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哑”的成语(34个)

4209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含“哑”的成语(34个)

本文整理了哑然一笑、推聋作哑、诈哑佯聋等含“哑”的成语34个,其中“哑”开头的成语20个,“哑”结尾的成语10个,“哑”在中间的成语4个,包括成语的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哑”开头的成语

【第1句】:哑然一笑[yǎ rán yī xiào]

【解释】哑然:形容笑声。禁不住笑出声来。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禹济江南省水理,黄龙负舟,舟中人怖骇,禹乃哑然而笑。”

【示例】令狐冲吃了一惊,随即哑然一笑,囚居数月,从不梳洗,自然是如此龌龊了。 ——金庸《天龙八部》第二十一回

【第2句】:哑然大笑[yǎ rán dà xiào]

【解释】哑然:形容笑声。禁不住大笑起来。

【出处】《列子·周穆王》:“同行者哑然大笑,曰:'予昔给若,此晋国耳。’”

【示例】那时我一把无名业火从脚跟下直透顶门,只是碍着众亲友,不好动粗。我便变作一番哑然大笑。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

【第3句】:哑然自笑[yǎ rán zì xiào]

【解释】哑然:形容笑声。禁不住笑出声来。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禹济江南省水理,黄龙负舟,舟中人怖骇,禹乃哑然而笑。”

【示例】质明视之,恰符五数。哑然自笑神之戏己也。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五羖大夫》

【第4句】: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yǎ bā chī huáng lián,yǒu kǔ shuō bù chū]

【解释】黄连:中药,味苦。哑巴吃了黄连,嘴里说不出来。比喻有苦难言

【出处】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一章:“寡妇孤儿,恐怕受人欺侮,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第5句】:哑子托梦[yǎ zǐ tuō mèng]

【解释】比喻有话或苦衷说不出。同“哑子做梦”。

【出处】元·郑廷玉《看钱奴》第三折:“做了个哑子托梦,说不的这场板障。”

【第6句】:哑口无言[yǎ kǒu wú yán]

【解释】哑口:象哑巴一样。象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八:“'他也有儿子,少不也要娶媳妇。看三朝可肯放回家去?闻得亲母是个知礼之人,亏他怎样说了出来?’一番言语,说得张六嫂哑口无言。”

【示例】他的一席话,使在场的人个个哑口无言。

【第7句】:哑巴亏[yǎ bā kuī]

【解释】吃了亏不便说或不愿说。

【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4回:“且说苗家父子丢了银子,因是暗昧之事,也不敢声张,竟吃了哑巴亏了。”

【示例】她吃了哑巴亏,只好自认倒霉。

【第8句】:哑子做梦[yǎ zǐ zuò mèng]

【解释】比喻有话或苦衷说不出。

【出处】宋·苏轼《杂纂》:“哑子做梦——说不得。”

【示例】我这是哑子做梦,有话说不出

【第9句】:哑子吃黄连,说不出的苦[yǎ zǐ chī huáng lián,shuō bù chū de kǔ]

【解释】黄连:中药,味苦。哑巴吃了黄连,嘴里说不出来。比喻有苦难言

【出处】曾朴《孽海花》第八回:“只苦我国不知地理,哑子吃黄连,说不出的苦。”

【第10句】:哑哑学语[yā yā xué yǔ]

【解释】形容婴儿咿咿呀呀地学大人说话的神情

【出处】《精卫石》第二回:“已生一子周岁,刚是哑哑学语。”

【第11句】:哑羊僧[yǎ yáng sēng]

【解释】佛教用语,比喻不知悟解的人。

【出处】《大智度论》卷三:“譬若白羊,及至人杀,不能作声,是名哑羊僧。”

【第12句】:哑子寻梦[yǎ zǐ xún mèng]

【解释】比喻有话或苦衷说不出。同“哑子做梦”。

【出处】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似鳔胶粘住口角,似鱼刺嘎了喉咙,低着头似哑子寻梦。”

【第13句】:哑子吃苦瓜[yǎ zǐ chī kǔ guā]

【解释】比喻有苦说不出。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四:“僧问:'如何是默默相应底事?’师曰:'哑子吃苦瓜。’”

【示例】哑子吃苦瓜,与你说不得。你要知此苦,还须你自吃。 ——明·王阳明《传习录》卷上

【第14句】:哑子得梦[yǎ zǐ dé mèng]

【解释】比喻满腹心事,无处倾诉。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石霜圆禅师》:“痖子得梦向谁说,须弥顶上浪滔天。”

【第15句】:哑子漫尝黄柏味,自家有苦自家知[yǎ zǐ màn cháng huáng bǎi wèi,zì jiā yǒu kǔ zì jiā zhī]

【解释】哑子:哑巴;黄柏:黄檗,味苦。哑子尝到黄柏的苦味,知苦说不出。比喻有苦难言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回:“文姜深闺寂寞,怀念诸儿,病势愈加,却是胸中展转,难以出口。正是'哑子漫尝黄柏味,自家有苦自家知。’”

【第16句】:哑子做梦说不清[yǎ zǐ zuò mèng shuō bù qīng]

【解释】比喻满腹心事,无处倾诉。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石霜圆禅师》:“痖子得梦向谁说,须弥顶上浪滔天。”

【第17句】:哑然失笑[yǎ rán shī xiào]

【解释】失笑:忍不住地笑起来。禁不住笑出声来。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禹乃哑然而笑。”

【示例】王子安方寸之中,顷刻万绪,想鬼狐窃笑已久,故乘其醉而玩弄之,床头人醒,宁不哑然失笑哉。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王子安》

【第18句】:哑口无声[yǎ kǒu wú shēng]

【解释】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同“哑口无言”。

【出处】《再生缘》第三九回:“话说孟夫人听了这些言语,只气的哑口无声。”

【第19句】:哑然而笑[yǎ rán ér xiào]

【解释】哑然:形容笑声。禁不住笑出声来。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禹济江南省水理,黄龙负舟,舟中人怖骇,禹乃哑然而笑。”

【示例】孔明听罢,哑然而笑曰:“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第20句】:哑子吃黄连[yǎ zǐ chī huáng lián]

【解释】歇后语。比喻有苦说不出。

【出处】江东老蟫《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哑子漫尝黄蘖味,难将苦口对人言。”

【示例】曾朴《孽海花》第八回:“只苦我国不知地理,哑子吃黄连,说不出的苦。”

“哑”结尾的成语

【第1句】:推聋作哑[tuī lóng zuò yǎ]

【解释】指装作不闻不问,什么都不知道。同“推聋妆哑”。

【出处】元·无名氏《闹铜台》第二折:“我如今装醉如痴,推聋做哑,待时守分。”

【第2句】:咿咿哑哑[yī yī yā yā]

【解释】物体转动或摇动的声音,小儿学语或低哭声,也指鸟叫声。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7回:“只听得屋梁上边咿咿哑哑说话之声道:'皇爷与娘娘只顾要掷四掷六,也让高力士起来直直腰。’”

【第3句】:装聋装哑[zhuāng lóng zhuāng yǎ]

【解释】假装聋哑。指故意不理睬,只当不知道。

【出处】元·马致远《青衫泪》第四折:“则这白侍郎正是我生死的冤家从头认,都不差,可怎行装聋作哑?”

【示例】明明是官军到处奸掳烧杀,苦害百姓,这班读书人装聋装哑,却硬是昧着良心,血口喷人。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九章

【第4句】:吞炭为哑[tūn tàn wéi yǎ]

【解释】吞炭:喉咙吞炭使哑。指故意改变声音,使人不能认出自己。

【出处】《史记·刺客列传》:“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

【示例】今欲刺赵襄子,又恐认的我形容,是以漆身为癞,吞炭为哑,且妆风魔,行乞于市则个。 ——元·杨梓《豫让吞炭》第四折

【第5句】:推聋装哑[tuī lóng zhuāng yǎ]

【解释】比喻装作一无所知的样子。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3回:“三藏闻言,推聋妆哑,瞑目宁心,寂然不答。”

【示例】你不要推聋装哑了。

【第6句】:妆聋做哑[zhuāng lóng zuò yǎ]

【解释】假装耳聋口哑,故意不理睬。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一个悄悄冥冥,一个絮絮答答。却早禁住隋何,迸住陆贾,叉手躬身,妆聋做哑。”

【示例】你不想中国三十年兵燹,是那个开端?前前后后糟蹋几许生灵,你还妆聋做哑么?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四七回

【第7句】:推聋妆哑[tuī lóng zhuāng yǎ]

【解释】指装作不闻不问,什么都不知道。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九回:“伯伯,你不要推聋妆哑!你在城中岂不知道他两个是我兄弟?偏不是你的兄弟?”

【示例】三藏闻言,推聋妆哑,瞑目宁心,寂然不答。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三回

【第8句】:装聋做哑[zhuāng lóng zuò yǎ]

【解释】假装聋哑。指故意不理睬,只当不知道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十卷:“方氏已许出了口,不好悔得,只得装聋做哑,听他娶了一个妾。”

【示例】清·魏秀仁《花月痕》第47回:“你不想中国三十年兵资,是那个开端?前前后后糟蹋几许生灵,你还装聋做哑么?”

【第9句】:装聋作哑[zhuāng lóng zuò yǎ]

【解释】假装聋哑。指故意不理睬,只当不知道。

【出处】元·马致远《青衫泪》第四折:“可怎生装聋作哑?”

【示例】自己的事为甚么要让旁人摆布,自己还装聋作哑! ——闻一多《组织民众与保卫大西南》

【第10句】:推聋做哑[tuī lóng zuò yǎ]

【解释】假装聋哑。指故意不理睬,假做不知。

【出处】元·无名氏《闹铜台》第二折:“我如今装醉如痴,推聋做哑,待时守分。”

【示例】见相识免不的推聋做哑,见姨夫使不的俐齿伶牙。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斗鹌鹑·劝人收心>》曲

“哑”在中间的成语

【第1句】:诈哑佯聋[zhà yǎ yáng lóng]

【解释】假装哑巴聋子。指置身事外。

【出处】《群音类选·官腔类·双忠记·睢阳陷守》:“身在伍伦中,怎做得诈哑佯聋,为官食禄,直须尽职输忠。”

【第2句】:吃哑巴亏[chī yǎ bā kuī]

【解释】自己遭受暗算或受损吃亏,不敢声张或无法申诉,只好自认吃亏。

【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4回:“且说苗家父子丢了银子,因是暗昧之事,也不敢声张,竟吃了哑巴亏了。”

【示例】天不怕,地不怕,绝对不低着头吃哑巴亏。 ——老舍《骆驼祥子》

【第3句】:不哑不聋[bù yǎ bù lóng]

【解释】本指公卿的度量,后常与“不成姑公”等连用,谓不故作痴呆,不装聋作哑,就不能当好阿婆阿公。意指长辈要宽宏大量。同“不痴不聋”。

【出处】《古尊宿语录·大慧普觉禅师》:“绍兴二十八年:'敢问大众,因甚不觉?岂不见道,不哑不聋,不做大家公。’”

【第4句】:低声哑气[dī shēng yǎ qì]

【解释】犹言低声下气。

【出处】《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陈颜低声哑气答道:'本县知县相公,在此拜方义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