舍藏者融也,当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