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出一半猜字谜 你会猜字谜吗
面对着一条字谜,要从成千上万的汉字中找出谜底,即使我们的大脑超速运转,也感觉像是大海捞针。其实不然,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猜谜也讲究方法和技巧,正所谓难者不会,会者不难。闲来无事,与其多看电视,不如多动脑子。
汉字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六千多年的历史,其总数在六万个以上,常用字也有三千五百多个。独体字称为“文”,如山、水、口、木、人等;由几个独体字组成的合体字称为“字”,如品、呆、囚等。其造字法主要有象形(描绘事物形状的造字法)、指事(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一个简单的符号,用来指示所要说明的事物)、会意(把几个字的意义合成一个新的意义,如人言为信,日月为明等)和形声、假借等等。
人们以字为谜的游戏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而今,字谜已成为谜苑中一朵带刺的玫瑰。说它是玫瑰,那是因为猜字能让人感到乐在其中,对老年人来说,更有减缓大脑衰老的作用;说它带刺,是因为在诸多谜语中猜起来有相当的难度。
那么,我在这里介绍几招,大家不妨一试。这样,无论遇到什么档次的谜,你都可以露一手了。
象形法
不少汉字都有象形的特点,如“八”、“人”像雁群;“半”、“丰”在字谜中往往看成是树木。有一则字谜是这样的:树木两行山倒影,一叶扁舟水横流。谜底是“慧”字。“慧”的上部分是树木两行,中部是山的倒影多出一半猜字谜,下部的“心”去掉三点像一叶扁舟,而我们平时看到的“三点水”是竖流的,如“江”多出一半猜字谜,而在“慧”字里是横流的。你看,这多么形象呀!
会意法
不少汉字具有表意性,如“人言为信”、“日月为明”等,利用这一特点猜字谜,能加深我们对汉字的理解,正确地使用汉字。如“柱子”,猜一字,谜底为“亲”,意为“立着一木”。又如“将相和”,猜一字,“将”意为武,“相”意为文,谜底是“斌”字。
离字法
利用汉字合体字的特点,猜谜时,将谜面中的字的某个部分分离出去,余下的或离去的部分往往就是谜底。这种字谜的谜面大多含有上下左右、东南西北等表示方位、部位的词。
如“斧头”,猜一字,即“斧”字的头部,谜底是“父”字,“斤”为离去的部分。又如“旭日东升”,猜一字,谜底是“九”字。左西右东,“旭”字东边的“日”字升起来了,余下“九”字。
合字法
直接把谜面中的某些独体字组合起来,或者把某一独体字嵌入合体字中组成一个新字扣合谜面。如“人到厂里”,谜底是“仄”。“又到村里”,谜底是“树”。
离合法
这是上两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此法根据谜面要求,往往先把某些字的偏旁、部首或某一部分抽出来,此为“离”;再重新组合成另一个字,此为“合”。如“找到一半”即“找”字和“到”字各取一半之后再组合成另一个字,谜底是“划”字。又如“喜上眉梢”,取“喜”字和“眉”字的上部,为“声”字。
移位法
即把谜面中的某个字的部位或笔划按要求移位,组成另一个新字形成谜底。有时,甚至将谜面中的某个字的整体调整一下,也能形成谜底扣合谜面。如“由上转下”,把“由”字倒过来,谜底为“甲”字。
用典法
典即典故。有些谜面为古今中外的故事、传说,或某一片断,或某一情节。如“陈玉成”,谜底是“瑛”,因其曾被洪秀全封为“英王”。又如“刘邦笑,刘备哭”,谜底是“翠”字,因两个叫“羽”的人(项羽、关羽)死(卒)了,刘邦岂能不笑,刘备怎会不哭?此为用典故制谜的佳作。
推理法
运用逻辑推理,注意谜面含义,充分利用因果、条件、假设等关系多出一半猜字谜,推论出谜底。如“汗流尽了”,谜底是“干”字。“流尽”则无水,“汗”无水一定是“干”字。又如“与人方便”,谜底是“更”字。可理解为:假如添补一个“人”字,这个字就会成为“便”字,照此推理,即可得“更”字。
包含法
此法一定要细细分析谜面,谜面各字共同具有的那个部分,一般就是谜底。如“乌鲁木齐”,谜面中前三个字“乌、鲁、木”都(“齐”)具有笔划“一” ,所以,“一”即为谜底。
借代法
借代法之所以在字谜中广泛运用,这是与汉字的特点、词类的活用分不开的。不少人名、地名、物名、生肖名等可以相互转换借代。如广西为桂,首都为京,牛为丑,猪为亥等。“山东有雨”,就是先由山东简称“鲁”代之,“有雨”即无日,谜底是“鱼”字。又如“牛羊成群”,谜底是“羞”字,牛以“丑”代之。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其他问题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