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字谜语 闲话猜谜系列一:古人文字趣味游戏猜灯谜,你到底知道多少?
猜谜,不但是民间喜闻乐见的一种雅俗共赏,老幼咸宜的娱乐活动,也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
谜语,始于春秋,一直延至秦、汉、两晋关于汉字谜语,到隋、唐时代,谜语中的物谜、字谜发展迅速,涌现出不少制谜专家和猜谜高手。
战国时期,田婴相齐二十年,期间他悉心经营自己的封地薛城,少理国事。一天有客人求见,要进谏言。田婴远贤拒谏,客人只说“海大鱼”三个字便辞别。田婴求解。客人说:“大鱼在海里,不怕钩勾、渔网,一旦失去水,就成了蝼蚁的美餐。今齐国好比是水,您好比是鱼,若失掉齐国,您的薛地搞得再好,又怎能保存呢?”田婴顿悟。
这大概也是古代谜语的一例。
此外,《太平广记》中关于汉字谜语,有曹著与客人互相射谜的故事:
客人的谜:“一物坐也坐,卧也坐,立也坐,行也坐。”曹著应声答,我也有一谜:“一物坐也卧,立也卧,行也卧,卧也卧。”
客人想了许久都没有猜出来。曹著说:“我的谜底吞吃了您的谜底。”
原来客人的谜底是“青蛙”,曹著的谜底是“蛇”。
唐代文学家皮日休(诗文与陆龟蒙齐名,人称“皮陆”。)曾为黄巢作谶词:“欲知圣人姓,田八二十一;欲知圣人名,果头三屈律。”这也是字谜,谜底为“黄巢”二字。
宋代由于社会相对安定,城市的商业兴旺发展,当时的一批著名文学家如王安石、苏东坡、秦少游.....等都有谜作问世。《全宋词》、《齐东野语》等书均有记载。
当时,统治者为粉饰太平,每年元宵都令民间张灯结彩,一些达官贵人及富豪文人也制作谜语,悬挂于豪宅门前灯下供行人猜射取乐。而一些商店也悬挂灯谜引人竞猜,猜中的,奖给一些雅致的礼品,以招徕人气。由此“灯谜”的名称,随之盛行。
元、明继两宋之后,灯谜之风长盛不衰。随之论述谜语的书籍也大量刊行于世。为增加灯谜的猜射难度,也为增添乐趣,这时出现了灯谜的谜格。
到清朝康乾时代,社会安定,民生相对富足。谜语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谜格兴盛,灯谜的题材、风格都比较之前有新颖的变化。
当时的小说《红楼梦》、《镜花缘》等文学名著都有谜作的展现。
乾隆皇帝的那位《四库全书》的总纂官纪晓岚也写过这样一副对联:“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也都有,对东西南北模糊,虽是短品,却是妙文”。
这其实是以“猜谜”作为谜底的对联。
上联的“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只突出一个“青”字。“和狐狼猫狗仿佛”,只择取“⺨”,组合成“猜”字;下联的“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也都有”,只选取“⻈”。“对东西南北模糊”取一个“迷”字意,组合成“猜谜”。
关于谜语的经典论著,最早见于南朝人刘勰在《文心雕龙》“谐隐”篇里说到“自魏代以来,颇非俳优,而君子嘲隐,化为谜语”;“谜也者,回互其辞,使昏迷也,或体目文字,或图像品物,纤妙以弄思,浅察以衒辞;义欲婉而正,辞欲隐而显。”
我们日常使用的“汉字”,汉代学者分析小篆的形、音、义而归纳出来的六种造字条例,称为“六书”。
“六书”在史册上有几种定义:
1,《汉书》.艺文志:“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2,《周礼》. 解诂:“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
3,《说文解字》:“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谜语中的文义谜——灯谜的体例也包含有:“会意、象形、象声、假借、用典、离合”。
灯谜离不开盛世。建国后,在党的“双百”方针指引下关于汉字谜语,谜语也曾呈现过一派蓬勃发展的新气象。“十年动乱”后,广州的谜坛大发展,全市性的及各区、各街道文化站的各种谜事组织相继成立。灯谜活动十分热闹。
“广东省民间艺术欢乐节”自始至终连续多年,每年都设有“谜廊”,有若干坛谜语供游人竞猜。场面十分火爆,观众如堵,竞猜踊跃。
近些年,某些大型超市,商场也于每年元宵节,一连数天举办有奖猜谜活动,极大地活跃了商场的人气。
一般而言,谜语大体上可分为“儿童谜语”,“口头谜语”,“灯谜(文义谜)”等几大类。此外,还有“实物谜”,“图画谜”,“印章谜”,“动作谜”,“彩字谜”,“符号谜”,“数字谜”,“象棋谜”,“无字灯谜”......等等。
灯谜,是中华文化中最短小精湛的文体,与中华民族的文明开发一脉相承。自古以来,文坛名人都与灯谜有缘,而且留有佳作。
不但文人制谜、猜谜,而且历代以来,老、幼、妇、孺都曾经热衷于口头相传制谜、猜谜。所以,猜谜语是一项普及全民的益智娱乐活动,从幼儿开发智力到入学读书,再到步入社会,工余或业余放松小憩,调节生活情趣,最后到耄耋之年,想动动脑子,克服认知障碍,避免老年痴呆,都可以从猜谜活动中获得裨益。
猜谜活动从受普及教育的劳动大众,到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白领阶层,甚或饱学之士,各个层次的受众,都可以从各种猜谜活动中获得乐趣,独乐乐不如众乐乐。“闲话猜谜”由此展开。
不能免俗,循例先悬一个灯谜如下:
“花果山上斗天兵。” 猜成语一。 答案见下期。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其他问题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