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本”的成语大全(184个)

14394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含“本”的成语大全(184个)

小编为您整理了本乡本土、元元本本、端本清源等含“本”的成语184个,其中“本”开头的22个,“本”结尾的44个,“本”在中间的118个,及其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本”开头的成语

【第1句】:本乡本土[běn xiāng běn tǔ]

【解释】指本地,家乡。

【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蒋兴歌重会珍珠衫》:“你老人家女儿多,不把来当事了。本乡本土少什么一夫一妇的,怎舍得与异乡人做小?”

【示例】就是本乡本土的人,除非不做官还使得,要是做官的,谁保的住总在一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回

【第2句】:本末倒置[běn mò dào zhì]

【解释】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出处】金·无名氏《绥德州新学记》:“然非知治之审,则未尝不本末倒置。”

【示例】该简者你却详而不简,该详者你又简而不详。本末倒置,批评你还不愿意?乱弹琴! ——曲波《林海雪原》一二

【第3句】:本末终终[běn mò zhōng shǐ]

【解释】本末:树根和树梢;终始:事情的结局和开头。指事物有本有末,有始有终的发展规律。

【出处】《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第4句】:本本源源[běn běn yuán yuán]

【解释】本本:根本;源源:源头。多用以指事情的始末。

【出处】本本:根本;源源:源头。多用以指事情的始末。

【第5句】:本位主义[běn wèi zhǔ yì]

【解释】为自己所在的小单位打算而不顾整体利益的思想作风。

【出处】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六)本位主义,一切只知道为四军打算,不知道武装地方群众是红军的重要任务之一。”

【示例】我们要放弃本位主义,从全局看问题。

【第6句】:本本主义[běn běn zhǔ yì]

【解释】盲目地照搬书本或僵硬地凭上级指示办事,是一种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作风。

【出处】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本本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法也同样是最危险的,甚至可能走上反革命的道路。”

【示例】我们要坚决抛弃本本主义的作风。

【第7句】:本深末茂[běn shēn mò mào]

【解释】本:树根;末:树梢。根深而枝叶茂盛。比喻事物根底深厚而富于生机,蓬勃茁壮。

【出处】唐·韩愈《答尉迟生书》:“故君子慎其实,实之美恶,其发也不舍,本深而末茂。”

【第8句】:本固枝荣[běn gù zhī róng]

【解释】主干强固,枝叶才能茂盛。比喻事物的基础巩固了,其他部分才能发展。

【出处】清·姜振名《永庆升平前传》第一回:“也有书写'陶朱事业’及'本固枝荣’等字,下款俱是士、农、工、商有名之人。”

【示例】要懂得本固枝荣的道理。

【第9句】:本同末离[běn tóng mò lí]

【解释】本旨相同而途径不同。

【出处】《后汉书·臧洪传》:“……子谓余身死而名灭,仆亦笑子生死而无闻焉。本同末离,努力努力,夫复何言!”

【第10句】:本相毕露[běn xiàng bì lù]

【解释】原形完全显露了出来。

【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第三种人’杜衡辈,标榜超然,实为群丑,不即本相毕露,知耻者皆羞称之,无待这里多说了;就令自觉不怀他意,屹然中立如张岱者,其实也还是偏倚的。”

【示例】你终于本相毕露了。

【第11句】:本来面目[běn lái miàn mù]

【解释】原为佛家语,指人的本性。后多比喻事物原来的模样。

【出处】唐·慧能《六祖坛经·行由品》:“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宋·苏轼《老人行》诗:“一任秋霜换鬓毛,本来面目长如故。”

【示例】这一润色,留传固然留传了,但可惜的是一定失去了许多本来面目。 ——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

【第12句】:本固邦宁[běn gù bāng níng]

【解释】指人民安居乐业则国家太平。

【出处】《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传:“言人君当固民以安国。”

【示例】自古道,立国基,民为邦本;衣食足,知荣辱,本固邦宁。 ——京剧《串龙珠》

【第13句】:本末相顺[běn mò xiāng shùn]

【解释】本:根本;末:梢;顺:指合于自然情势。由根到梢,次序不乱。比喻事物的发展合乎规律。

【出处】《史记·礼书》:“本末相顺,终始相应。”

【第14句】:本盛末荣[běn shèng mò róng]

【解释】树根发达,枝叶才能繁盛。比喻对待事物要着重于根本。

【出处】汉·班固《泗水亭碑铭》:“源清流洁,本盛末荣。”

【第15句】:本末源流[běn mò yuán liú]

【解释】源:水源。流:从水源向下游流去的水。比喻事物的主次、始末、先后。

【出处】《荀子·富国》:“故禹十年水,汤七年旱,而天下无菜色者,十年之后,年谷复熟,而陈积有余。是无它故焉,知本末源流之谓也。”

【示例】本朝二百年之间,学问文章、政事术业,各有家法,其本末源流,班班可考。 ——宋·陈亮《与韩无咎尚书》

【第16句】:本枝百世[běn zhī bǒi shì]

【解释】指子孙昌盛,百代不衰。

【出处】见“本支百世”。

【示例】据彼河洛,统四海焉,本枝百世,位天子焉。 ——汉·张衡《南都赋》

【第17句】:本小利微[běn xiǎo lì wēi]

【解释】微:薄。本钱小,利润薄。指买卖很小,得利不多。

【出处】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小贩不论肩挑叫卖,或街畔摊售,总之本小利微,吃着不够。”

【示例】我们做的是本小利微的买卖。

【第18句】:本性难移[běn xìng nán yí]

【解释】移:改变。本质难于改变。

【出处】元·尚仲贤《柳毅传书》楔子:“想他每无恩义,本性难移,着我向野田衰草残红里。”

【示例】你总是这样不爱收拾,屡次说你,你总不听。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巴金《家》二

【第19句】:本地风光[běn dì fēng guāng]

【解释】形容眼前的景象或事物具有当地的特色。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九回:“可知我井底之蛙,成日家只说现在的这几个人是有一无二的,谁知不必远寻,就是本地风光,一个赛似一个。”

【第20句】:本同末异[běn tóng mò yì]

【解释】本:本原。末:末流。比喻事物同一本原,而派生出来的末流则有所不同。

【出处】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夫文,本同而末异。”

【示例】盖本同末异,杨朱兴衰;始素终玄,墨翟垂涕。 ——晋·卢谌《赠刘琨一首并书》

【第21句】:本本分分[běn běn fèn fèn]

【解释】非常本分诚实,说话做事不越轨。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那亲家老爷倒也本本分分的说了几句谦虚话,又嘱咐了女儿一番。”

【示例】她是一个本本分分的人。

【第22句】:本支百世[běn zhī bǒi shì]

【解释】指子孙昌盛,百代不衰。

【出处】《诗·大雅·文王》:“文王孙子,本支百世。”毛传:“本,本宗也;支,支子也。”郑玄笺:“其子孙適为天子,庶为诸侯,皆百世。”

【示例】夫五代之臣,以道事君,泽及草木,仁被率土,是以福祚流行,本支百世。 ——《后汉书·五符传》

“本”结尾的成语

【第1句】:元元本本[yuán yuán běn běn]

【解释】元元:探索原始;本本:寻求根本。原指探索事物的根由底细。后指详细叙述事情的全部起因和整个过程,一点不漏。

【出处】汉·班固《西都赋》:“元元本本,殚见洽闻。”

【示例】他把这件事情元元本本地陈述了一遍。

【第2句】:逐末弃本[zhú mò qì běn]

【解释】追求细枝末节,舍弃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

【出处】唐·魏徵《嫂叔舅服议》:“今在舅服止一时,为姨居丧五月,徇名丧实,逐末弃本。”

【第3句】:民以食为本[mín yǐ shí wéi běn]

【解释】民众以粮食为根本。

【出处】明·无名氏《拔宅飞升》第一折:“常言道大富由天,小富由勤,民以食为本。”

【第4句】:根深固本[gēn shēn gù běn]

【解释】根基牢固,难以动摇。

【出处】《晋书·伏韬传》:“令之有渐,轨之有度,宠之有节,权不外授,威不下黩。所以杜其萌标,重其名器,根深固本,传之百世。”

【第5句】:澄源正本[chéng yuán zhèng běn]

【解释】澄:澄清。清理水的源头,扶正树的根。比喻从根本解决问题。

【出处】宋·陈亮《附朱熹<寄陈同甫书>》:“而其所以培壅本根,澄源正本,为异时发挥事业之地者,盖光大而高明矣。”

【第6句】:寻源讨本[xún yuán tǎo běn]

【解释】指穷本溯源。

【出处】唐·刘知几《史通·书志》:“如斯变革,不可胜计,或名非而物是,或小异而大同。但作者爱奇,耻于仍旧,必寻源讨本,其归一揆也。”

【第7句】:穷源推本[qióng yuán yuī běn]

【解释】推究事物的本源。

【出处】明·沈鲸《双珠记·卖儿系珠》:“明珠悬顶,穷源推本应根究。图功业志气从新,思骨肉宗支寻旧。”

【第8句】:强枝弱本[qiáng zhī ruò běn]

【解释】比喻地方势力强于中央,成尾大不掉之势。

【出处】明·李贽《史纲评要·唐玄宗》:“强枝弱本,千古同患。同姓犹然,况犬羊乎?”

【第9句】:原原本本[yuán yuán běn běn]

【解释】从头到尾按原来的样子。指详细叙述事情的全部起因和整个过程,一点不漏。

【出处】汉·班固《西都赋》:“元元本本,殚见洽闻。”

【示例】差官便抢上一步,把这事情原原本本详陈一遍。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十二回

【第10句】:积基树本[jī jī shù běn]

【解释】缔造基础,树立根本。

【出处】晋·干宝《晋纪总论》:“故其积基树本,经纬礼俗,节理人情,恤隐民事,如此之缠绵也。”

【第11句】:信以为本[xìn yǐ wéi běn]

【解释】信:诚实。以诚实可信作为处世的根本。指言行要遵守信用。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九年》:“武将信以为本,循而行之。”

【第12句】:邦以民为本[bāng yǐ mín wéi běn]

【解释】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一种反映,认为万民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治国应以安民、得民作为根本。

【出处】《尚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示例】邦以民为本,鱼饥费香饵。 ——唐·杜甫《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

【第13句】:人穷反本[rén qióng fǎn běn]

【解释】指人在走投无路之时,呼叫天地、父母。

【出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地;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第14句】:不惜工本[bù xī gōng běn]

【解释】惜:吝惜。指舍得出本钱。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姓方的瞧着眼热,有几家该钱的,也就不惜工本,公开一个学堂。”

【示例】万源祥、大利、老福兴几家的店伙特别卖力,不惜工本叫着'乡亲’。 ——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

【第15句】:民惟邦本[mín wéi bāng běn]

【解释】惟:乃,是;邦:国家。人民是立国之本。

【出处】《尚书·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示例】民惟邦本,伤本以敛怨,亦非宰相福也。 ——《元史·岳柱传》

【第16句】:弃末返本[qì mò fǎn běn]

【解释】古指弃工商而务农桑。同“弃末反本”。

【出处】《晋书·食货志》:“使四海之内,弃末而返本,竞农务功。”

【第17句】:以谋为本[yǐ móu wéi běn]

【解释】谋:计谋,计策;本:事物的根源或根基。把计谋作为用兵的根本。

【出处】明·无名氏《投笔肤谈》:“本谋者,以谋为本也。”

【第18句】:秉要执本[bǐng yào zhí běn]

【解释】秉:执,拿着;要:重要的;本:根本。指抓住要害和根本、。

【出处】《汉书·艺文志》:“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

【第19句】:民为邦本[mín wéi bāng běn]

【解释】邦:国家。百姓是国家的根本。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示例】作为领导者应该明白民为邦本的道理。

【第20句】:归正反本[guī zhèng fǎn běn]

【解释】指返归于根本之源。

【出处】《三国志·蜀志·马超传》:“海内怨愤,归正反本,暨于氐、羌率服,獯鬻慕义。”

【示例】上书劝寿归正反本,释帝称王。 ——晋·常璩《华阳国志·李特雄寿势志》

【第21句】:清源正本[qīng yuán zhèng běn]

【解释】清源:从源头上清理;正本:从根本上整顿。从源头上清理,从根本上整顿。比喻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出处】《汉书·刑法志》:“岂宜惟思所以清原正本之论,删定律令。”《晋书·武帝纪》:“思与天下式明王度,正本清源。”

【示例】惟欲清源正本,还应谴及牛李二人。 ——蔡东藩《唐史演义》第八十六回

【第22句】:掂梢折本[diān shāo shé běn]

【解释】垫钱亏本。梢,钱的市语。

【出处】明·贾仲名《对玉梳》第二折:“休置俺这等掂梢折本的赔钱货,则守恁那远害全身的安乐窝。”

【第23句】:慈悲为本[cí bēi wéi běn]

【解释】慈悲:慈善和怜悯。原佛教语,以恻隐怜悯之心为根本。

【出处】《南齐书·高逸传论》:“今则慈悲为本,常乐为宗,施舍惟机,低举成敬。”

【示例】须要慈悲为本,宽猛兼行,敬正诛邪。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第24句】:枝大于本[zhī dà yù běn]

【解释】树枝比树干大。比喻臣下势力超过皇上。

【出处】《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灌夫通奸猾,侵细民,家累巨万,横恣颖川,凌轹宗室,侵犯骨肉,此所谓'枝大于本,胫大于股,不折必披。’”

【第25句】:正经八本[zhèng jīng bā běn]

【解释】正经的,严肃认真的。同“正经八百”。

【出处】郭澄清《大刀记》第十八章:“可是,我们干革命,只要正经八本地干,哪有不忙的时候儿?”

【第26句】:以仁为本[yǐ rén wéi běn]

【解释】仁:仁爱;本:根本。以仁爱为治理国家的根本。

【出处】《司马法·仁本》:“古者以人为本,以义治之之谓正。”

【示例】举大事者必以仁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

【第27句】:弃末反本[qì mò fǎn běn]

【解释】古指弃工商而务农桑。亦作“弃末返本”。

【出处】唐·李白《明堂赋》:“帝躬乎天田,后亲于郊桑,弃末反本,人和时康。”

【第28句】:还原反本[huán yuán fǎn běn]

【解释】回复到事物的本来形态。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五回:“毒蝎枉修人道行,还原反本见真形。”

【第29句】:深根固本[shēn gēn gù běn]

【解释】使根基深固而不可动摇。同“深根固柢”。

【出处】《三国志·吴志·陆瑁传》:“至于中夏鼎沸,九域槃亘之时,率须深根固本,爱力惜费。” 《晋书·文苑传·伏滔》:“令之有渐,轨之有度,宠之有节,权不外授,威不下黩,所以杜其萌际,深根固本,传之百世。”

【示例】天元实无积德;视其相貌,寿亦不长。又,诸籓微弱,各令就国,曾无深根固本之计。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三

【第30句】:还元返本[huán yuán fǎn běn]

【解释】回复到事物的本源状态。

【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五十六:“土能藏木金水火,而土自亦归于土,故墓亦在辰土,是谓还元返本,归根复命之道。”

【第31句】:枝源派本[zhī yuán pài běn]

【解释】指寻根究源,寻求和追究事物的根本。

【出处】宋·叶滴《题陈寿老论孟纪蒙》:“天台陈耆卿生晚而又独学,奚遽笔之书?然观其简峻捷疾,会心切己,则非熟于其统要者不能入也;总括凝聚,枝源派本,则非博于其伦类者不能推也。”

【第32句】:清原正本[qīng yuán zhèng běn]

【解释】清理水的源头,扶正树的根。比喻从根本解决问题。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刑法志》:“岂宜惟思所以清原正本之论,删定律令。”

【第33句】:治标不治本[zhì biāo bù zhì běn]

【解释】治:治理;标:树梢,指事物枝节、表面。仅就显露在外面的毛病加以应急的处理,而不是从根本上加以治理。形容处理问题不彻底。

【示例】你这样做治标不治本

【第34句】:汲古阁本[jí gǔ gé běn]

【解释】版本名。指明毛晋汲古阁的刻本。也称毛本。

【第35句】:水源木本[shuǐ yuán mù běn]

【解释】源:水的源头;木:树的根。水的源头,树的根本。比喻事物的根本或事情的原因。

【出处】《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水木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

【示例】我如今何不上荆州府走一回,一重水源木本之谊。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八十六回

【第36句】:去末归本[qù mò guī běn]

【解释】去:弃;末:非根本的,古时称工商等业为末业;本:根本的,古称农业为本业。使人民离弃工商业,从事农业,以发展农业生产。

【出处】《汉书·地理志下》:“信臣劝民农桑,去末归本,郡以殷富。”

【示例】将明画一之法,大布惟新之命,陶甄化源,去末归本。 ——《旧唐书·代宗本纪》

【第37句】:逐末忘本[zhú mò wàng běn]

【解释】追求细枝末节,忘记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

【出处】明·胡应麟《诗薮·近体中》:“今题金山而必曰金玉之金,咏赤城而必云赤白之赤,皆逐末忘本之过也。”

【第38句】:逐末舍本[zhú mò shě běn]

【解释】追求细枝末节,舍弃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

【出处】《隋书·礼仪志四》:“长吏华浮,奉客以求小誉,逐末舍本,政之所疾,宜谨察之。”

【第39句】:推宗明本[tuī zōng míng běn]

【解释】推:推求;明:阐明。指推求、阐明宗旨。

【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六十五:“其道经焉,其德经焉,推宗明本,穷玄极妙,总众枝于真根,报万条于一要。”

【第40句】:归正返本[guī zhèng fǎn běn]

【解释】归:回返。返归于根本之源。

【出处】晋·常璩《华阳国志·李特雄寿势志》:“上书劝寿归正返本,释帝称王。”

【第41句】:木落归本[mù luò guī běn]

【解释】犹言叶落归根。比喻事物总有一定的归宿。多指作客他乡的人最终要回到本乡。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翼奉传》:“安乐奸邪,辰未主之。”颜师古注引三国·魏·孟康曰:“翼氏《风角》曰:'木落归本,水流归末’,故木利在亥,水利在辰,盛衰各得其所,故东也。”

【第42句】:除恶务本[chú è wù běn]

【解释】铲除恶势力,必须杜绝根本。

【出处】《书·泰誓下》:“树德务滋,除恶务本。”蔡沈集传:“去恶则务绝根本。”

【示例】周留,贼之巢穴,群凶所聚,除恶务本,须拔其源。 ——《旧唐书·刘仁规传》

【第43句】:不惜血本[bù xī xuè běn]

【解释】为了达到目的不吝惜所花费的代价。

【出处】王朔《谁比谁傻多少》:“为了不让顾客恐惧,我们是不惜血本。”

【示例】为了成功往上爬,有些人往往是不惜血本的。

【第44句】:源源本本[yuán yuán běn běn]

【解释】源头和根本。多用以指事情的始末。

【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十回:“自从这立宪二字发见了,就有人从西书上译出一部宪法新论,讲的源源本本,有条有理。”

【示例】我已经查明白源源本本是怎么一回事。 ——茅盾《子夜》十五

“本”在中间的成语

【第1句】:端本清源[duān běn qīng yuán]

【解释】端:端正,清理;本:根本;源:根源。指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出处】宋·朱熹《答龚参政书》:“端本清源,立经陈纪,使阴邪退听。”

【第2句】:反本还原[fǎn běn huán yuán]

【解释】反:同“返”,归,还。指回复到原来的状态。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1回:“连服一二次,方才反本还原,知得人事。”

【示例】清·李汝珍《镜花缘》第91回:“这叫做'反本还原’。”

【第3句】:标本兼治[biāo běn jiān zhì]

【解释】标本:事物的枝节和根本。从枝节和根本方面都得到治理

【示例】这个标本兼治的方法值得推广

【第4句】:不安本分[bù ān běn fèn]

【解释】本分:本身应尽的的职责和应守的规矩。指不甘于所处的地位和受到的待遇,思想言行越出正轨。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六十四回:“但宗宗匪案,都有此有脚踪,定然是个不安本分……的后生。”

【示例】如有不安本分,出外滋事者,除将本犯照例治罪外,定将该管太监一并惩办。 ——蔡东藩《慈禧太后演义》第十二回

【第5句】:一本万利[yī běn wàn lì]

【解释】本钱小,利润大。

【出处】清·姬文《市声》第二十六回:“这回破釜沉舟,远行一趟,却指望收它个一本万利哩。”

【示例】旧时代的商人有一句生意经:“一本万利”。就是说,出最小的资本,追求最大的利润。 ——郭小川《一本万利》

【第6句】:逐本舍末[zhú běn shě mò]

【解释】逐:追求。抓住根本,放弃次要的东西

【示例】做事要逐本舍末,不要舍本逐末

【第7句】:谨本详始[jǐn běn xiáng shǐ]

【解释】指事情一开始就要谨慎严格。

【出处】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立元神》:“故为人君者,谨本详始,敬小慎微,志如死灰,形如委衣。”

【第8句】:拔本塞源[bá běn sè yuán]

【解释】本:根本,根源。拔起树根,塞住水源。比喻防患除害要从根本上打主意。

【出处】《左传·昭公九年》:“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原,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

【示例】这也是个好办法,而且简单易行,不过还不是拔本塞源之计。 ——郭沫若《郑成功》第五章

【第9句】:还其本来面目[huán qí běn lái miàn mù]

【解释】让人或事的起初面目或情况显露出来。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五:“莫思善,莫思恶,还我明上座本来面目。”

【第10句】:去本就末[qù běn jiù mò]

【解释】指弃农经商。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郡国辐凑,浮食者多,民去本就末。”

【第11句】:正本清源[zhèng běn qīng yuán]

【解释】正本:从根本上整顿;清源:从源头上清理。从根本上整顿,从源头上清理。比喻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出处】《汉书·刑法志》:“岂宜惟思所以清原正本之论,删定律令。”《晋书·武帝纪》:“思与天下式明王度,正本清源。”

【示例】正本清源的工作是艰巨复杂的,必须下大力气抓好。

【第12句】:崇本抑末[chóng běn yì mò]

【解释】注重根本,轻视枝末。古代“本”多指农业,“末”多指工商业。

【出处】《三国志·魏志·司马芝传》:“王者之治,崇本抑末,务农重谷。”

【示例】此古圣王崇本抑末之道。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第13句】:山河易改,本性难移[shān hé yì gǎi,běn xìng nán yí]

【解释】指习惯成性,很难改变。

【出处】元·无名氏《谢金吾》第二折:“可不的山河易改,本性难移。”

【第14句】:看家本事[kān jiā běn shì]

【解释】指自己特别擅长的本领。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4回:“这场吵,真吵到都老爷把个看家本事拿出来了,大家才得安静。”

【示例】她不等他说真心话,她的看家本事就拿出来了。 ——李劼人《天魔舞》第13章

【第15句】:探本穷源[tàn bēn qióng yuán]

【解释】探:求索;本:树根;穷:探寻;源:水源。寻找树根水源。比喻探求、追溯事物的根本。

【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五十一回:“一来可以扩扩眼界,长长见识。二来也可以把工艺一项探本穷源。”

【第16句】:穷本极源[qióng běn jí yuán]

【解释】穷:寻求到尽头。探求事物的本源。

【出处】明·王守仁《答徐成之》:“务求象山之所以非,晦庵之所以是,穷本极源,真有以见其几微得失于毫忽之间。”

【示例】所以穷本极源,我们现在要恢复民族的地位。 ——孙中山《三民主义》第六讲

【第17句】:端本正源[duān běn zhèng yuán]

【解释】端:端正,清理。本:根本。源:根源。指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出处】《晋书·殷仲堪传》:“端本正源者,虽不能无危,其危易持。”

【第18句】:强本弱末[qiáng běn ruò mò]

【解释】犹强干弱枝。比喻削减地方势力,加强中央权力。

【出处】《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无事,可以备胡;诸侯有变,亦足率以东伐,此强本弱末之术也。”

【示例】这未始非强本弱末的法制,还请陛下采纳施行! ——蔡东蕃《前汉演义》第三十六回

【第19句】:返本还元[fǎn běn huán yuán]

【解释】犹言返本还源。

【出处】元·李寿卿《度柳翠》楔子:“那时着第十六尊罗汉月明尊者,直至人间点化柳翠,返本还元,同登佛会。”

【示例】如此则以外物染移灭了真性,不能返本还元,那得成仙作祖。 ——《快心编二集》第四回

【第20句】:有本有原[yǒu běn yǒu yuán]

【解释】指有根源;源源本本。亦作“有本有源”。

【出处】唐·韩愈《原毁》:“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第21句】:强本弱支[qiáng běn ruò zhī]

【解释】比喻削减地方势力,加强中央权力。同“强本弱枝”。

【出处】《新唐书·高季辅传》:“强本弱支,自古常事。”

【第22句】:弃本逐末[qì běn zhú mò]

【解释】弃:舍弃;逐:追求。古指丢弃农桑从事工商等其他事业。现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出处】《汉书·食货志》:“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于钱。”

【示例】珽独不赞成散乐,奏言:“弃弃本逐末,有碍盛治。” ——蔡东蕃《南北史演义》第九十二回

【第23句】:返本还源[fǎn běn huán yuán]

【解释】本、原:根本,原貌。返回原来的地方。佛教说法,指忘了本原的人通过拜佛修行,回到本原状态;或指贬谪人世的仙人又回到仙界。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宝峰文禅师法嗣》:“一年将欲尽,万里未归人,大众总是他乡之客,还有返本还源者么?”

【第24句】:江山好改,本性难移[jiāng shān hǎo gǎi,běn xìng nán yí]

【解释】形容人的本性难以改变。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出处】鲁迅《而已集·“意表之外”》:“但'江山好改,本性难移’,也许后来还要开开口。”

【第25句】:无本生意[wú běn shēng yì]

【解释】没有成本的买卖。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29章:“继续无忧无虑地往返于省城和黄原的大小城镇,做他的无本生意。”

【示例】很多人都想做无本生意。

【第26句】:赔本买卖[péi běn mǎi mài]

【解释】亏损的生意。泛指吃亏的事。

【示例】别取笑了,我已经做了赔本买卖。

【第27句】:追本求源[zhuī běn qiú yuán]

【解释】追:追究;本:根本;求:探求。追究事情发生的根源。

【出处】宋·周密《齐东野语·道学》:“其能发明先贤旨意,溯流徂源,论著讲介卓然自为一家者,惟广汉张氏敬夫、东莱吕氏伯恭、新安朱氏元晦而已。”

【示例】追本求源,于是想严查鸦片,禁止入口。 ——清·黄小配《洪秀全演义》第二回

【第28句】:强本弱枝[qiáng běn ruò zhī]

【解释】本:树干;枝:枝叶。加强树干,削弱枝叶。比喻削减地方势力,加强中央权力。

【出处】《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而汉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临,秉其厄塞地利,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矣。”

【第29句】:有本有源[yǒu běn yǒu yuán]

【解释】指有根源;源源本本。同“有本有原”。

【出处】《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十三妹]及至听他说的有本有源,有凭有据,不容不信。”

【第30句】:通天本领[tōng tiān běn lǐng]

【解释】上通于天的本领。比喻本领极大。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四回:“我主意拿的老老的,你纵有通天本领,也无奈我何。”

【示例】因此若不是五岳派门下,不论他有通天本领,可也不能见猎心喜,一时手痒,下场角逐。 ——金庸《笑傲江湖》第三十三回

【第31句】:小本经营[xiǎo běn jīng yíng]

【解释】小本:资金不多。指小商贩或小手工业者所经营的买卖。也指买卖做得小。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我们小本经纪,如何要打短我的?”

【示例】于是又自然而然的只能小本经营,姑且尝试,这结果便是译印《域外小说集》。 ——鲁迅《域外小说集·略例》

【第32句】:照本宣科[zhào běn xuān kē]

【解释】照:按照;本:书本;宣:宣读;科:科条,条文。照着本子念条文。形容讲课、发言等死板地按照课文、讲稿,没有发挥,不生动。

【出处】元·关汉卿《西蜀梦》第三折:“也不用僧人持咒,道士宣科。”

【示例】说法是照本宣科,十分单纯的。 ——郭沫若《少年时代·我的童年》

【第33句】:务本力穑[wù běn lì qiáng]

【解释】本:指农业;穑:收割谷物,这里泛指农业劳动。指努力从事农业劳动。

【出处】宋·苏轼《商鞅论》:“秦之所以富强者,孝公务本力穑力效,非鞅流血刻骨之功也。”

【第34句】:舍本从末[shě běn cóng mò]

【解释】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同“舍本逐末”。

【出处】《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又有一等人,自己亲族贫乏,尚不肯周济分文,到得此辈募缘,偏肯整几两价布施,岂不是舍本从末的痴汉!”

【第35句】:背本就末[bèi běn jiù mò]

【解释】指背离根本,追逐末节。

【出处】《三国志·蜀志·吕凯传》:“何期臣仆吴越,背本就末乎?”

【示例】这样做就是背本就末。

【第36句】:务本抑末[wù běn yì mò]

【解释】从事农业生产,抑制工商业。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郑弘传》:“务本抑末,毋与天下争利。”

【示例】务本抑末的做法已经过时。

【第37句】:英雄本色[yīng xióng běn sè]

【解释】英雄:杰出的人才。杰出人物的本来面貌。多指杰出的人物必然有非凡的行为、举动。

【出处】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三十四回:“段韶道:'元帅所言,正是英雄本色,但要用心莫作等闲,挫动锐气。’”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四公子道:'这才是英雄本色。’”

【示例】母舅虽系绿林聚义,山寨生涯,然须保善锄强,不愧英雄本色。 ——清·吴璿《飞龙全传》第二十五回

【第38句】:舍本求末[shě běn qiú mò]

【解释】舍:舍弃;求: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出处】《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示例】写文章只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内容,那是舍本求末。

【第39句】:探本溯源[tàn běn sù yuán]

【解释】比喻探求、追溯事物的根本、源头。同“探本穷源”。

【出处】刘叶秋《中国字典史略》第五章第三节:“它对语词的探本溯源工作,作得还不到家。”

【第40句】:家家有本难念的经[jiā jiā yǒu běn nán niàn de jīng]

【解释】比喻各家有各家的难处与苦衷。

【第41句】:离本徼末[lí běn yāo mò]

【解释】犹言舍本逐末。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出处】《汉书·严安传》:“侈而无节,则不可赡,民离本而徼末矣。”

【第42句】:依本画葫芦[yī běn huà hú lú]

【解释】比喻单纯模仿原样照搬或没有改变、创新。同“依样画葫芦”。

【出处】《朱子语类》卷四二:“仲弓却只是据见本子做,只是依本画葫芦。”

【示例】怕我连真带草,一剗数黑论黄,写仿描朱,从头至尾,依本画葫芦。 ——元·王伯成《贬夜郎》第二折

【第43句】:弃本求末[qì běn qiú mò]

【解释】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同“弃本逐末”。

【出处】清·恽敬《答邓鹿耕书》:“惟小人弃本求末,不务修德,止求吉葬。”

【第44句】:枯本竭源[kū běn jié yuán]

【解释】枯:使枯死;本:根本;竭:竭尽;源:源头。指损害事物的根基。

【出处】《人民日报》19【第59句】:【第10句】:12:“必须保护野生植物的生机,使之能够继续繁殖,不要枯本竭源。”

【第45句】: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tiān xià běn wú shì,yōng rén zì rǎo zhī]

【解释】庸人:平庸的人;扰之:自己扰乱自己。指本来没有事,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

【出处】《新唐书·陆象先传》:“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

【示例】南村野史曰: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卓哉斯言也。 ——明·陶宗仪《辍耕录·松江之变》

【第46句】:拔本塞原[bá běn sè yuán]

【解释】①比喻背弃根本。②铲除事物发生的根源。多用于坏事。亦作“拔本塞源”。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原,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

【示例】遂以此为拔本塞原之义,而万物之情状大著。 ——章炳麟《儒求真论》

【第47句】:将本求利[jiāng běn qiú lì]

【解释】用本钱谋求利润。

【出处】元·无名氏《朱砂担》楔子:“孩儿待将些小本钱到江西南昌地面做些买卖,一来是躲避逃灾,二来是将本求利。”

【示例】我也是将本求利,不过划算和别人不同罢了。 ——洪深《香稻米》第二幕

【第48句】:无源之水,无本之木[wú yuán zhī shuǐ,wú běn zhī mù]

【解释】源:水源;本:树根。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

【出处】《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

【示例】理性的东西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来源于感性,否则理性的东西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毛泽东《实践论》

【第49句】:去本趋末[qù běn qū mò]

【解释】指弃农经商。同“去本就末”。

【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本经训》:“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汉·高诱注:“……诈伪萌生则去本趋末,弃耕作之业而务锥刀之利。”

【第50句】:当行本色[dāng háng běn sè]

【解释】当行:内行。指做本行本业的事,成绩特别显著。

【出处】明·王骥德《曲律·杂论》:“禅道在妙语,诗道亦然。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

【第51句】:蚀本生意[shí běn shēng yì]

【解释】赔本的买卖。

【出处】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如果有什么蠢人,不知此理,拒绝睡觉,他明天就没有精神了,这是蚀本生意。”

【第52句】:舍本逐末[shě běn zhú mò]

【解释】舍:舍弃;逐: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出处】《汉书·食货志》:“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于钱。”

【示例】写文章只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内容,那是舍本逐末。

【第53句】:花根本艳[huā gēn běn yàn]

【解释】花的艳丽由其根本所致,是本身所固有的,无需借助外部力量,旧时比喻达官显贵的子孙后代不需谋求而享受荣华富贵。

【第54句】: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guó yǐ mín wéi běn,mín yǐ shí wéi tiān]

【解释】本:事物的根源或根基;天:指生存的首要条件。国家以人民为根本,人民以食物为头等大事。

【出处】孙中山《上李鸿章书》:“夫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不足食胡以养民?”

【示例】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况在战争日,粮食更居先。 ——董必武《挽沈骊英女士》

【第55句】:弱本强末[ruò běn qiáng mò]

【解释】指中央权力削弱而地方势力强大。

【出处】太平天国·洪仁蹲收缕罚骸疤扔薪崦肆持拢窍掠凶怨讨酰接幸幸兄耍馕俟盟街伲诓厝醣厩磕┲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