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里有草是什么字 冯振兰|以温婉之玉植于心田的蕙草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田里有草是什么字 冯振兰|以温婉之玉植于心田的蕙草

作者简介

冯振兰,笔名兰蕤,女,河北康保人,硕士研究生学历。河北民俗文化协会会员,张家口《长城文艺》签约作家,张家口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康保作协常务理事,在各级报刊发表散文上百篇。

冯振兰散文五章

守望麦田

雨后的初晨,啁啾的鸟儿啼醒了我的美梦。睁开眼睛一看,好一个清爽的早晨。

房屋的后面正对着的是大片的麦田。

透过窗望去,绿油油的,盛满醉人的色彩。这样的一个清晨,地里一定别有一番样子吧。急速的梳洗罢,我朝着麦田奔去。暖暖的阳光照在身上,很温馨。眼前婆娑的树,奇崛的石,飘逸的云,飒爽的风都似乎与我有个美丽的约会。它们在热情的欢迎我的到来。田垄上,一对锄田的夫妻正在休息。夫头戴着大草帽,挽着裤腿,正在喝着妻递过来的水,还不时望望田里诱人的庄稼。看着这对辛勤劳作、相亲相爱的夫妻,内心里忽而萌生了一种感动,方寸之间,大爱无言。

读过朋友的文章《播种希望创造激情》,内心也有很多感触。朋友选择种田,心甘情愿地享受着“地主”的乐趣,种下去的是希望,内心创造着生活的激情。是啊,眼前的麦田不正是这对夫妻的希望吗?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不也都有着这样一方天地吗?播种着希望,收获着充实。很早就赞叹陶渊明的恬适与淡然,在别的隐逸者还希冀着入世得时候,他固守着“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生活,种田他不是行家,但是我们丝毫看不出他的无奈与惆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人的情怀无人可以匹敌。朋友也是,似乎还没有其他人可以在麦田中创造出生活的激情,但是这一种生活的情趣与操守,让我艳羡不已。我想:麦田就是每个人心中的净土,是人生的期冀,是生活的企盼。

刚刚结束的高考,我又送出了一届毕业生。忍着眼眶中即将滴落的眼泪,听着孩子们依依惜别的言语。我不知道经历了多少个这样的瞬间,每年的分别,每年的期盼。就这样,送走的学生一届又一届。不计回报,只求耕耘,我执着地站立在自己的麦田中。你可以笑我痴,可以说我愚,但是我愿意做这样一个守望者。

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麦田中都曾度过人生最美丽的瞬间,可是你知道我们收获了什么,我们又在守护着什么吗?

慕 雪

伴随着一夜初雪的悄然而至,冬就这样伶伶俐俐地降临在了康巴诺尔草原。

推门出去,满眼满眼的白渗透进你的灵魂。呼吸着雪的清香,心情格外旷达和舒畅。人们说:相比之下康保的四季是最明显的,不同的季节你可以体味到不同的感觉,春之风,夏之雨,秋之霜,冬之雪。不是么?当你习惯于居住在这片土地上,最接地气、最贴近自然的生活会让你不知何为雾霾,何为压抑。每日清清爽爽,洒洒脱脱、自由自在的心情,你又怎会感觉到窒闷呢?

有人说:雪是雨的精魂。在我看来,雨和雪本不相干,因为二者的本性是截然不同的。窸窸窣窣零落的雨是经不起冬的洗礼的,唯有漫天飞舞的白雪才配得上严冬,它是冬的信使,是冬不可替代的宠儿。没有雪的寒冬总让人觉得缺少了点什么。在坝上,冬天如果没有溢满眼角的白雪那是不能称其为冬的,冰天雪地是大自然赐予冬的盛大礼物。每当你咯吱咯吱地踏着积雪行走的时候,你的心不由自主感觉到的是无比倔强的惬意,迎着刺骨的寒风漫步时又是那样格外浓郁的满心欢喜。

我喜欢冬,尤喜欢冬天的雪。

柳宗元写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一舟一蓑一笠一翁,唯美的意境,寂静的画面,这样的冬日景致,是属于温婉的江南的。在我们北方,在我的家乡康保,当你看到一望无际的雪原上,有几个骑着骏马、身着白茬羊皮皮袄,在猎猎西风的肆虐下,挥舞着鞭子驱赶着牛群、羊群和马群的汉子的时候,你的心中是不是会陡然升腾起一种粗犷和豪迈?它容不得你有半点犹疑,你会呐喊:冬——这就是康保的冬!这就是草原的冬!这就是北方的冬!再当热情好客的百姓为你端上热气腾腾的手把肉,捧上香气喷喷的马奶酒,唱响一曲曲乡音不改的二人台小调的时候,你的心是不是立刻会豪情无限呢?无雪的冬太过于婉约了。

我喜欢雪,特别喜欢雪的纯洁无瑕。

一阵寒流过后,凛冽的西北风裹挟着鹅毛般的雪片从天而降,不一会儿,整个世界就都一片洁白。行走其中,没有雨的淋漓之苦,只有触之即融的冰冷;没有遭遇雨时那种躲闪不及的糟糕心情,只有期待已久、恰逢偶遇的美丽相会。雪的到来,可以荡涤一切尘埃,在美丽晶莹如玉的白雪包容下所有的污秽都不再显形。给予世界的是一袭美好的乐章。每当朝阳升起,你看那白色的大地洁净素雅,站在树下,聆听树枝上的雪挂在风的吹拂下簌簌掉落的声音,那——就是天籁。原本觉得肮脏不堪的世界在皑皑白雪的覆盖下霎时变得那样的洁净,你的心是不是也瞬间变得安静肃穆呢。当然,你可以批评白雪的没有原则,可以指责它的滥情包容,有道是天地之间“有容乃大”。默然无声的白雪只愿给天地一个洁白,只愿还世界一个宁静。它悄无声息而来,又悄无声息而去。期间,有人欢喜有人抱怨,可这些在白雪看来又有什么呢?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切归结于自然,这难道不是人生的一种大智慧吗?腊梅傲雪怒放,沙棘雪地中硕果累累,这是雪与梅的约定,这是硕果与飞雪的蜜语。所有的美在雪的白的映衬下熠熠生辉,所有的丑在白的雪的飞洒下遁形隐藏,这不就是雪带给人们的思索,不就是生活需要的正能量吗?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无所畏惧,这是雪给予我的人生启迪!

慕雪,只为喜欢雪俯下身子装点大地的精神!

爱在日落黄昏时

康保的春天像患了感冒似的,天气忽冷忽热。一向认为身体素质相当不错的我竟然被传染了。嗓子几乎是瞬间就哑得发不出声音。到了门诊一问,医生说声带发炎了,很严重,得赶快输液。那就输吧,安排好工作,我坐在了门诊里。

来输液的人很多。我被挤进了住院部的一间屋子。屋子里有四张床,有一位中年男子和伺候他的媳妇占着两张,另一张床上躺着一位年逾七旬的老太太,还有一个人估计是她老伴儿吧,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在靠着床的栏杆打盹儿,偶尔睁开眼看看他老伴儿吊着的液体。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液和药水的味道。护士刚刚给我扎上针,一位做完手术的60岁左右的妇女就住进了相邻的床铺上。还没等别人发问,自己就张口道来:这不是要种地了么,身体不舒服,刚刚做完痔疮手术,自己一个人来的,自家男人不让做,是自己借钱来做的。一个女儿孩子还小,也不想让女儿知道。她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絮叨着。说着说着竟然委委痛痛的哭起来,边哭边骂自家男人的狠心、小气、自私。哭腔中说自己嫁了个什么男人啊,有了病还不让看,要人拿命扛着……屋子里的人包括说不出话的我都赶紧打劝:快别哭了,刚做完手术田里有草是什么字,身体要紧。那位住院的中年男子打趣说:“现在还有这样的男人?大姐,你回去就跟他离婚!”“离婚?都多大岁数了?”这一句话说得让她又忍不住笑了起来,大家也跟着笑起来。这时,在她对面床上原本微闭着双眼的那位老者听到人们的笑声也完全睁开了惺忪的双眼,只见他老人家正襟危坐起来,还一脸严肃地对大家说:“我看你们根本就不懂得什么是爱,三句话还没说完就要离婚。离婚是随便说的吗?不负责任!天底下的人那么多,恰巧就两个人就碰上了,就不懂得珍惜?你们看我和我老伴儿结婚都50多年了,我们相互照应了一辈子,连脸都没红过。你们再看看现在的年轻人还天天谈什么爱情,今天跟这个好了,明天又跟那个跑了,结婚离婚跟闹着玩儿似的,那是过日子吗?你们说说那是什么爱?可不真就是乱爱?”老人家越说越激动,下巴上的胡子还跟着一撅一撅的,一本正经的语气和他有点滑稽的表情让我忍俊不禁。他的这一番话,大家又跟着七嘴八舌起来。声音嘶哑的我也不想插话,默默地听着大家的言语。激荡的内心也在思索一个问题,我懂得爱吗?细细想想,到不是因为嗓子哑说不出来,而是感觉真的很无语。

人们都说,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这一点我也从未怀疑过,俗世红尘中正因为有爱情,人类才得以世代繁衍、生生不息地延续下去。可是,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我只在传说、戏文中看到过。白娘子、七仙女、梁祝的悲欢离合千百年来浸润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轰轰烈烈的爱情不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得到的。平凡平淡的生活田里有草是什么字,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历着厌倦,当你曾经爱着的人忽然间出现了审美疲劳,我们似乎一下子都坠入了中年。无休止的唠叨、大大小小的摩擦,不是因为更年期,是因为我们彼此的过于熟悉。离开一段时间觉得不适应,整天腻在一起又觉得很厌烦,我们几乎都再也感觉不到什么是爱情,在一起是因为彼此的习惯和依靠。老人家问:你们懂得什么是爱吗?可能我们每个人毕生所追寻的就是这一个问题。可是追寻了世世代代,在每一个人的心里都会有不同的答案。爱,可能就是这样扑所迷离,让每个人都捉摸不定,因而才世代相传下来吧。

“我老伴年轻的时候和咱奋斗过,所以我不让她受制。她喜欢挂糊(康保县的一种纸牌),但是还因为有点贫血,半后晌我总要给她送点吃的,和她一起玩牌的老太太羡慕的不得了。”“真是!天底下第一的好男人就被老姐姐找到了!我好命苦啊!老姐姐是怎么打的灯笼找到的呀!”……“哎呀!光顾得说话了,液体输没了!护士——,护士——田里有草是什么字,快点来给拔一下针啊!”“哈哈哈!”“嘿嘿!”……大家好不热闹。

看着老大爷搀扶着老伴儿慢慢从住院部走出屋外。透过窗户,看着他们渐渐远去的背影,我瞬时觉得人生所有的追求与奋斗莫过于此了,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在你年迈的时候能够拥有一个相扶相携的陪伴,是不是一种幸事?是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呢?

爱在日落黄昏时,你同意么?

爸,您在那边还好吗?

今天又是农历十月初一,是民间流传的"鬼节日".上午同事们还在说,今天这个日子很令人害怕啊.当他们问我"你怕不怕"的时候,我说:"不怕啊".我怕吗?此刻我又在问自己,"怕?"怕什么呢?为什么要怕呢?我知道在我的内心,是多么期望有鬼啊,那样,我就可以再见到您:我最最思念--也是我今生永远不能再见到的爸爸!

一转眼,您去世已经9年了.9年的时间长得足以使人忘记一切,可是,爸,每次当我回家看妈妈时,走进您生前日日走着的胡同,我都忍不住会想起您,想您熟悉的身影,想您爽朗的笑声;每当我走进只有妈妈孤单身影的屋子时,我都忍不住想起您,想您生前关切的话语,想您看到女儿的开心!昨天,我又回家看妈妈,看着妈妈满头愈来愈多的银发,捕捉着她愈来愈苍老的身影.那一刻,您知道吗?女儿的心被揪得很痛很痛,眼泪不由得涌满了眼眶.当妈妈爱怜地问:"最近怎么样,忙不忙,累不累?"的时候,我说:"很忙啊,看您女儿因为上网查资料眼睛都看坏了,经常流泪."妈妈嘱咐我说"那要注意多休息啊,不要太劳累."就在我转身拭泪的一刹那,我看到了妈妈的眼睛也早已噙满了泪水.爸,我们都想您,您在那边还好吗?

爸,您知道吗?从上学懂事开始起一直到参加工作,女儿奋斗的动力就是您,您的心胸,您的坚韧,您对工作、对生活的态度无不是我的榜样,每当我遇到困难与挫折时,您的一句慈爱的话语,一个关切的眼神,无不使我受到鼓舞,使我坚强地面对人生。可是,爸,你为什么要在我真正可以独立生活的时候离开了呢?为什么不等等,让女儿好好孝敬孝敬您,为您养老送终呢?58岁,您为什么只有58岁啊,爸......老天对您实在太吝啬了,爸,您的突然离开带给亲人们多少悠长的思念啊?

"爸爸"这个称呼似乎好久都没有用到了,现在再叫一声您,却早已阴阳相隔.还记得您病重的时候,我还在北大进修,妈妈和哥哥姐姐带着您去北京看病,见到您的那一刻,我怎么也不相信从来都不感冒的您怎么就坐在了轮椅上,看到我呆呆的样子,您笑着问"这么远的路,你怎么这样早就赶过来了?今天没有课吗?"陪着您到了医院,检查的结果让我们痛不欲生--肺癌晚期!您拒绝接受治疗,对妈妈说"不要再花冤枉钱了,你看咱们多好,孩子多孝顺,别给孩子添负担了".医生说您的病已经是奇迹了,因为15年前您就已经查出来得了肺癌.我才猛然想起在我读初中的时候,你有一次咳血咳得很厉害,到医院检查后,医生说您的肺部有问题,还记得您当时还笑着告诉我们,医生说您的肺部安装了定时炸弹,我真恨自己那时太小不懂事,怎么就不能明白您严重的病情呢?15年啊,15年中,您是靠着怎样的毅力在和病魔做搏斗啊?在这15年里,我带给您快乐和幸福了吗?可这15年里,您是怎样期待着女儿的成长了呢?我找到男朋友了,您多高兴啊!我结婚了,您和亲朋举杯频频!我有儿子了,您抱着他就象抱着整个世界!我的儿子牙牙学语时,跟您说“给姥爷买好酒”,您是多么地开心啊!可是,爸啊!您怎么就不等到那一天了呢?怎么就不守信早早地走了啊?留下孤独的妈妈,留下再也喊不到爸爸的孩子啊?爸......

现在,坐在电脑前,我敲击着键盘,回忆着您生前的点点滴滴,泪水止不住地流满脸颊。人们说,行善的人死后可以进入天堂,此时此刻,您一定在天堂看着我们吧,我相信,您在那里一定生活得很好,因为您是--好人!

今天就以女儿的思念献上,作为对您的祭奠!愿天国的您安康!

一 面

——写给英年早逝的忻东旺先生

初闻忻东旺先生逝去的消息是在康保文艺乡土作家QQ群,大道老师讣告一发,群内顿时一片寂静,谁都不愿意相信这个消息是真的。对先生熟悉的、不熟悉的都感到突然,我尤感到震惊。

忻东旺教授的名字,我已不记得第一次是听哪位朋友提起的。只约略知道他是我们康保人,是清华美院的教授。他性格随和,待人接物没有大教授的架子,完完全全就是一个普通的油画老师。再听到他的名字的时候,又是一位极好的朋友,说是她曾有幸和爱人一起受邀到过忻东旺教授的家,说教授家是典型的艺术之家,还说教授的画也非常值钱的,艺术价值非常之高。未曾谋面的先生让我由衷敬佩,古人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那时我想:他能由一个普普通通的康保娃做到全国最高知名学府的资深教授,中间肯定有着许多不为人知、常人所无法体味的艰辛吧。

2013年暑假一天,我偶然去学校办事。刚进校门,就发现学校的美术教师都往教学楼去,又没有开学,他们干嘛呢?“郑老师,你们开会呢?”“没有啊。”“那你们这是干什么呢?”“噢?你还不知道么?忻东旺教授在咱们教学楼五楼画室作画呢,还给咱们学校的张木匠画了肖像,今天画的是两个学生,都已经好多天了,我们天天来学习,你不去看看?”“啊?!真的假的?那我肯定要去看看啊!” 多难得的机会,不是么!虽然我不懂油画,但是能亲眼看到康保名人在我们学校作画,是不是一种荣幸呢?所以,我随郑军老师他们一起上楼,郑军老师还特地嘱咐我,忻东旺教授正在作画,不能打扰他,当然包括交谈和合影留念什么的了。“我知道了!”一进楼道,大家就禁止了喧闹,我也不由得踮起脚跟,轻轻地走路。上了五楼,所有的人一下子又都敛神屏气,生怕发出一丁点声音。我不由得有点紧张。轻轻推开画室的门,在屋子的中央,一个敦实的身影首先映入眼帘,再看旁边的俩个学生模特除了眼珠子转动了几下之外,身体一动不动。大家都悄没声的找了凳子坐下,我也找了一个位子悄没声地坐下了。“啊!教授好年轻呀!”我感到很意外,原本想着这样的一个教授,虽然不是须发皆白,但至少应该银丝满头,一脸沧桑吧。再看忻东旺教授浓重的眉毛,鼻直口方,是典型的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啊,黑黄的皮肤,敦厚健壮的身躯,看上去也就是40多岁的样子。从我们一行人进入教室,他的眼神就在画布、模特和颜料三者之间来回游动,专注的神情仿佛周围再没有他物。这是我看到过的最专注的神情了,再看画布上的学生与模特形肖神似,照片也不能展示的细节在画布上都完美的呈现,一笔一画间凝聚的是教授的全部心血。当时,我很想拿出手机拍一张照片,但又深怕这一愚蠢的动作干扰了教授,影响他作画。现在想想,当时即使我愚蠢的拿了摄像机、带了记者也丝毫不会影响到他的。真的没有想到,那个瞬间竟然变成了永恒。

之后,据说学校要挂忻东旺美术学校的牌子,挂牌日期却一推再推,紧接着就听到了教授去世的噩耗。真是天妒英才啊!读着忻东旺教授的生平,仰视着忻东旺先生的油画作品,回忆着谋面的那一瞬间,此时此刻就想说:东旺先生请一路走好!每一个康保人都会以您为骄傲!每一个康保人也会以您为榜样,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不畏艰难,倾注全部做成事业!只愿天堂的您安息!

谨以此文纪念康保骄子——忻东旺先生。

冯振兰散文赏读

植于心田的蕙草

——赏读冯振兰散文

刘存根

读冯振兰的散文,犹如走进初夏的草原,满目新绿,节节拔高。那些植于心田的蕙草,泛香于周身,播散于广远。不认识一个人不要紧,读出一个人心灵构筑的风景,信步倘徉其中,乐而忘返,这便是因文结出了心缘。我自感学识浅薄,不敢妄自评论,只能在此怯怯地谈些读后的收获,以不负康保文友的信任。

拿到振兰老师的散文,我便迫不及待地拜读起来。一种率真、朴厚、简洁、果敢的气息扑面而来。绣线的缠绵,马蹄的铿锵,精悍的草原的女儿,胸怀与气势不输须眉。她的散文,大多是拮取生活的片段或瞬时的感悟,观察微细,抒发豪放,是生活积淀的升华,是精神苦郁的讴歌。振兰老师行文短捷,意到言止,不长叙累述,更不拖泥带水。自然平实的结构,犹如心灵波澜的层层推涌,行至眼前,无须做作,我言我心,荡漾胸襟。散文是一种自由抒发的文体,本无定式。振兰老师的尝试对我是一种启示:文章的载量 ,并非取决文章的长短,关键是作者是否将要表达的东西转述给了读者。心扉的自觉坦露,恰是走进他人心扉的通道。

振兰老师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字里行间,桑梓情深。《家乡入梦来》一文,能勾起无数离乡人伤感的梦。那温馨与苍凉,希望与无奈,交织浸蚀着她心灵的那片净土。打猪草,掏鸟窝,放风筝,玩泥偶,童年“肆意玩耍,肆意挥洒快乐”的时光,一直是她梦境的底色。而如今,离乡的浪潮,水泥森林里的角拼,让依旧的绿色成了荒芜。在振兰老师心中,故乡永远是不变的爱恋,追逐与舍弃,都是一代人痛苦的选择。同时,也是整个社会值得反思的问题:如何把我们的历史和文化延续下去,是我们当代人应尽的责任。我们天法将社会进程的每个动作都变成遂人心意的结果,但故乡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精神的归宿。振兰老师在文章开头说的好:“坝上草原的八月是最美的时节。站在高处往远看,满眼都是一片片,一垄垄沉甸甸的希望”。人们迫于生活,离开故土,那是暂时的,他们终究会回来的。因为有那片大绿的感召,因为那绿色里蕴含着希望。

《这个冬天不再冷》,是因为康巴诺尔草原上亮起了温暖而美丽的冰灯。那时刻,我也身居其中,但比不上振兰老师的所感所悟。她写出的是一篇娇好的美文,语言流畅,思绪激跃,情怀抒放。不是简单的描摹,也不是夸张的豪歌,而是纵情投入到冰塑的历史画卷里,大好河山,月色荷塘,驼铃沙海,苏武牧羊。振兰老师携“一蓑烟雨化平生”的侠胆,走进了时空隧道,揽拥古人情怀,敢与先贤对话。她不顾一己淑弱女子的矜持,藐视那些“自设藩篱,迷惘隔阂”的尘俗,大胆表露出追寻“自由情致,倜傥洒脱”的精神向往。这篇文章较其它的那些思绪片断更绵长深邃了。虽不及千言,却视觉丰满,文思舒顺,收放有度,用情深切。

看到《守望麦田》这个题目,我不由得便想起了苏格拉底麦田的故事。他曾告诫年轻人:生活就是在单程的麦田行走时,摘下的那颗你认为最大的麦穗。如果迟疑不决,到头便两手空空。振兰老师在清晨也走进了一片麦田。但那不是践行苏格拉底期望的麦田,而是歌赞平淡的绿色守望,那里面同样孕育着人生价值的秘钥。她认为,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麦田。她把一对夫妻耕耘者放在一个精神层面上做了考量,引发了自己“不计回报,只求耕耘,执着地站在自己麦田中”的精神共鸣。光荣的人民教师,奉献,牺牲,默默无闻的守望者。可以说,伟大的时代丰碑,正是由无数凡人的坚定守望垒砌而成的。其实,振兰老师在教学管理岗位上所取得的成就,已经拿到了人生麦田里最硕实的那颗麦穗!

读到这里,不曾相见,却曾相识的感觉油然心生。

《记忆中的裙子》让我们知道了振兰老师童年时期家庭生活的境况,也引起了我们这一代人苦涩的回忆。振兰老师不是抱怨生活的艰辛,恰是因为广泛的艰辛中,更凸现出母爱的伟大。她感激母亲,更感谢那段生活的锤炼。被面裙,很好的题材,独特,清丽,淡伤,颇具那个时期的特征。她的讲述也十分细腻抒情,是一篇很好的回忆文章。

从几篇饱含泪水的倾述中可以读出,振兰老师还是个孝子。孝,是人性最光彩的地方,是中华民族的美德。然而,孝行,在一个时期被沉沦了。《爸,您在那边还好吗?》一文,让我们看到了她对父亲的怀思之痛,读来悲意云涌,涩涩泪淹。无疑,将追思缅怀亲人的文章坦陈于世,既是弘扬美德,更是孝行师表。让更多的人相信,人性的光辉不会因世事的迷惘而泯灭。《情系端午》《情明祭》都是很好的讲述亲情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了她来自于父母美德的传承,来自于家庭的熏陶,来自于社会的影响。

冯振兰的散文,小中见大,浅显寓深,直奔主题。读来明朗快捷,不费揣摩。在当今快节奏生活的时代,短文有其广泛的读者群。她的语言张力很有节制,却不乏语境创新。哲思率性挥发,纯朴不掩真诚。作为一名业余爱好者,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能对生存、生活、生命的不同层面做出深刻的思索并挥洒成一篇篇佳作,实属不易。

散文创作真是穷理究源,张驰无度之事。退无底界,进无上限,孰好孰次,难有圭臬。更何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讲什么流派、风格、师出、传承,统统是应该挣脱的枷锁。既然不是奉旨拟诏,那文字就是强烈的个人的心灵的符号,甚或是呐喊。我言我心,我抒我意,何须仰承他人垂颂?当然,文章是让人看的。然而,真正的知音是一种机缘,寻不得,觅不来,却早已在茫茫人海中等着你。

去勇敢地摘取文学创作的麦穗吧,康巴诺尔有广阔深远的麦田,放马驰骋,机会无限。

把心中的块垒抒发出来吧,先给自己看,再给朋友看,最后,留给历史。

也许,振兰老师正是循着这样一条路子,在自己的文学道路上努力地跋涉着。

相信康巴诺尔的七月之后,那大绿的原野之上便会布满鲜花,未来的希望会在美丽的蕴育下成长。包括振兰老师的散文,必将成为飞出心田的彩蝶,舞出一片夺目的霓光。

2014年5月28日初夏夜于涿鹿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其他问题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